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池壳用强度部件以及其安装构造,所述强度部件用于针对来自外部的输入负荷对电池模块进行保护,并将电池模块固定于电池壳,由于对电池模块的负担分散,保护效果优异,对实现电池壳的小型化也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载电池壳用强度部件以及其安装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将电池模块收纳于电池壳内而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用于将该电池模块固定保持于电池壳内的强度部件以及其安装构造
。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汽车
、
混合动力汽车等中,作为驱动源,搭载有由二次电池组成的电池模块
。
[0003]电池模块又被称为电池包
、
电池组件
。
[0004]例如,在将电池模块搭载于车辆的底盘下的情况下,需要针对来自外部的冲击对电池模块进行保护
。
[0005]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在托架与设置于下层壳的安装部件之间夹着电池模块的方式共同紧固固定的电池包
。
[0006]然而,这样的构造中,存在被托架负担的输入负荷直接传递至电池模块的风险
。
[0007]另外,设置于下层壳的安装部件的强度
、
安装空间也成为问题
。
[0008]专利文献
1:
日本国专利第
6798310
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电池壳用强度部件以及其安装构造,所述强度部件用于针对来自外部的输入负荷对电池模块进行保护,并将电池模块固定于电池壳,由于对电池模块的负担分散,保护效果优异,对实现电池壳的小型化也有效
。
[0011]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强度部件的特征在于,在将电池模块收纳于由框体与配置于该框体的底部的底面板组成的电池壳内并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用于将电池模块固定保持于所述电池壳内,所述强度部件具有保护构件
、
以及分别与所述保护构件的两侧的端部连结的一对的末端构件,所述一对的末端构件分别配置在所述框体的左右的侧壁的内侧,所述保护构件用于固定保持电池模块,且通过连结构件连结有多个保护部件而成,所述连结构件具有用于紧固于所述底面板的紧固部
、
以及用于固定保持电池模块的固定部
。
[0013]此处所说的电池壳,是指将能够反复充电使用可能的所谓的二次电池以及其控制机器等收纳的电池壳,例如,搭载于车辆的底盘下
。
[0014]另外,所谓左右方向,是指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方向
。
[0015]例如,电池壳具有由前壁
、
后壁
、
以及侧壁
(
左壁
、
右壁
)
组成的框体
、
以及布置在框体的底部的底面板
。
[0016]针对本专利技术,来自外部的输入负荷经由连结构件与底面板的紧固部,分散至电池壳整体
。
[0017]另外,也可以是,也对多个保护部件的每一个设置电池模块的固定部以及与底面
板的紧固部,使负荷经由保护部件分散至电池壳整体
。
[0018]本专利技术中的强度部件也可以是,所述连结构件供多个保护部件在左右方向上延展,在比设置于所述连结构件的与所述底面板的紧固部更靠内侧的位置,配置有所述电池模块的固定部
。
[0019]强度部件受到的来自外部的输入负荷从外侧传递至内侧,并传递至连结构件
。
[0020]此时,连结构件在外侧具有与底面板的紧固部,在内侧具有电池模块的固定部,由此能够在输入负荷被传递到固定部之前,使输入负荷向底面板释放,所以传递至电池模块的力受到抑制
。
[0021]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末端构件以位于框体的侧壁的内侧的方式紧固于框体
。
[0022]像这样,强度部件
(
末端构件
)
直接紧固于左右壁,所以来自外部的输入负荷有效地传递至强度部件,该输入负荷经由与底面板的紧固部,分散至电池壳整体
。
[0023]强度部件由多个构件
、
部件构成,所以容易吸收负荷
。
[0024]需要说明的是,对结构构件
、
部件的连结方法没有限定,例如,可以是通过摩擦搅拌接合
、
焊接等连结
。
[0025]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构成所述强度部件的多个构件以及
/
或者部件分别是用由中空截面形状组成的挤压材制作的
。
[0026]也能够通过中空部的变形,来吸收输入负荷
。
[0027]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强度部件的安装构造是用于将电池模块固定保持在搭载于车辆的电池壳内的强度部件的安装构造,所述电池壳为框体与在所述框体的底部连结底面板而成,所述强度部件具有保护构件
、
以及分别与所述保护构件的两侧的端部连结的一对的末端构件,所述一对的末端构件以位于所述框体的左右的侧壁的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固定于该框体,所述保护构件为通过连结构件连结多个保护部件而成,所述连结构件紧固于底面板,并且具有所述电池模块的固定部
。
[0028]通过采用这样的安装构造,电池壳整体变得紧凑
。
[002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0]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载电池壳用强度部件由包括连结构件的多个构件以及部件构成,所以容易吸收外部负荷,能够使负荷至少经由连结构件分散至底面板,其结果是,电池模块的保护效果提高
。
附图说明
[0031]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强度部件的构造例
。
[0032]图2示出将结构构件连结之前的状态例
。
[0033]图3示出紧固于电池壳的紧固例
。
[0034]图4示出电池模块的固定例
。
[0035]图5示出图4中的
A
区域的放大图
。
[0036]图6示出实施例
2。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基于以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载电池壳用强度部件的构造例以及其安装构
造进行说明
。
[0038]例如,本专利技术中的强度部件
20
紧固于搭载于车辆的底盘下的电池壳
10
内,并对电池模块
100
进行固定
。
[0039]对电池壳的构造
、
材质没有限制,例如,可以是,如图3所示,框体由作为铝制的框架的左壁
11、
右壁
12、
前壁
13、
以及后壁
14
组成,底面板
15
以填堵框体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
。
[004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将左右方向设为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的方向,内外侧以电池壳为基准
。
[0041]如图1所示,强度部件
20
由保护构件以及分别与保护构件的两侧连结的末端构件
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车载电池壳用强度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将电池模块收纳于由框体与配置于该框体的底部的底面板组成的电池壳内并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所述强度部件用于将电池模块固定保持于所述电池壳内,所述强度部件具有保护构件
、
以及分别与所述保护构件的两侧的端部连结的一对的末端构件,所述一对的末端构件分别配置在所述框体的左右的侧壁的内侧,所述保护构件用于固定保持电池模块,且通过连结构件连接多个保护部件而成,所述连结构件具有用于紧固于所述底面板的紧固部
、
以及用于固定保持电池模块的固定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池壳用强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构件供多个保护部件在左右方向上延展,在比设置于所述连结构件的与所述底面板的紧固部更靠内侧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二塚滋,高波雄太,久久江岳文,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轻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