自动换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469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换挡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换挡凸轮及执行装置,其中,所述执行装置包括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换挡凸轮的轴线方向的拨叉轴、活动连接于所述拨叉轴且可沿所述拨叉轴轴向移动的至少一个拨叉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拨叉中的每个拨叉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换挡凸轮的外圆周表面具有至少一条凹槽,所述每个滑块位于各自对应的凹槽内,所述凹槽中的每个凹槽具有至少一个波峰和/或一个波谷。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换挡装置,挡位的数目通过在凸轮的外圆周表面上凹槽的变化来实现,因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换挡凸轮制造成本较高、难以制造的缺陷。此外,换挡仅通过拨叉在拨叉轴上的轴向移动,而不需要另外的转动,因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的自动拨挡装置。技术背景在传统的手动挡车辆中,驾驶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路况不断调整变速箱的 传动比,从而使车辆总是在较佳的运行状态中运行。而变速箱传动比的调整 是驾驶者通过拨动变速杆以改变变速箱的挡位(即换挡)来实现的。然而,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需要集中精力观察道路的路况及车况,同时 需要驾驶者不断拨动变速杆,这无疑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而且,由于根 据路况进行换挡需要逐渐熟练的过程,因而,对于刚刚接触车辆的学车的人 们来说,手动换挡成为不小的障碍。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自动换挡装置应用于车辆中来。中国专利ZL97226477.9公开了一种自动换挡控制器,如图1所示,该自动换挡控制器 包括凸轮1与摇臂2,所述摇臂2固定于伸出变速箱的变速拨叉杆3上,所 述凸轮1设在变速拨叉杆3周围并与该变速拨叉杆3轴线平行,凸轮1的半 径大小在圆周内分为若干段,每段内的半径相同,段数与变速箱挡位变化时 需选挡数相同,在每段半径相同的凸轮l圆周面上都设有正弦曲线形槽,该 形槽的弦高为拨挡行程,所述摇臂2的另一端伸在该槽内。凸轮l的转动由电机驱动,由于半径不同,凸轮l的外圆周面升高或降 低,使摇臂2与凸轮1接触的一端升高或降低,从而带动拨叉杆3转动一个 角度,完成选挡动作,同时根据槽的形状,凸轮带动摇臂插在槽内的一端沿 凸轮1的轴向移动,从而完成拨挡动作。然而,在该技术方案中,凸轮l仅具有一个槽,需要将凸轮l分为半径 不同的多段(与变速箱选挡数目相等),从而大大增大了该凸轮1的制造难度以及制造成本,且凸轮l加工出不同多段半径后,各段位之间很难有合适 的曲线平滑过渡,因此摇臂2在进行选挡时冲击较大。此外,摇臂2既要以 自己的支撑点作转动进行选挡,又要沿自身的轴向作平行移动进行拨挡,因而摇臂2同时完成选挡与拨挡动作,所以摇臂2的可靠性较低,该自动换挡控制器的动作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的自动换挡装置中,可靠性较低而且凸 轮制造成本及制造难度较大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制造和操作简 便的自动换挡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换挡装置,该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换 挡凸轮及执行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驱动所述换挡凸轮转动,其 中,所述换挡凸轮为半径一致的圆柱体,所述执行装置包括轴线方向平行于 所述换挡凸轮的轴线方向的拨叉轴、活动连接于所述拨叉轴且可沿所述拨叉 轴轴向移动的至少一个拨叉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拨叉中的每个拨叉固定连 接的滑块,所述换挡凸轮的外圆周表面具有至少一条凹槽,所述每个滑块位 于各自对应的凹槽内,所述凹槽中的每个凹槽具有至少一个波峰或一个波 谷。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换挡装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驱动换挡凸轮 转动,由于在换挡凸轮的外圆周表面具有至少一条凹槽,与拨叉固定连接的 滑块位于对应的凹槽内,这样,当换挡凸轮转动时,凹槽可以通过具有的波 峰和/或波谷而驱动滑块沿拨叉凸轮的轴向移动,从而滑块又带动拨叉沿拨叉 轴的轴向移动。当所述所有的滑块位于凹槽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中间位置 时,该换挡装置处于空挡,当某一滑块处于与该滑块对应的凹槽的波峰或波 谷时,该换挡装置处于与该波峰或波谷对应的挡位。因而,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 换挡装置中,自动换挡装置的挡位数目与换挡凸轮所有凹槽的波峰和波谷的数目总和相等。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换挡装置中,换挡凸轮为半径一致的圆柱体,且选挡的 数目通过在凸轮的外圆周表面上凹槽的变化来实现,而不是现有技术中通过 将换挡凸轮分为半径不同的几段来实现。因而,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换挡装置中克 服了现有技术中换挡凸轮制造成本较高、难以制造的缺陷。此外,在本专利技术 的自动换挡装置中,换挡仅通过拨叉在拨叉轴上的轴向移动,而不需要摇臂 等另外的转动,因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自动换挡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换挡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自动换挡装置中驱动装置、传动装置与换挡凸轮的连接 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自动换挡装置中换挡凸轮与执行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换挡凸轮的凹槽的展开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换挡装置处于1挡时,滑块在图5凹槽中的位 置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换挡装置处于空挡时,滑块在图5凹槽中的位 置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换挡装置处于2挡时,滑块在图5凹槽中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 如图2至图4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换挡装置包括驱动装置4、传动装置5、换挡凸轮6及执行装置,所述驱动装置4通过传动装置5驱动所述 换挡凸轮6转动,其中,所述换挡凸轮6为半径一致的圆柱体,所述执行装 置包括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换挡凸轮6的轴线方向的拨叉轴7、活动连接于 所述拨叉轴7且可沿所述拨叉轴7轴向移动的至少一个拨叉8以及与所述至 少一个拨叉中的每个拨叉固定连接的滑块9,所述换挡凸轮6的外圆周表面 具有至少一条凹槽IO,所述每个滑块9位于各自对应的凹槽10内,所述凹 槽10中的每个凹槽具有至少一个波峰或波谷。传动装置5将驱动装置4的转动传递至换挡凸轮6,从而驱动换挡凸轮 6转动,从而使驱动装置4的高速旋转传递至换挡凸轮6的低速旋转。驱动装置4为任意能提供旋转的驱动装置,如各种电动机。传动装置5 可以为任意的减速传动装置,如齿轮传动、带传动、蜗轮蜗杆传动、链传动 等。驱动装置4以及传动装置5可以根据该自动换档装置的应用场合以技术 参数来选择,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从驱动装置4至换挡凸轮的传 动比由传动装置5来确定,可以根据该自动换挡装置的的应用场合来确定。如图3所示,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传动装置5通过齿轮与换挡凸 轮6上的凸轮啮合,从而能带动该换挡凸轮6旋转。由于传动装置5具有合 适的传动比,因而,换挡凸轮6能以正确的转速旋转。如图3和图4所示,换挡凸轮6的外圆周表面上具有至少一条凹槽10, 与拨叉8固定连接的滑块9位于与该滑块对应的凹槽10内,同时拨叉8与 拨叉轴7活动连接且能沿拨叉轴7轴向移动,这样,换挡凸轮6通过位于凹 槽10内的滑块9而与拨叉8连接。换挡凸轮6为半径一致的圆柱体,所述换挡凸轮6的轴向平行于拨叉轴 7的轴向,由于这种设置,当换挡凸轮6旋转时,才会通过凹槽10推动滑块 9沿着换挡凸轮6的轴向移动,从而使滑块9带动拨叉8沿拨叉轴7的轴向 移动。当凹槽10为多条时,滑块9也有多个,各个滑块9处于换挡凸轮6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轴线上。而且,由于换挡凸轮6半径一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将凸轮分为半 径不同的几段而难以加工制造的缺陷。圆柱性的换挡凸轮6的半径以及长度可以根据所述自动换挡装置来确 定。换挡凸轮6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如铸铁,铝合金,尼 龙等耐磨材料,优选为硬质铝合金。拨叉轴7和拨叉8的尺寸大小可以根据自动换挡装置来确定,拨叉轴7 和拨叉8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如45钢、20Cr等,优选为 20C她。如图4和图5所示,换挡凸轮6的外圆周表面上具有至少一条凹槽10, 且凹槽10具有至少 -个波峰或一个波谷。这里的波峰或波谷是指在换挡凸 轮的凹槽10的展开平面图的图5中,凹槽10具有类似波形的轮廓形状,在 本专利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换挡装置,该装置包括驱动装置(4)、传动装置(5)、换挡凸轮(6)及执行装置,所述驱动装置(4)通过传动装置(5)驱动所述换挡凸轮(6)转动,其中,所述换挡凸轮(6)为半径一致的圆柱体,所述执行装置包括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换挡凸轮(6)的轴线方向的拨叉轴(7)、活动连接于所述拨叉轴(7)且可沿所述拨叉轴(7)轴向移动的至少一个拨叉(8)、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拨叉中的每个拨叉固定连接的滑块(9),所述换挡凸轮(6)的外圆周表面具有至少一条凹槽(10),所述每个滑块(9)位于各自对应的凹槽(10)内,所述凹槽(10)中的每个凹槽具有至少一个波峰和/或波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张大东任毅陈的扬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