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大刚专利>正文

管状多层间隔阻尼层式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093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管状多层间隔阻尼层式减振装置,由外钢圈、内钢圈、中部钢约束层和隔离阻尼层组成,其中部钢约束层为两层以上,且均沿轴向等分为3-8块,各块之间均设有缝隙;隔离阻尼层设在内钢圈与约束层之间及两约束层之间,且各阻尼层采用不同阻尼性能的材料注成,装置振动能量转换率高,能有效地减振降噪。(*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用于履带式车辆驱动轮内部减振降噪的装置。在已知技术中,用于履带式车辆驱动轮内部减振降噪的装置有管状单层橡胶或双层橡胶阻尼减振装置。即单层橡胶阻尼减振装置由外钢圈与内钢圈之间夹一层橡胶组成,它的减振效果一般;而双层橡胶阻尼减振装置是由外钢圈、中部钢圈与内钢圈之间夹二层橡胶组成,其减振效果要好于单层橡胶阻尼减振装置,但是它们存在的共同缺点是结构采用全覆盖层形式,即其外钢圈、内钢圈或中钢圈均属完整的管状,它们将各层橡胶封闭在其内,这种结构对于振动能量的转换率达到一定值后就很难再有所提高;此外,双层橡胶阻尼减振装置所使用的橡胶材料为同一种阻尼性能的材料,这就难以同时满足车辆在低振动频率、大载荷时缓冲的需要和在高振动频率、小载荷时的减振降噪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任务是为克服上述减振装置中的诸缺点,提供一种振动能量转换率高,可吸收、衰减掉大多数振动能量,并使车辆在不同振动频率、不同载荷时实现缓冲或减振降噪效果好的减振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措施实现的它由外钢圈、内钢圈、中部钢约束层和隔离阻尼层组成,其内、外钢圈之间设两层以上的间隔隔离钢约束层,它们均沿轴向等分为3-8块,各块之间均留有等宽的缝隙;在两钢约束层之间及各缝隙内、内钢圈与邻近内钢圈的钢约束层之间及各缝隙内采用不同阻尼性能的材料注成隔离阻尼层。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图1沿A-A线剖面图其中,1为外钢圈,8为内钢圈,均为管状钢圈,3、5为中部间隔隔离钢约束层,设在内、外钢圈之间;其钢约束层3贴外钢圈安装,并被沿轴向等分为六块,各块之间留有等宽的缝隙2;钢约束层5安装在内钢圈8与钢约束层5之间,并被沿轴向等分为三块,各块之间同样留有等宽的缝隙6,在内钢圈8与钢约束层5之间及其缝隙6内一种橡胶材料注成一层隔离阻尼层7,在钢约束层5与钢约束层3之间及其缝隙2内采用另一种橡胶材料注成隔离阻尼层4。本管状多层间隔离阻尼层式减振装置的优特点是采用间隔式阻尼层,能使钢约束层数增加;在无需增大减振装置体积及材料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了振动能量的转换率;各隔离阻尼层采用不同阻尼性能的阻尼材料,能使减振装置在不同类型的振动载荷中满足所需减振结构件的振动控制指标,对于低振动频率、大载荷的缓冲和高振动频率、小载荷的减振降噪均起到良好的效果。权利要求一种管状多层间隔阻尼层式减振装置,由外钢圈、内钢圈、中部钢约束层和隔离阻尼层组成,其特征是在内、外钢圈之间设两层以上的间隔隔离钢约束层,它们均沿轴向等分为3-8块,各块之间均留有等宽的缝隙;在两钢约束层之间及其各缝隙内、内钢圈与邻近内钢圈的钢约束层之间及其各缝隙内采用不同阻尼性能的材料注成各隔离阻尼层。专利摘要一种管状多层间隔阻尼层式减振装置,由外钢圈、内钢圈、中部钢约束层和隔离阻尼层组成,其中部钢约束层为两层以上,且均沿轴向等分为3—8块,各块之间均设有缝隙;隔离阻尼层设在内钢圈与约束层之间及两约束层之间,且各阻尼层采用不同阻尼性能的材料注成,本装置振动能量转换率高,能有效地减振降噪。文档编号F16F13/00GK2345774SQ9721094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5日专利技术者孙大刚 申请人:孙大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多层间隔阻尼层式减振装置,由外钢圈、内钢圈、中部钢约束层和隔离阻尼层组成,其特征是在内、外钢圈之间设两层以上的间隔隔离钢约束层,它们均沿轴向等分为3-8块,各块之间均留有等宽的缝隙;在两钢约束层之间及其各缝隙内、内钢圈与邻近内钢圈的钢约束层之间及其各缝隙内采用不同阻尼性能的材料注成各隔离阻尼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大刚
申请(专利权)人:孙大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