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构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751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构造体,其为用于在车辆上搭载重量物体的壳体或者框体等构造体,能够分散负荷,并且耐振动性也优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保护构造体的特征在于,包括:侧壁部,其通过内肋和外肋而形成有中空部;水平部,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中空部,其中,以所述水平中空部贯通所述内肋的方式将所述水平部和侧壁部一体地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构造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构造体,其在车辆上搭载电池组件等重量物体的情况下使用。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自行车、插入式混合动力自行车等中,驱动源使用被称为电池组件、电池包等的二次电池。当将这些二次电池搭载于车辆时,需要保护其免受冲击等来自外部的负荷,同时,也要求对于行驶时产生的振动的耐振动性。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构造,作为小型车辆的碰撞应对构造,在侧梁前端和铰链柱下端之间设置有闭合截面构造构件,同时,具有从该闭合截面构造构件向内突出的肋。但是,在这样的构造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振动等产生的应力集中于向内突出的肋的根部,该部分容易破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3-0012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构造体,其为用于在车辆上搭载重量物体的壳体或者框体等构造体,能够分散负荷,并且耐振动性优异。(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保护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部,其通过内肋和外肋而形成有中空部;水平部,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中空部,其中,以所述水平中空部贯通所述内肋的方式将所述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部,其通过内肋和外肋而形成有中空部;水平部,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中空部,其中,以所述水平中空部贯通所述内肋的方式将所述水平部和侧壁部一体地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13 JP 2018-0448581.一种保护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部,其通过内肋和外肋而形成有中空部;水平部,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中空部,其中,以所述水平中空部贯通所述内肋的方式将所述水平部和侧壁部一体地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之治巧小林武德小崎秋弘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轻金属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