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2147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46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包括转向油温散热器与散热器支架,所述转向油温散热器包括进油端、散热本体与出油端,所述散热本体包括进油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与出油柱,所述进油柱的底端与进油端的顶端相连接,进油柱的内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经上、下连接板与出油柱的内侧面的上、下两端进行对应连接,出油柱的外侧面与出油端相连接,上、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多个两两相互平行的散热层板,散热层板、进油端、出油端、进油柱、出油柱内的油腔整体贯通,且进、出油柱的外侧面经散热器支架与车架相连接。本设计不仅管路结构简单、散热效果较好,而且装配难度较低、牢固度较强、重量较轻。

A Steering Hydraulic Oil Cooling Device for Commercia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具体适用于增强散热效果,并简化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工程车通常采用液压助力转向管路系统,实现转向助力功能,其中,电动工程车采用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管路系统,实现转向助力功能,但是,上述工程车大多在转向管路系统中未设计油温散热器。长时间工作时,尤其是应用在工况恶劣工地上的工程车上长时间工作时,会使转向液压油的温度迅速上升,当达到一定温度后,转向液压油会变稀,性能变差,另外,转向油泵在高温液压油工作状态下会发生输出压力下降、流量减少、甚至不供油的现象,导致该转向管路的系统助力效能减弱,甚至失效,引发行车安全隐患,此外,液压油温度过高不仅会使电动工程车的电动转向泵损坏,而且会使转向系统中各个橡胶密封件快速老化,降低密封性能,缩短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授权公告号为CN203666762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6月25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转向系统集成式散热装置,其由多个散热片组成,所述散热装置一端设有泄油口、第一回油口和第一合流管,另一端设有分流管、第二合流管、吸油管和第二回油口。虽然该设计能降低转向液压系统的油温,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该设计中增设的散热装置结构复杂,其上设置有多个进油管道以吸入转向液,如吸油管、第一回油胶管、第二回油胶管,这种多管道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散热管路的总长度,提高了安装难度,而且增加了管路回转或弯曲路径的数量,降低了散热效果。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路结构复杂、散热效果较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管路结构简单、散热效果较好的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包括转向油温散热器与散热器支架,所述转向油温散热器经散热器支架与车架相连接;所述转向油温散热器包括进油端、散热本体与出油端,所述散热本体包括进油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与出油柱,所述进油柱的底端与进油端的顶端相连接,进油柱的内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经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与出油柱的内侧面的上、下两端进行对应连接,出油柱的外侧面与出油端相连接,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多个两两相互平行的散热层板,该散热层板的两端分别与进油柱的内侧面、出油柱的内侧面相连接,所有的散热层板的前侧面或后侧面构成散热面;所述散热层板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油道,进油端内开设有进端油腔,出油端内开设有出端油腔,进油柱内开设有进油柱腔,出油柱内开设有出油柱腔,所述进端油腔与进油柱腔的底部相通,进油柱腔的侧部经散热油道与出油柱腔的一侧相通,出油柱腔的另一侧与出端油腔相通;所述进油柱、出油柱的外侧面经散热器支架与车架相连接。所述散热油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散热子油道,散热子油道与散热油道的走向相同,且散热油道的宽度小于散热层板的宽度。所述上连接板与相近的散热层板之间,下连接板与相近的散热层板之间,以及相邻的散热层板之间都设置有多个散热片,该散热片的两端与其相接触的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或散热层板进行垂直连接。所述进油端与进油柱同轴设置,出油端与出油柱外侧面的中部垂直连接,且进油柱、出油柱相互平行。所述进油柱的外侧面上近进油端的部位的前、后侧面分别与一个进油支架相连接,所述出油柱的外侧面上近其底端的部位的前、后侧面分别与一个出油支架相连接,且进油支架、出油支架均经散热器支架与车架相连接。所述进油支架包括进油竖板与进油横板,所述进油竖板的内侧面与进油柱的外侧面相连接,进油竖板的底端与进油横板的一端垂直连接,进油横板的另一端朝向出油端延伸,进油横板的另一端上开设有进油支架孔,进油竖板、进油横板的交接处近进油端设置,且进油横板的长度大于进油竖板的长度;所述出油支架包括出油竖板与出油横板,所述出油竖板的内侧面与出油柱的外侧面相连接,出油竖板的底端与出油横板的一端垂直连接,出油横板的另一端朝远离散热本体的方向延伸,出油横板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出油支架孔,出油竖板、出油横板的交接处近散热本体的底面设置。所述散热器支架包括散热器固定板、支架固定板与斜承加强筋,所述支架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向下开口的支架缺口及位于支架缺口两侧的支架腿一板、支架腿二板,支架腿一板、支架腿二板均与车架相连接,支架固定板的另一端与散热器固定板的一端垂直连接,散热器固定板的另一端的顶面与进油支架相连接,散热器固定板上近支架固定板、散热器固定板交接处的部位的顶面与出油支架相连接;所述斜承加强筋的筋顶边与散热器固定板的底面相连接,斜承加强筋的筋侧边与支架固定板的内侧面相连接,筋侧边、支架固定板的交接处高于支架缺口设置。所述散热器固定板为工字型结构,包括内散固板、中散固板与外散固板,且中散固板窄于内散固板、外散固板设置;所述内散固板的一端与支架固定板的顶端垂直连接,内散固板的另一端经中散固板与外散固板相连接,内散固板上开设有与出油支架相连接的内散支架孔,外散固板上开设有与进油支架相连接的外散支架孔,外散固板的外侧边上开设有朝外开口的外散缺口,该外散缺口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外散支架孔;所述筋顶边的一端与内散固板的底面相连接,筋顶边的另一端与中散固板的底面相连接,筋顶边、内散固板的交接处近筋侧边设置。所述中散固板的两侧边各与一个散热折弯板的顶端相连接,散热折弯板的底端向下延伸,筋顶边位于两个散热折弯板之间。所述支架腿一板、支架腿二板经转向机支架与车架相连接;所述转向机支架包括支架内板面、支架外板面与支架侧弧面,所述支架内板面的一面与车架相连接,支架内板面的另一面经支架横板与支架外板面的内侧面相连接,支架外板面的外侧面与转向机总成相连接,支架腿一板、支架腿二板与支架内板面的连接处分别位于支架横板的两侧,支架横板的顶边上延至支架缺口的内部;所述支架内板面上近支架腿二板的一端经支架侧弧面与支架外板面上近散热器固定板的一端相连接,且支架腿二板位于支架腿一板、支架侧弧面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中,转向油温散热器中的散热本体包括进油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与出油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多个两两相互平行的散热层板,应用时,液压油依次从进油柱、散热层板、出油柱中流经而过,液压油直接经散热层板散发热量以降低油温,不仅散热效果较佳,而且流动通畅,不会妨碍液压油的正常流动,同时,相邻的散热层板之间存在层板空隙以便于热量的散发,也利于行车时风力在散热面上的流动,从而提高散热效果,此外,当上连接板与相近的散热层板之间,下连接板与相近的散热层板之间,以及相邻的散热层板之间都设置有多个散热片时,散热效果更佳。因此,本技术的散热效果较好。2、本技术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中,转向油温散热器只包括进油端、散热本体、出油端这三个零部件,其中,进油端、出油端负责进、出液压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散热器上设置的涉油管的数量很少,既不会增加安装难度,也不会增加整个转向系统管路中回转或弯曲路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包括转向油温散热器(5)与散热器支架(6),所述转向油温散热器(5)经散热器支架(6)与车架(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油温散热器(5)包括进油端(51)、散热本体(52)与出油端(53),所述散热本体(52)包括进油柱(54)、上连接板(55)、下连接板(56)与出油柱(57),所述进油柱(54)的底端与进油端(51)的顶端相连接,进油柱(54)的内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经上连接板(55)、下连接板(56)与出油柱(57)的内侧面的上、下两端进行对应连接,出油柱(57)的外侧面与出油端(53)相连接,上连接板(55)、下连接板(56)之间设置有多个两两相互平行的散热层板(58),该散热层板(58)的两端分别与进油柱(54)的内侧面、出油柱(57)的内侧面相连接,所有的散热层板(58)的前侧面或后侧面构成散热面(50);所述散热层板(58)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油道(581),进油端(51)内开设有进端油腔(511),出油端(53)内开设有出端油腔(531),进油柱(54)内开设有进油柱腔(541),出油柱(57)内开设有出油柱腔(571),所述进端油腔(511)与进油柱腔(541)的底部相通,进油柱腔(541)的侧部经散热油道(581)与出油柱腔(571)的一侧相通,出油柱腔(571)的另一侧与出端油腔(531)相通;所述进油柱(54)、出油柱(57)的外侧面经散热器支架(6)与车架(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包括转向油温散热器(5)与散热器支架(6),所述转向油温散热器(5)经散热器支架(6)与车架(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油温散热器(5)包括进油端(51)、散热本体(52)与出油端(53),所述散热本体(52)包括进油柱(54)、上连接板(55)、下连接板(56)与出油柱(57),所述进油柱(54)的底端与进油端(51)的顶端相连接,进油柱(54)的内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经上连接板(55)、下连接板(56)与出油柱(57)的内侧面的上、下两端进行对应连接,出油柱(57)的外侧面与出油端(53)相连接,上连接板(55)、下连接板(56)之间设置有多个两两相互平行的散热层板(58),该散热层板(58)的两端分别与进油柱(54)的内侧面、出油柱(57)的内侧面相连接,所有的散热层板(58)的前侧面或后侧面构成散热面(50);所述散热层板(58)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油道(581),进油端(51)内开设有进端油腔(511),出油端(53)内开设有出端油腔(531),进油柱(54)内开设有进油柱腔(541),出油柱(57)内开设有出油柱腔(571),所述进端油腔(511)与进油柱腔(541)的底部相通,进油柱腔(541)的侧部经散热油道(581)与出油柱腔(571)的一侧相通,出油柱腔(571)的另一侧与出端油腔(531)相通;所述进油柱(54)、出油柱(57)的外侧面经散热器支架(6)与车架(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油道(581)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散热子油道(582),散热子油道(582)与散热油道(581)的走向相同,且散热油道(581)的宽度小于散热层板(58)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55)与相近的散热层板(58)之间,下连接板(56)与相近的散热层板(58)之间,以及相邻的散热层板(58)之间都设置有多个散热片(59),该散热片(59)的两端与其相接触的上连接板(55)、下连接板(56)或散热层板(58)进行垂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端(51)与进油柱(54)同轴设置,出油端(53)与出油柱(57)外侧面的中部垂直连接,且进油柱(54)、出油柱(57)相互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柱(54)的外侧面上近进油端(51)的部位的前、后侧面分别与一个进油支架(521)相连接,所述出油柱(57)的外侧面上近其底端的部位的前、后侧面分别与一个出油支架(522)相连接,且进油支架(521)、出油支架(522)均经散热器支架(6)与车架(1)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转向液压油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支架(521)包括进油竖板(523)与进油横板(524),所述进油竖板(523)的内侧面与进油柱(54)的外侧面相连接,进油竖板(523)的底端与进油横板(524)的一端垂直连接,进油横板(524)的另一端朝向出油端(53)延伸,进油横板(524)的另一端上开设有进油支架孔(525),进油竖板(523)、进油横板(524)的交接处近进油端(51)设置,且进油横板(524)的长度大于进油竖板(523)的长度;所述出油支架(522)包括出油竖板(526)与出油横板(527),所述出油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超郑锐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