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399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来自就座者的载荷不易施加给送风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框架部件,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向的状态下分离配置的一对侧框架、和连结一对侧框架的前框架(12);板状的支承部件(20),其被配置在一对侧框架之间,承受来自就座者的载荷;和送风装置(40)。送风装置(40)被安装于支承部件(20),且作为其一部分的前侧部分被配置在前框架(12)的下侧。

Vehicle sea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交通工具用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送风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vehicleseat)。
技术介绍
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在架设于座椅座垫的前后框架的座椅弹簧上安装有送风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223836号
技术实现思路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送风装置被安装在座椅弹簧的中央附近,因此,来自坐在座椅上的就座者的载荷易于施加给送风装置。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来自就座者的载荷不易施加给送风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送风装置的安装自由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使用座椅内的空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小伴随着送风装置的动作的振动和噪音。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小传递给就座者的送风装置的动作音。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送风装置的安装刚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座椅紧凑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特征在于,具有:框架部件,其具有以相向的状态分离配置的一对相向框架、和连结所述一对相向框架的第1连结框架;板状的支承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一对相向框架之间,承受来自就座者的载荷;和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被安装于所述支承部件,且其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第1连结框架的就座者侧的相反一侧。根据这样的结构,安装于支承部件的送风装置的一部分被配置在第1连结框架的就座者侧的相反一侧,据此能够由第1连结框架支承来自就座者的载荷。据此,能够使来自就座者的载荷不易施加于送风装置。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构成为:具有支架,该支架被安装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就座者侧的相反侧,所述送风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被安装于所述支架。据此,能够提高送风装置的安装自由度。另外,能够提高座椅内的送风装置的配置的自由度,因此能够有效使用座椅内的空间。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框架部件具有第2连结框架,该第2连结框架相对于所述第1连结框架分离配置,且连结所述一对相向框架,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架设线材,其架设于所述第1连结框架和所述第2连结框架;和板状的树脂部件,其与所述架设线材一体形成,所述送风装置被安装于所述树脂部件。据此,与送风装置被安装于架设线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小支承部件伴随着送风装置的动作的振动,或者减小由于送风装置动作时的振动而产生的噪音。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树脂部件具有从就座者侧来观察覆盖所述送风装置的至少叶轮的壁。据此,能够由树脂部件的壁来遮挡由于叶轮的旋转而产生的声音,因此,能够减小向就座者传递的送风装置的动作音。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树脂部件具有向就座者侧的相反侧突出的突起,所述送风装置被安装于所述突起。据此,能够提高送风装置的安装自由度。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突起被配置在位于所述一对相向框架的相向方向上的所述架设线材的两侧。据此,送风装置隔着树脂部件的被架设线材加强的刚性高的部分而被安装于树脂部件,因此能够提高送风装置的安装刚性。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树脂部件具有供连接于所述送风装置的管道穿过的通孔。据此,与以绕过支承部件的方式来配置管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座椅紧凑化。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框架部件是构成座椅座垫的框架的座垫框架,所述一对相向框架在左右方向上分离配置,所述第1连结框架连结所述一对相向框架的前部彼此,所述支承部件在前侧部分具有向斜前上方延伸的倾斜部,所述送风装置被配置在所述倾斜部的下方。据此,能够在支承部件的下方紧凑地配置送风装置,因此能够使座椅紧凑化。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能够构成为:所述框架部件是构成座椅座垫的框架的座垫框架,所述一对相向框架在左右方向上分离配置,所述第1连结框架连结所述一对相向框架的前部彼此,所述送风装置的前侧部分被安装于所述支架且被配置在所述第1连结框架的下侧,后侧部分被直接安装于所述支承部件。据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送风装置的安装自由度。另外,能够进一步提高座椅内的送风装置的配置的自由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使用座椅内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车辆用座椅的图。图2是表示座垫框架和支承部件的图。图3中的(a)是表示架设线材和加强线材的图,(b)是从上方来观察第2纵线与第2横线交叉的部分的图,(c)是从左右方向来观察的图,(d)是从左右方向来观察第1纵线与第2横线交叉的部分的图。图4是表示支承部件的图。图5是从上方来观察支承部件的图。图6是图5的V-V剖视图。图7是图5的W-W剖视图。图8是放大表示支承部件的一部分的图。图9中的(a)是从下方来观察座垫框架和支承部件的图,(b)是从后方来观察座垫框架和支承部件的图。图10是从上方来观察支承部件的前侧部分和盘式框架的图。图11是图10的X-X剖视图。图12是从下方来观察支承部件的框架抵接部附近的图。图13是表示送风装置、支架和支承部件的图。图14是从左右方向来观察送风装置、支架和支承部件的图。图15中的(a)是从上方来观察变形例所涉及的支承部件的图,(b)是图(a)的Y-Y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上下是以由坐在座椅上的人(就座者)观察到的、前后、左右、上下为基准。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构成为在汽车的驾驶席和副驾驶席等中使用的车辆用座椅S,主要具有座椅座垫S1和座椅靠背S2。在座椅座垫S1的内部内置有构成座椅座垫S1的框架的、图2所示这种作为框架部件一例的座垫框架F1。座椅座垫S1通过在座垫框架F1上覆盖由聚氨酯泡沫等构成的垫材料、和由布、皮革等构成的表皮材料而构成。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座椅靠背S2通过在构成座椅靠背S2的框架的靠背框架上覆盖垫材料和表皮材料构成。座垫框架F1具有作为一对相向框架的左、右侧框架11、作为第1连结框架的前框架12、作为第2连结框架的后框架13、和作为限制框架的盘式框架(panframe)1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相当于“一对相向框架的相向方向”,前后方向相当于“与一对相向框架的相向方向(左右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就座者侧”,下侧相当于“就座者侧的相反侧”。左、右侧框架11是前后长的长形的框架,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向的状态分离配置。各侧框架11由钣金构成,具有周缘部向左右方向内侧延伸的截面形状。前框架12和后框架13在前后方向上分离配置,构成连结左、右侧框架11的一对连结框架。详细而言,前框架12和后框架13由金属制的管件构成,前框架12连结左、右侧框架11的前部彼此。另外,后框架13在前框架12的后方与前框架12分离配置,连结左、右侧框架11的后部彼此。盘式框架14是连结左、右侧框架11的连结框架,由钣金构成。盘式框架14以连结左、右侧框架11的前端部彼此的方式来配置。在框状的座垫框架F1的内侧、换言之,在左、右侧框架11之间配置有板状的支承部件20。支承部件20是隔着座椅座垫S1的未图示的垫材料来承受来自就座者的载荷的部件,构成为具有架设线材100、加强线材200和板状的树脂部件300。在后面对细节进行叙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有:框架部件,其具有以相向的状态分离配置的一对相向框架、和连结所述一对相向框架的第1连结框架;板状的支承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一对相向框架之间,承受来自就座者的载荷;和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被安装于所述支承部件,且其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第1连结框架的就座者侧的相反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24 JP 2017-058960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有:框架部件,其具有以相向的状态分离配置的一对相向框架、和连结所述一对相向框架的第1连结框架;板状的支承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一对相向框架之间,承受来自就座者的载荷;和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被安装于所述支承部件,且其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第1连结框架的就座者侧的相反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架,该支架被安装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就座者侧的相反侧,所述送风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被安装于所述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件具有第2连结框架,该第2连结框架相对于所述第1连结框架分离配置,且连结所述一对相向框架,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架设线材,其架设于所述第1连结框架和所述第2连结框架;和板状的树脂部件,其与所述架设线材一体形成,所述送风装置被安装于所述树脂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部件具有从就座者侧来观察覆盖所述送风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沼弘治小林和树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