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传输汇流排及使用其的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526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9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力传输汇流排及使用其的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其中,电力传输汇流排包含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以及第三导体。第一导体的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一支臂。第二导体的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二支臂。第三导体的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三支臂。第一支臂至第三支臂位于同一侧。绝缘层包覆于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及第三导体外部。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及第三支臂的末端彼此间隔排列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电力传输汇流排有关,特别关于插入式动力分电盘的电力传输汇流排。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力传输汇流排内设置有多个导体,当汇流排本体进行外部导接引出电流时,透过分路断路器的导体与汇流排本体的导体相耦接,使得电源能够透过导体的传导而引至分路断路器,以供设备导接应用。图1为现有电力传输汇流排1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力传输汇流排10外侧具有壳体12包覆,于壳体12两侧(图中示出其中一侧)具有多个开口14供分路段路器插接内部导体。由于电力传输汇流排10内的导体通常安排于不同层(即不同高度)。开口14的位置需配合导体设置在不同高度。如图1所示,多个开口14分成三列位于不同高度。然而,依此设置方式,壳体的设计较为复杂,相应地,与壳体相接的分路断路器的连接端的结构也会较为繁复。由上述可知,现有的电力传输汇流排的结构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传输汇流排,可简化插接结构。电力传输汇流排包含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以及第三导体。第一导体的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一支臂。第二导体的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二支臂。第三导体的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三支臂。第一支臂至第三支臂位于同一侧。绝缘层包覆于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及第三导体外部。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及第三支臂的末端彼此间隔排列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于一实施例中,更包含一壳体包覆该第一导体、该第二导体、该第三导
体以及该绝缘层,该壳体对应于该些末端处分别具有一开口。于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层为硅树脂材料。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体相对于该侧的另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四支臂;该第二导体相对于该侧的另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五支臂;该第三导体相对于该侧的另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六支臂,其中该至少一第四支臂、该至少一第五支臂及该至少一第六支臂的末端彼此间隔排列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于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四支臂位于该至少一第一支臂的对向;该至少一第五支臂位于该至少一第二支臂的对向;以及该至少一第六支臂位于该至少一第三支臂的对向。于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四支臂位于该至少一第三支臂的对向;该至少一第五支臂位于该至少一第二支臂的对向;以及该至少一第六支臂位于该至少一第一支臂的对向。于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支臂至该至少一第三支臂沿一第一方向循环出现。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体、该第二导体及该第三导体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于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一支臂具有一弯折部,该至少一第一支臂经由该弯折部连接至该第一导体的本体。于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二支臂直接连接至该第二导体的本体。于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第三支臂具有一弯折部,该至少一第三支臂经由该弯折部连接至该第三导体的本体。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包括电力传输汇流排以及分路断路器。分路断路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体、第二夹体以及第三夹体。第一夹体、第二夹体以及第三夹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分别夹设于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第三支臂的末端。于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层为硅树脂材料。关于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及所附附图得
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力传输汇流排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力传输汇流排的一实施例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电力传输汇流排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力传输汇流排的另一实施例俯视图;图5A及图5B为绝缘层包覆导体的不同实施例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电力传输汇流排组装于壳体的示意图;图7为使用本技术电力传输汇流排的插入式动力分电盘的示意图;图8A及图8B为分路断路器与电力传输汇流排结合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电力传输汇流排100R 右侧100L 左侧110 第一导体111 本体112,112a,112b 第一支臂114,114a,114b 第四支臂120 第二导体121 本体122,122a,122b 第二支臂124,124a,124b 第五支臂130 第三导体131 本体132,132a,132b 第三支臂134,134a,134b 第六支臂150 绝缘层160 壳体162 开口200 插入式动力分电盘210 分路断路器212 第一夹体222 第二夹体232 第三夹体1121 (第一支臂)末端1123 弯折部1221 (第二支臂)末端1321 (第三支臂)末端1323 弯折部a 插置方向A1 第一保护层A2 第二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电力传输汇流排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设计的支臂。电力传输汇流排例如可为灯插分电盘,或是安装于分电箱体内作为主汇流排。图2为本技术电力传输汇流排100的一实施例立体图。如图2所示,电力传输汇流排100包含第一导体110、第二导体120以及第三导体130。为说明方便,图2中仅绘示电力传输汇流排100内的导体,而省略其他构件。如图2所示,第一导体110的一侧接设有多个第一支臂(112,112b)。第二导体120的一侧接设有多个第二支臂(122,122b)。第三导体130的一侧接设有多个第三支臂(132,132b)。第一支臂112、第二支臂122以及第三支臂
132位于同一侧。例如,位于电力传输汇流排100的右侧100R。如图2所示,第一导体110、第二导体120及第三导体130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第一支臂112的末端1121、第二支臂122的末端1221以及第三支臂132的末端1321彼此间隔排列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具体而言,第一导体110包含本体111及第一支臂112。第二导体120包含本体121及第二支臂122。第三导体130包含本体131及第三支臂132。第二导体120自端部延伸,其本体121维持同一水平高度。第一导体110自端部延伸,使第一导体110的本体111位于第二导体120的本体121上方。第三导体130自端部延伸,使第三导体130的本体131位于第二导体120的本体121下方。第一导体110的本体111、第二导体120的本体121、第三导体130的本体131位于不同水平高度。就支臂而言,各导体的支臂是自相连的本体弯折延伸而出。以第一支臂112b、第二支臂122b、第三支臂132b为例,第一支臂112b自本体111延伸而出,并弯折至与第二导体120的本体121大致等高的位置。第二支臂122b直接自本体121水平延伸而出。第三支臂132b自本体131延伸而出,并弯折至与第二导体120的本体121大致等高的位置。详言之,第二支臂122b直接连接至第二导体120的本体121。第一支臂112b具有弯折部1123。第一支臂112b经由该弯折部1123连接至第一导体110的本体111。例如,第一支臂112自本体111朝本体121延伸(向下),经弯折部1123转向并水平伸出。类似地,第三支臂132b具有弯折部1323,第三支臂132b经由该弯折部1323连接至第三导体130的本体131。例如,第三支臂132b自本体131朝本体121延伸(向上),经弯折部1323转向并水平伸出。从另一角度观之,上述第一支臂112b与第三支臂132b可视为采用二次弯折方式。通过第一次弯折改变第一支臂112b(或第三支臂132b)的高度,再通过第二次弯折将第一支臂112b(或第三支臂132b)转为水平方向延伸而出。由此使第一支臂112b的末端1121、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传输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导体,该第一导体的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一支臂;一第二导体,该第二导体的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二支臂;一第三导体,该第三导体的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三支臂,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支臂至该至少一第三支臂位于同一侧;以及一绝缘层,包覆于该第一导体、该第二导体及该第三导体外部;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支臂、该至少一第二支臂及该至少一第三支臂的末端彼此间隔排列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01 TW 1052046421.一种电力传输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导体,该第一导体的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一支臂;一第二导体,该第二导体的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二支臂;一第三导体,该第三导体的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三支臂,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支臂至该至少一第三支臂位于同一侧;以及一绝缘层,包覆于该第一导体、该第二导体及该第三导体外部;其中,该至少一第一支臂、该至少一第二支臂及该至少一第三支臂的末端彼此间隔排列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输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壳体包覆该第一导体、该第二导体、该第三导体以及该绝缘层,该壳体对应于该些末端处分别具有一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输汇流排,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为硅树脂材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输汇流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体相对于该侧的另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四支臂;该第二导体相对于该侧的另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五支臂;该第三导体相对于该侧的另一侧接设有至少一第六支臂,其中该至少一第四支臂、该至少一第五支臂及该至少一第六支臂的末端彼此间隔排列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传输汇流排,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四支臂位于该至少一第一支臂的对向;该至少一第五支臂位于该至少一第二支臂的对向;以及该至少一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云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威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