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75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具有:输入轴(1),流体联轴器(6),叶轮轴(9),齿轮传动机构(2),润滑油泵(11),工作油泵(12),调节管(19),在上辅助油泵(17),以及壳体(16),其特征为,上述润滑油泵(11)和上述工作油泵(12)为齿轮泵,其旋转驱动轴(13A、13B)互相连接成为直列,上述润滑油泵(11)和上述工作油泵(12)的旋转驱动轴(13A、13B)通过一个设在上述输入轴与输入侧反对侧的轴端上的自动联轴器(14)与输入轴连接成为一个直列。(*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藏齿轮传动机构的、高速、大容量用的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内藏齿轮传动机构的齿轮流体联轴器有必要采用两个油泵,即,使润滑油循环用的润滑油泵和通过流体联轴器传递动力用的工作油泵,并且润滑油泵和工作油泵(一般使用离心泵)常使用两种容量各异的油泵。作为各油泵的驱动方法,可将油泵驱动用伞齿轮等安装在输入轴的轴端上,然后通过配置在纵向上的齿轮驱动油泵。为了控制流体联轴器的输出转速,在调节管(すく 管)及其操作器之间插入伺服机构而连结在一起。在现有技术中润滑油泵和工作油泵都分别独立构成,为了将分别独立构成的两个油泵收容在箱体内需要有庞大的安装空间,另外,为了分别驱动这两个油泵需要有两个齿轮,因此构造复杂,难于制作和维护。另外,调节管为控制流体联轴器的速度用的重要部件,有必要加以维护,而在调节管及其操作器之间插入伺服机构也会使制作和维护趋于困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构造简单而又容易制作和维护的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小型而又轻量化的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包括输入旋转驱动力的输入轴,由叶轮和转子构成的流体联轴器,使该流体联轴器的叶轮旋转驱动的叶轮轴,输出来自上述转子的旋转驱动力的输出轴,将旋转驱动力从上述输入轴传送到叶轮轴的齿轮传动机构,使润滑油循环用的润滑油泵,使工作油循环用的工作油泵,调节工作油用的调节管,在上述润滑油泵开动前使润滑油循环用的辅助油泵,以及支承上述输入轴、叶轮轴和输出轴并收容上述齿轮传动机构和流体联轴器的壳体;其特征为,上述润滑油泵和上述工作油泵为齿轮泵,其旋转驱动轴互相连接成为直列,上述润滑油泵和工作油泵中其中一个的旋转驱动轴通过一个设在上述输入轴与输入侧反对侧的轴端上的自由联轴器与输入轴连接成为一个直列。上述调节管在壳体外的端部最好连接在调节管操作器的转动连杆上。上述辅助油泵的驱动源最好装设在壳体的外面。现对附图简单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在其上部壳体被拿掉后以剖面示出其一部分的平面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工作油泵和润滑油泵的详细纵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油系统图。图4为联轴器的纵剖面图。图5为图4所示联轴器的右侧面图。图6为调节管操作机构的详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输入旋转驱动力用的输入轴上嵌合(热套)着齿轮传动机构2在一方的齿轮3。由叶轮4和转子5构成的流体联轴器6在其上述叶轮4上固定着叶轮轴7。在该叶轮轴7上设有由叶轮轴7切削而成的齿轮8。在上述转子5上固定着输出旋转驱动力用的输出轴9。油泵10,详细地说为使润滑上述齿轮3和齿轮8等及轴承用的润滑油循环的润滑油泵11与使上述流体联轴器工作必要用的工作油循环用的工作油泵12配置成一直列安装在油泵驱动轴13上,该油泵驱动轴13通过一个设在上述输入轴与输入侧反对侧的轴端上的自由联轴器14(在本实施例中为滚轮形联轴器)与输入轴连接。在输入轴1和油泵驱动轴13之间要设置自由联轴器14的理由在于,即使油泵驱动轴13和自由联轴器由于制造上的误差而发生偏心,该偏心亦能被自由联轴器吸收,使润滑油泵11和工作油泵12上的后面要讲到的各自在齿轮11A和齿轮11B之间或齿轮12A和12B之间的间隙能正确地保持在预定的数值,以便能够经常按预定数量供油。上述润滑油泵11由齿轮11A和齿轮11B构成,工作油泵12由齿轮12A和齿轮12B构成。该润滑油泵11和工作油泵12采用齿轮泵的理由在于,不会发生故障,可靠性高。该润滑油泵11和工作油泵12被直列配置地收容在形成一体的箱体15内。上述输入轴1、叶轮轴7和输出轴9通过轴承(未画出)支承在下部壳体16上(上部壳体由于图示时已拿掉未示出)在上述润滑油泵11工作之前使润滑油循环用的辅助油泵17配置在上述工作油泵12和润滑油泵11及上述下部壳体16之间,该辅助油泵17连接到安装在壳体16外面的驱动源上。在上述流体联轴器6上设有调节工作油用的调节管19,在该调节管19上通过销钉20设有连杆21,在该连杆21上安装着操作上述调节管19用的调节管操作器22。构成上述润滑油泵11和工作油泵12的齿轮11A和齿轮11B及齿轮12A和齿轮12B所嵌合的油泵驱动轴13被分割成为驱动轴13A和驱动轴13B,它们各自在中央的端部由于联轴器13C而可作少许弯曲,并且相互间以同一转数旋转而连接在一起。另外驱动轴13A和驱动轴13B分别被轴承50、51、52支承着。这样构成的理由为可以进一步减轻由于油泵驱动轴13和自由联轴器14的偏心而产生的影响,使齿轮11A和11B或齿轮12A和12B之间的间隙能更为正确地保持在预定的数值。现用图3来说明油系统,润滑油配管30的一端连接在上述润滑油泵11上,设有在配管途中冷却润滑油用的冷却器31和过滤润滑油中异物用的过滤器32,另一端为将润滑油供给齿轮3、8和轴承(未画出)的多个分路。另外,压力调整阀33和上述辅助油泵的出口配管也与上述润滑油配管30连接。工作油配管34的一端与上述工作油泵12连接,另一端的配置除了将工作油供给上述流体联轴器6外,同时还连接到调节管19的返回调节工作油的返回配管35上与它合流,该返回配管35在途中连接有压力调整阀和使工作油冷却用的冷却器37。现用图4和图5说明万向联轴器14,在由橡胶等弹性体制成的基体40上设有孔41,另外通过轴42在上下部都设有可自由旋转的弹性体滚轮。使上述油泵的驱动轴13嵌合到联轴节基体40的孔41内。其时,该联轴器14,如图1所示,插入在输入轴1的端部上形成的凹部上。现用图6说明调节管的操作机构,调节管操作器22有一连杆22A,由于内藏的驱动源(未画出)可沿箭头A所示方向左右摆动,由于该项摆动使调节管19沿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因而能调整工作油的油量。接下来说明联轴器的动作。由图上设有示出的外部驱动源将旋转驱动力输入到输入轴1上,该旋转驱动力从齿轮3传送到齿轮8上使叶轮7旋转,再从叶轮4传送到转子5上,最后从出力轴9出力。旋转驱动力从叶轮4到转子5的传送可用调节管操作器22操作调节管19,使在流动联轴器内部贮存的工作油量增减,从而使叶轮4和转子5之间的滑动量变化,进行所谓无级变速。在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启动之前,当然,润滑油泵11和工作油泵12并不旋转。由于润滑油泵11不转润滑油配管也就供不出润滑油,因而齿轮3和8及轴承就不能润滑,难望圆滑启动,另外会引起摩耗损伤致使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的寿命缩短。为了防止这些有害影响,可在启动前先驱动辅助油泵17使润滑油循环,使齿轮3和8及轴承得以润滑,这样上述弊害即可除去。按照本实施例,工作油泵和润滑油泵被直列配置地收容在形成一体的箱体内,由于该直列配置的工作油泵和润滑油泵是通过一个设在输入轴与输入侧反对侧的轴端上的自由联轴器连接的,因此在现有技术内必须有的将驱动力从输入轴传送到油泵的齿轮就可不要,为此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就能做到小型、轻巧,外加构造简单,容易制造和维护。并且,驱动配置在壳体内的辅助油泵用的驱动源被安装在壳体的外面,使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得以小型化。另外,调节管及其操作器之间并无中间机构而是直接结合,因此构造简单,便于制造。权利要求1.一种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内藏型流体联轴器,包括:输入旋转驱动力的输入轴(1),由叶轮(4)和转子(5)构成的流体联轴器(6),使该流体联轴器的叶轮旋转驱动的叶轮轴(7),输出来自上述转子的旋转驱动力的输出轴(9),将旋转驱动力从上述输入轴传送到叶轮轴的齿轮传动机构(2),用于使润滑油循环的润滑油泵(11),用于使工作油循环的工作油泵(12),用于调节工作油的调节管(19),用于在上述润滑油泵开动前使润滑油循环的辅助油泵(17),以及支承上述输入轴、叶轮轴和输出轴并收容上述齿轮传动机构和流体联轴器的壳体(16);其特征为:上述润滑油泵(11)和上述工作油泵(12)为齿轮泵,其旋转驱动轴(13A、13B)互相连接成为直列;上述润滑油泵(11)和工作油泵(12)中的其中一个旋转驱动轴(13A、13B)通过一个设在上述输入轴与 输入侧反对侧的轴端上的自由联轴器(14)与输入轴连接成为一个直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桜井辉明户井田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