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控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545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受控减振器,其包括设有一腔体(14)的一壳体(12),一振动件(18),其在该密封腔体(14)中运动,其中壳体(12)和振动件(18)具有确定至少一个充满磁流变阻尼流体或电流变阻尼流体的腔(44)的相应的壁,以及至少一个电控激励装置(46),其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通道(52),在振动件(18)运动期间流体流流过该通道(52)。激励装置(46)相对于壳体(12)是固定的,并且设置成将该阻尼腔室(44)分隔成通过通道(52)彼此连通的可变体积的两个部分(44a、44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受控减振器,其可以由相同申请人的专利文献EP-A-1070872中得到。
技术介绍
该文献中描述了一种减振器,其包括确定充满阻尼流体的腔体的一壳体,在所述腔体内部运动的以及设置成以将该腔体分隔成两个可变体积部分的一振动板,和设置在振动板上的至少一个通道,该通道在所述板运动期间能够使得流体从一部分流到另一部分中。阻尼流体是一种磁流变流体或电流变流体,并且在上述通道中设置有电控激励装置,以控制流体通过所述通道的流动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面所述的受控减振器,从结构上看该减振器比较简单,并且具有较大的机械阻力,以及围绕振动板具有较少的流体泄漏。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按照权利要求特征的受控减振器而实现上述目的。下面参照附图以及给出的非限定性单纯实施例,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受控减振器的轴向剖视图;以及图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减振器的轴向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附图标记10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受控减振器。受控减振器10包括例如由金属制成的固定壳体12,其带有优选地为圆柱形和圆形截面的腔体14。壳体12可以设置从所述壳体12的外表面径向突伸的紧固法兰16。在腔体14内部装放有一个自由旋转的振动件18。优选由金属制成的振动件18具有安装的轮毂20,以便围绕垂直于图1的平面的轴线自由旋转,并且轮毂20的轴线与腔体14的轴线同轴。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振动件18具有两个沿径向方向从轮毂20突伸的成一体的部分22。所述两个部分22的每一部分具有至少60°的角度范围,并且包括两个通过圆周壁28将彼此连接起来的径向壁24、26。振动件在横向方向上由两个优选由塑料制成的盖子(未示出)来限定。每一个部分22具有包括在径向壁24、26和圆周壁28之间确定的腔体的补偿腔室30。每一个部分22的径向壁24设有一个或多个贯通开口32。可变形件34设置在每一个所述开口32中。每一个可变形件34具有膜状部36和锚定部38,后者被插入到开口32中,并使得膜状件36与径向壁24的内表面保持密封接触。振动件18的轮毂20具有两个在部分22之间延伸的圆柱表面40。轮毂20进一步具有其中可以插入和紧固一轴(未示出)的腔体42,该轴可以紧固在振动必须被抑制的振动件上。在图1中示出的减振器10包含两个阻尼腔室44,它们中的每一个都由两个径向壁24和26、在径向壁24和26之间延伸的轮毂20的圆柱表面40、以及在径向壁24和26之间延伸的腔体14的圆柱表面的那部分来限定。阻尼腔室44在它们的前侧由两个紧固到壳体12的两个端部上的盖子(未示出)来限定。振动件18的盖子与壳体的盖子相接触,但不必须密封接触。两个部分22的圆周表面28都与腔体14的内圆柱表面相接触,但不必须密封接触。阻尼腔室44相对于外部流体密封隔离,但由于所使用流体的粘度较高,在操作期间可能的泄漏相对于移动的流体的总体流量相当小,而可以在腔体和邻接部分之间省略一个密封件。两个阻尼腔室44充满有磁流变流体或电流变流体,即粘度在电场或磁场中可以变化的流体。在部分22内部形成的补偿腔室30充满例如空气的气体。所述补偿腔室30相对阻尼腔室44密封隔离。当阻尼腔室44内部的阻尼流体的压力和补偿腔室30内部的气体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变化时,可以使得可变形件34的膜状部36变形。减振器10包含至少两个电控激励装置46。每一个激励装置46相对于壳体12是固定的,并且在对应的阻尼腔室44内部延伸。每一个激励装置46将其所在的阻尼腔室44分隔成可变体积的两部分44a和44b。每一个激励装置46包括与腔体14的圆柱表面相接触,但不必须密封接触,的径向外部48、以及与轮毂20的圆柱表面40相接触,但不必须密封接触,的径向内部50。每一个激励装置46具有将对应的阻尼腔室44的两个可变体积的部分相连通的通道52。每一个激励装置46进一步设有产生穿过流体通道52的电场或磁场的电绕阻54。电绕阻54借助于穿过壳体12的壁延伸的导体(未示出)供电。每一个激励装置46可以进一步装备有与电绕阻54同轴设置的磁芯56。在公开的实例中,在磁芯56和电绕阻54之间形成流体通道52。由激励装置46产生的电场或磁场局部地改变穿过通道52的磁流变流体或电流变流体的阻尼特性,从而改变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振动件18围绕其纵向轴线的旋转运动使得阻尼腔室44的两部分44a和44b的体积发生变化,并且迫使阻尼流体通过激励装置46的通道52。通过激励装置46的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的变化,可以调节流体流过通道52的阻力。在操作期间,振动件18的瞬间角加速度可以在阻尼流体聚积时产生空穴现象。在腔室30和44之间压力差的变化,结果使得可变形件34的膜状部36产生变形,并可以避免或抑制空穴现象。由于流体向着外部泄漏,以及操作温度的变化,膜状部使得补偿容积进一步产生变化。随着振动件18的部分22占据腔体14的部分体积,振动件的形状能够减少磁流变流体或电流变流体的量,并同时获得机械阻力,减少在操作期间腔室之间的流体泄漏,并且形成用于增压的空气储备。减振器10可以进一步装备有紧固在壳体12或振动件18的壁26的外表面上的冲击端垫58。图2中示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受控减振器的变型。在图2中,对应于前面所述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图2中的变化包括只有一个阻尼腔室44和一个激励装置46。在公开的实例中,阻尼腔室44具有大约120°的角度范围,而振动件18具有一个大约240°角度范围的部分22。振动件18具有两个沿径向方向限定阻尼腔室44的端部径向壁24、26。振动件18的径向壁24、26通过圆周壁28彼此连接。振动件18可以设有将轮毂连接到圆周壁28上的中间径向壁60。中间壁60如果存在的话,优选地设置有将补偿腔室30的两个部分连通的开口62。这种方案能够在补偿腔室中获得较大的体积,因而对于消除空穴现象是特别有用的。由于它只需要使用一个激励装置46和较少体积的阻尼流体,因此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图2的方案更具有优越性。显然,在没有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如在下面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那样,结构细节和实施例可以相对于这里所描述的和所示出的而广泛变化,但是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权利要求1.一种受控减振器,它包括设有腔体(14)的壳体(12);振动件(18),其在所述腔体(14)中密封地运动,其中壳体(12)和振动件(18)具有确定至少一个充满磁流变流体或电流变流体的阻尼腔室(44)的相应的壁;以及至少一个电控激励装置(46),其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通道(52),在振动件(18)的运动期间流体流流过该通道(52),激励装置(46)设计成控制流体流流过所述通道(52)的阻力;其特征在于,激励装置(46)相对于壳体(12)是固定的,并且设置成将所述阻尼腔室(44)分隔成通过所述通道(52)彼此连通的可变体积的两个部分(44a、44b)。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振动件(18)设供有至少一个充满气体的补偿腔室(30),而该补偿腔室通过至少一个开口(32)与所述阻尼腔室(44)相连通,该开口由可变形件(34)密封地封闭。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振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控减振器,它包括:设有腔体(14)的壳体(12);振动件(18),其在所述腔体(14)中密封地运动,其中壳体(12)和振动件(18)具有确定至少一个充满磁流变流体或电流变流体的阻尼腔室(44)的相应的壁;以及至 少一个电控激励装置(46),其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通道(52),在振动件(18)的运动期间流体流流过该通道(52),激励装置(46)设计成控制流体流流过所述通道(52)的阻力;其特征在于,激励装置(46)相对于壳体(12)是固定的,并 且设置成将所述阻尼腔室(44)分隔成通过所述通道(52)彼此连通的可变体积的两个部分(44a、44b)。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比亚西奥托F布特拉S阿拉夸
申请(专利权)人: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