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折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13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折盒机构,包括机架、PLC控制系统和分别与所述PLC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的下压机构、支撑机构、两组X轴组件、两组Y轴组件和送料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方,所述支撑机构与下压机构相配合,且固定设置在机架内,所述送料机构与支撑机构相配合,且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两组所述X轴组件面对面对称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两侧的机架上,且其任意一对对称点的连线与Y轴平行,两组所述Y轴组件面对面对称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两侧的机架上,且其任意一对对称点的连线与X轴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效率高的优点。

An automatic folding box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折盒机构
本技术涉及纸盒包装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折盒机构。
技术介绍
大部分高档的天地盖盒普遍使用面纸与胚盒一起组合制成,所使用的面纸一般为如图2所示的结构,包括长边a、短边b、耳朵c、长侧边d和短侧边e,其组合工艺一般是将胚盒定位在一面经过上糊的面纸上,然后将长边a和耳朵c折叠粘贴在胚盒上,接着将短边b折叠粘贴在耳朵c和胚盒上,然后将长侧边d和短侧边e折叠粘贴在胚盒内侧,以形成纸盒成品;现有的纸盒折盒技术普遍采用人工进行定位和折叠,然后配合半自动压盒机构进行压盒,缺陷在于:依赖人工操作,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自动化程度提高、效率提高的自动折盒机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折盒机构,包括机架、PLC控制系统和分别与所述PLC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的下压机构、支撑机构、两组X轴组件、两组Y轴组件和送料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方,所述支撑机构与下压机构相配合,且固定设置在机架内,所述送料机构与支撑机构相配合,且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两组所述X轴组件面对面对称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两侧的机架上,两组所述Y轴组件面对面对称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两侧的机架上,两组所述X轴组件和两组所述Y轴组件围在支撑机构的四周;所述X轴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滚刷组件、两组第一打耳组件、第一铲刀组件和第一压泡组件,所述第一滚刷组件、第一打耳组件、第一铲刀组件和第一压泡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两组所述第一打耳组件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的两侧;所述Y轴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二滚刷组件、第二铲刀组件和第二压泡组件,所述第二滚刷组件、第二铲刀组件和第二压泡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刷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固定板和第一滚刷,所述第一气缸的外壳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刷枢接在第一固定板上,且第一滚刷的轴心与X轴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打耳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打耳板,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的一侧,所述打耳板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铲刀组件包括第三气缸和第一铲刀,所述第三气缸的外壳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铲刀与第三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泡组件包括第四气缸和第一压泡板,所述第四气缸的外壳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压泡板与第四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滚刷组件包括第五气缸、第二固定板和第二滚刷,所述第五气缸的外壳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五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刷枢接在第二固定板上,且第二滚刷的轴心与Y轴平行;所述第二铲刀组件包括第六气缸和第二铲刀,所述第六气缸的外壳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第二铲刀与第六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泡组件包括第七气缸和第二压泡板,所述第七气缸的外壳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压泡板与第七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机构包括第一下压组件、第二下压组件、第三固定架和模具;所述第一下压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杆组件,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丝杆组件连接并驱动第三固定架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第二下压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组件、导杆、第一导柱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杆组件均固定设置在第三固定架上,所述第一导柱的下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模具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块下方,所述导杆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三固定架的下方,且同时穿过第一滑块和模具,且与第一滑块和模具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丝杆组件连接并驱动第一导柱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八气缸、第二导柱、顶板、底板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导柱的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且其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气缸的外壳穿过顶板,且与顶板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第八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二导柱穿过第二滑块,且与第二滑块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第八气缸的外壳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直线轴承和缓冲器,所述直线轴承套设在第八气缸的外壳表面,且固定设置在顶板上,所述缓冲器固定设置在第二滑块上。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四固定架、第九气缸和优力胶,所述第九气缸固定设置在第四固定架上,所述优力胶固定设置在第九气缸的伸缩杆的杆头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调距装置和第二调距装置;所述第一调距装置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三丝杆组件,所述第一滑轨沿Y轴方向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固定架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三丝杆组件带动第一固定架在第一滑轨上移动;所述第二调距装置包括第二滑轨和第四丝杆组件,所述第二滑轨沿X轴方向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架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上,所述第四丝杆组件带动第二固定架在第二滑轨上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机构还包括吸风机构,所述吸风机构包括风机、软管和吸嘴,所述吸嘴固定设置在导杆的下端,所述软管套入导杆内部,且一端与吸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风机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打耳组件还包括打耳调距杆,所述打耳调距杆沿X轴方向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二气缸的外壳通过螺丝固定在打耳调距杆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下压机构和与下压机构相互配合的支撑机构上下夹住已经相互定位好的胚盒和面纸,往下依次送至两组第一滚刷组件、四组打耳组件、两组第二滚刷组件、两组第一铲刀组件、两组第二铲刀、两组第一压泡组件和两组第二压泡组件之间,按照顺序进行折叠长边a、折叠耳朵c、折叠短边b,折叠长侧边d、折叠短侧边e、压合长边和短边的操作,在进行折叠长侧边d和折叠短侧边e的同时,通过下压机构进行上下移动的配合,使长侧边d和短侧边e贴合在胚盒的内侧,胚盒和面纸的折叠组合为成品盒之后,通过下压机构与支撑机构将成品盒送至送料机构前,通过送料机构将成品盒弹射至成品区,本技术与现有的人工配合半自化设备相比,自动化程度提高,且本技术整个组装过程无需人工操作,避免了因人工易疲劳出错和成本高等因数的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效率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机构示意图;图2是可通过本技术进行自动折叠组合的面纸与胚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X轴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X轴组件的部分结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Y轴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Y轴组件的部分结构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下压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自动折盒机构,包括机架1、PLC控制系统2、下压机构3、电磁阀4、支撑机构5、两组X轴组件6、两组Y轴组件7和送料机构8,所述下压机构3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方,所述支撑机构5与下压机构3相配合,且固定设置在机架1内,所述送料机构8与支撑机构5相配合,且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两组所述X轴组件6面对面对称设置,且分别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5两侧的机架1上,且其任意一对对称点的连线与Y轴平行,两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折盒机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控制系统和分别与所述PLC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的下压机构、支撑机构、两组X轴组件、两组Y轴组件和送料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方,所述支撑机构与下压机构相配合,且固定设置在机架内,所述送料机构与支撑机构相配合,且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两组所述X轴组件面对面对称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两侧的机架上,两组所述Y轴组件面对面对称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两侧的机架上,两组所述X轴组件和两组所述Y轴组件围在支撑机构的四周;所述X轴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滚刷组件、两组第一打耳组件、第一铲刀组件和第一压泡组件,所述第一滚刷组件、第一打耳组件、第一铲刀组件和第一压泡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两组所述第一打耳组件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的两侧;所述Y轴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二滚刷组件、第二铲刀组件和第二压泡组件,所述第二滚刷组件、第二铲刀组件和第二压泡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折盒机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控制系统和分别与所述PLC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的下压机构、支撑机构、两组X轴组件、两组Y轴组件和送料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方,所述支撑机构与下压机构相配合,且固定设置在机架内,所述送料机构与支撑机构相配合,且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两组所述X轴组件面对面对称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两侧的机架上,两组所述Y轴组件面对面对称固定设置在支撑机构两侧的机架上,两组所述X轴组件和两组所述Y轴组件围在支撑机构的四周;所述X轴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滚刷组件、两组第一打耳组件、第一铲刀组件和第一压泡组件,所述第一滚刷组件、第一打耳组件、第一铲刀组件和第一压泡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两组所述第一打耳组件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的两侧;所述Y轴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二滚刷组件、第二铲刀组件和第二压泡组件,所述第二滚刷组件、第二铲刀组件和第二压泡组件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折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刷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固定板和第一滚刷,所述第一气缸的外壳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刷枢接在第一固定板上,且第一滚刷的轴心与X轴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打耳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打耳板,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的一侧,所述打耳板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铲刀组件包括第三气缸和第一铲刀,所述第三气缸的外壳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铲刀与第三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泡组件包括第四气缸和第一压泡板,所述第四气缸的外壳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压泡板与第四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折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刷组件包括第五气缸、第二固定板和第二滚刷,所述第五气缸的外壳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五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刷枢接在第二固定板上,且第二滚刷的轴心与Y轴平行;所述第二铲刀组件包括第六气缸和第二铲刀,所述第六气缸的外壳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第二铲刀与第六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泡组件包括第七气缸和第二压泡板,所述第七气缸的外壳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压泡板与第七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折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包括第一下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本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旭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