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FCC专利>正文

动力传输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399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传输轮,其用于传输车辆驱动力并包括:具有不可动侧锥形表面的不可动半轮;具有与不可动侧锥形表面相对布置的可动侧锥形表面的可动半轮,其可朝向和远离不可动半轮运动,适于在不可动侧和可动侧锥形表面之间支撑环带,且适于与不可动半轮一起旋转;开口,它们形成在不可动和可动半轮中心;形成不可动半轮旋转轴的第一轴部件,其适于插入穿过不可动半轮的开口;和形成可动半轮旋转轴的第二轴部件,其适于插入在第一轴部件上。其特征在于,不可动半轮和可动半轮由铝形成并设置有插入成型在不可动和可动半轮中的钢插入部件,并使这些插入部件的焊接表面暴露于所述开口的内圆周表面,以焊接到第一和第二轴部件的外圆周表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用于传输车辆驱动力的环带的动力传输轮
技术介绍
如图14所示,轻便式摩托车中通常采用的离心式离合器包括从动 轮(动力传输轮)101,该从动轮101借助于在由发动机驱动的驱动轮(未示出)和从动轮101之间运行的V形带而由该驱动轮驱动;传动盘104, 该传动盘104连接到从动轮101;离合器部件105,该离合器部件105布 置在传动盘104的外圆周上,并且在其旋转过程中通过离心力而可径向 向外运动;输出壳体106,该输出壳体106适于被径向向外运动的离合器 部件105抵靠,并且通过离合器部件105与传动盘104 —起旋转;轴107, 该轴107从输出壳体106的中心延伸,并且适于通过传动装置与摩托车 的后轮连接。如图14所示,从动轮101包括轴向不可动半轮102,其具有不可 动侧锥形表面102a;轴向可动半轮103,其具有与不可动侧锥形表面102a 相对布置的可动侧锥形表面103a,并可朝向和远离轴向不可动半轮102 轴向运动,且适于支撑不可动侧锥形表面102a和可动侧锥形表面103a 之间的环带(V形带,未示出),并与轴向不可动半轮102—起旋转。可 通过朝向和远离轴向不可动半轮102移动轴向可动半轮103实现摩托车 的速度变化。轴向不可动半轮102和轴向可动半轮103都由钢制成,并且形成有 开口 102b和103b,作为中空钢制圆柱体的第一和第二轴部件插入开口 102b和103b中。轴向不可动半轮102和轴向可动半轮103的开口 102b 和103b的边缘与第一轴部件108和第二轴部件109的边缘通过等离子焊 或TIG焊彼此焊接。由于现有技术的这样的技术在任何文件中都没有公开,因此这里没有提到任何文献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将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动力传输轮中,轴向不可动半轮102和轴向可动半轮103及第一轴部件108和第二轴部件109均由钢制成,并且因而可 以用等离子焊或TIG焊来焊接半轮102和103及轴部件108和109。但是 由钢制成的半轮具有的缺陷在于增加了动力传输轮的重量。另外,在现 有技术的动力传输轮中,由于仅在开口 102b和103b的内圆周边缘与第 一轴部件108和第二轴部件109的外圆周边缘之间的有限的小区域中进 行焊接,因此发现缝焊部分的强度远低于面到面的焊接的强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传输轮,其可减小动力传输轮 的总重量,还可提高轴向不可动半轮(后文仅称为"不可动半轮")和第 一轴部件之间及轴向可动半轮(后文仅称为"可动半轮")和第二轴部件 之间的焊接部分的强度。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权利要求l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传输 车辆驱动力的动力传输轮,该动力传输轮包括不可动半轮,其具有不 可动侧锥形表面;可动半轮,其具有与所述不可动侧锥形表面相对布置 的可动侧锥形表面,并且可朝向和远离所述不可动半轮轴向运动,且适 于在所述不可动侧锥形表面和所述可动侧锥形表面之间支撑环带,并且 适于与所述不可动半轮一起旋转;开口,这些开口基本形成在所述不可 动半轮和所述可动半轮的中心;作为中空圆柱状钢部件的第一轴部件, 其形成所述不可动半轮的旋转轴,适于插入穿过所述不可动半轮的所述 开口;和作为中空圆柱状钢部件的第二轴部件,其形成所述可动半轮的 旋转轴,适于插入在所述第一轴部件上,所述动力传输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不可动半轮和所述可动半轮由铝形成;并且所述不可动半轮和所述 可动半轮设置有插入成型在该不可动半轮和该可动半轮中的钢插入部 件,使这些插入部件的焊接表面暴露于所述开口的内圆周表面,以将所述不可动半轮和所述可动半轮焊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轴部件的外圆周表 面上。如在权利要求2中所限定,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轴部件和所述第二 轴部件与所述插入部件这样彼此焊接,即通过将所述第一轴部件和所 述第二轴部件压配合到所述插入部件的焊接表面中,然后通过对所述插 入部件的焊接表面与所述第一轴部件和所述第二轴部件的圆周焊接表面 之间的界面通电以在其间进行环形电阻焊来彼此焊接。如在权利要求3中所限定,还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轴部件和所述第 二轴部件的焊接表面形成在分别从所述第一轴部件和所述第二轴部件的 圆周表面径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上。如在权利要求4中所限定,优选的是,邻近所述突出部的焊接表面 形成倒角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轴部件和所述第二轴部件从所述倒角部分 侧插入到所述插入部件的环形焊接表面中。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权利要求1的本专利技术,由于不可动半轮和可动半轮由铝形成, 因此可减小动力传输轮的总重量。另外,由于不可动半轮和可动半轮设 置有插入成型在该不可动半轮和可动半轮中的钢插入部件,使这些插入 部件的焊接表面暴露在所述开口的内圆周表面上,以焊接到第一轴部件 和第二轴部件的外圆周表面上,因此可提高不可动半轮和第一轴部件之 间及可动半轮和第二轴部件之间的焊接部分的强度。根据权利要求2的本专利技术,由于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与插入部 件通过将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压配合到插入部件的焊接表面中,然 后通过在插入部件的焊接表面与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的圆周焊接表 面之间的界面通电以在其间进行环形电阻焊来彼此焊接,因此可在短时 间内以期望方式在不可动半轮和第一轴部件之间及可动半轮和第二轴部 件之间进行焊接,因而可縮短制造动力传输轮的周期,并提高其装配精 度。根据权利要求3的本专利技术,由于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的焊接表面形成在分别从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的圆周表面径向向外突出的突出部上,因此可以以合适的期望方式将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压配合 到插入部件的焊接表面中,因而可以安全地进行环形电阻焊。根据权利要求4的本专利技术,由于邻近突出部的焊接表面形成倒角部 分,并且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从倒角部分侧插入到插入部件的环形 焊接表面中,因此可以以更适当的期望方式将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 压配合到插入部件的焊接表面中,因而可以安全地进行环形电阻焊。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 而变得清楚,附图中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动力传输轮的离心式离合器的剖视图2是包括图1的动力传输轮的前视图和侧视图的图; 图3是沿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4是表示待插入成型在图1的动力传输轮的不可动半轮中的插入 件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5是图1的动力传输轮的可动半轮和第二轴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图1的动力传输轮的不可动半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1的动力传输轮的第一轴部件的剖视图8是表示待插入成型在图1的动力传输轮的可动半轮中的插入件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9是图1的动力传输轮的可动半轮的剖视图10是图1的动力传输轮的第二轴部件的剖视图11是用于将图1的动力传输轮的第一轴部件焊接到不可动半轮的环形电阻焊设备的示意性视图,其左半部分中示出了焊接之前的情况,其右半部分中示出了焊接后的情况;图12是图11中由XII表示的部分的放大视图13是图11中由XIII表示的部分的放大视图;以及图14是应用现有技术的动力传输轮的离心式离合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模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应用于轻便式摩托车中的离心式离合器的从动轮作为实施例示出 了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传输车辆驱动力的动力传输轮(1),该动力传输轮(1)包括:    不可动半轮(2),其具有不可动侧锥形表面(2a);    可动半轮(3),其具有与所述不可动侧锥形表面(2a)相对布置的可动侧锥形表面(3a),并可朝向和远离所述不可动半轮(2)运动,且适于在所述不可动侧锥形表面(2a)和所述可动侧锥形表面(3a)之间支撑环带,并且适于与所述不可动半轮(2)一起旋转;    开口(2b和3b),它们基本形成在所述不可动半轮(2)和可动半轮(3)的中心处;    作为中空圆柱状钢部件的第一轴部件(8),其形成所述不可动半轮(2)的旋转轴,并适于插入穿过所述不可动半轮(2)的开口(2b);和    作为中空圆柱状钢部件的第二轴部件(9),其形成所述可动半轮(3)的旋转轴,并适于插入到所述第一轴部件(8)上,所述动力传输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不可动半轮(2)和可动半轮(3)由铝形成;并且    所述不可动半轮(2)和可动半轮(3)设置有插入成型在所述不可动半轮(2)和可动半轮(3)中的钢插入部件(12和13),使得这些插入部件的焊接表面(12a和13a)暴露于所述开口(2b和3b)的内圆周表面,以将所述焊接表面(12a和13a)焊接到所述第一轴部件(8)和所述第二轴部件(9)的外圆周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毅中村吉晴木瀬强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FCC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