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底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75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底阀,它包括带内、外双环的金属阀体,压片,弹性部件以及阀片组,且阀体中内、外环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件连接成一体,该连接件与内外环围成若干外通道,内环中心设有中心孔,其周围设有若干个内通道,且所述的中心孔内配有一端带托片的芯轴,内环与外环间外通道口处的端面上与设置在该端面上的压片相匹配,压片与所述托片之间的芯轴上设有弹性部件;芯轴的另一端套有阀片组,内环的另一端面与设置在该端面上的阀片组相匹配,阀片组通过芯轴铆接固定在芯轴上,且阀片组与阀体相互预紧。具有防震性能、一体性好等特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底阀,尤其是一种采用芯轴与阀片组采用铆接方式固定的减震器底阀。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底阀,它主要是由阀体、压片、阀片以及螺栓组件组成。用于将螺栓组件组成。该种减震器底阀特点是采用螺栓与螺母的配合来实现压片和阀片组连接固定,减震器底阀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阀片组与压片随着流体压力的反复变化而震动,从而使螺栓与螺母的相对滑动,导致松动或是螺纹脱牙;另一方面,采用螺栓螺母来连接,其与减震器底阀结构的一体性也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螺栓与螺母连接容易松动以及一体性不是很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不易松动,一体性较好的的减震器底阀结构。本技术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该种减震器底阀,包括带内、外双环的金属阀体,压片,弹性部件以及阀片组,且阀体中内、外环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件连接成一体,该连接件与内外环围成若干外通道,所述内环中心设有中心孔,其周围设有若干个内通道,且所述的中心孔内配有一端带托片的芯轴,所述内环与外环间外通道口处的端面上与设置在该端面上的压片相匹配,压片与所述托片之间的芯轴上设有弹性部件;所述的芯轴的另一端套有阀片组,所述内环的另一端面与设置在该端面上的阀片组相匹配,所述阀片组通过芯轴铆接固定在芯轴上,且阀片组与阀体相互预紧。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芯轴与阀片组采用了铆接方式固定后限位固定,当减震器底阀在使用过程中,阀片组与压片随着流体压力的反复变化而震动时,芯轴也不会发生松动了,另一方面芯轴与整体结构的一体性也大大提高了。作为优选,阀片组与铆头的芯轴上还可设置有档块。由于档块外的芯轴采用铆接方式实现固定限位,该档块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满足铆接时所需的强度要求。作为优选,所述的档块设置有台阶,档块与阀片组之间留有空隙。从而也使档片与阀片组之间出现了空隙,留有空隙,可以使足够压力大的流体能够通过金属片与凸圈之间的缝隙。作为优选,所述的阀体上的外环的位于阀片组侧端面上设置有弧度面,且其上开有十字凹槽。其光滑度也提高了,便于安装使用。作为优选,所述内环与外环间与压片相接触的外通道口处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圈;所述小环的与阀片组相接触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凸圈。可以进一步提高了端面与阀门组以及压片接触的密封性。作为优选,所述的阀片组是由若干片阀片重叠组成。可以很好地提高该金属片的柔性和强度,有效地控制流体的流动。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部件为预紧的弹簧。因此,该技术的优点为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稳固性好,不易松动,一体性较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根据图1及图2所示的减震器底阀,本实施例主要由有一带内、外双环1a、1b的阀体1,压片10,芯轴5以及阀片组12组成。阀体中的内、外环1a、1b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件3连接成一体,该连接件3与内、外环1a、1b围成若干个外通道3,本方案中为4个;内环1a中心设有中心孔4,其周围设有若干内通道20,在本实施例中内通道20个数为两个,分别位于中心孔4两侧;且该中心孔4内配有一端带托片5a的芯轴5,内环1b与外环1a间外通道3口处的端面上与设置在该端面上的压片10相匹配,内环1b的另一端面与设置在该端面上的阀片组12相匹配,压片10与托片5a之间的芯轴5上还设有弹性部件11,在本方案中弹性部件为一带预紧力的弹簧;芯轴5的另一端套有阀片组12,内环1b的另一端面上设有与该端面相配的阀片组12,阀片组12通过芯轴5另一端头5b铆接方式限位固定在芯轴5上,且阀片组12与阀体1相互预紧。阀片组12置于内环1b的凸圈18、19上,在本实施例中其由7片阀门片12a重叠而成。阀片组12与铆头5b的芯轴5上还可设置有档块5a,且安装后各部件相互预紧。档块5a为上设有一个小台阶,保证安装后档块与阀片组存在一定间隙,保证芯轴在铆接的过程中压坏阀片组。参见图2,外环8的一端表面上有弧度面8,其上开有十字凹槽15,阀片组12位于该十字凹槽15的围成的区域内。在本实施例中,内环1b与外环1a间外通道3道口处的端面上与设置在该端面上的压片10相匹配,是指内环1b与外环1a间与压片10相接触的外通道3道口处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圈16、17;内环1b的另一端面与设置在该端面上的阀片组12相匹配,是指内环1b的与阀片组12相接触的这一侧端面上设有凸圈18、19。此外,阀体1上的外环8的另一端表面上设有凹台7。本技术安装在减震器底部,工作时通过压片10、阀片组12共同配合作用,实现了下边工作室与平衡室之间两者流动连接。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结构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所述的阀片组12由7片阀片12a组成,并不排除其他若干片阀门片12a组成的可能性。另外本文所述的阀体1中外环的一端表面上有弧度8以及其上开有十字凹槽15,并不排除外环1a的一端表面上不成弧度或其上开有其他形状的凹槽的可能性。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器底阀,包括带内、外双环的金属阀体,压片,弹性部件以及阀片组,且阀体中内、外环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件连接成一体,该连接件与内外环围成若干外通道,所述内环中心设有中心孔,其周围设有若干个内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孔(4)内配有一端带托片(5a)的芯轴(5),所述内环(1b)与外环(1a)间外油道(3)口处的端面上与设置在该端面上的压片(10)相匹配,压片(10)与所述托片(5a)之间的芯轴(5)上设有弹性部件(11);所述的芯轴(5)的另一端套有阀片组(12),所述内环(1b)的另一端面与设置在该端面上的阀片组(12)相匹配,所述阀片组(12)通过芯轴铆接固定在芯轴(5)上,且阀片组(12)与阀体(1)相互预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组(12)与铆头(5b)的芯轴(5)上还可设置有档块(5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档块(13)设置有台阶,档块(13)与阀片组(12)之间留有空隙。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上的外环(1b)的位于阀片组(12)侧端面上设置有弧度(8),且其上开有十字凹槽(1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1b)与外环(1a)间与压片(10)相接触的外油道(3)口处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圈(16)、(17);所述小环(1a)的与阀片组(12)相接触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凸圈(18)、(19)。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片组(12)是由若干片阀片(12a)重叠组成。7.根据权利要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的减震器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部件(11)为预紧的弹簧。8.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1b)与外环(1a)间与压片(10)相接触的外油道(3)口处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圈(16)、(17);所述小环(1a)的与阀片组(12)相接触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底阀,包括带内、外双环的金属阀体,压片,弹性部件以及阀片组,且阀体中内、外环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件连接成一体,该连接件与内外环围成若干外通道,所述内环中心设有中心孔,其周围设有若干个内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孔(4)内配有一端带托片(5a)的芯轴(5),所述内环(1b)与外环(1a)间外油道(3)口处的端面上与设置在该端面上的压片(10)相匹配,压片(10)与所述托片(5a)之间的芯轴(5)上设有弹性部件(11);所述的芯轴(5)的另一端套有阀片组(12),所述内环(1b)的另一端面与设置在该端面上的阀片组(12)相匹配,所述阀片组(12)通过芯轴铆接固定在芯轴(5)上,且阀片组(12)与阀体(1)相互预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锋朱荣蔡仁标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