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112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裹检测装置,其包括:壳体;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传送带,用于沿第一轨迹将待检测的包裹输送通过壳体的内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二传送带,用于沿第二轨迹输送通过X射线检测单元的包裹中的至少一部分;X射线检测单元,其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用于通过X射线检测包裹;以及中子检测单元,其在壳体内设置在X射线检测单元的下游,用于通过中子检测包裹,X射线检测单元设置在第一传送带处,用于检测通过第一传送带传送的包裹,中子检测单元设置在第二传送带处,用于检测通过第二传送带传送的包裹。实现了对包裹中可疑爆炸物的进一步准确、有效的无损检测和识别。

Package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裹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利用粒子辐射来测量或分析待测材料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快速检测包裹中的危险品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安检系统广泛应用于机场、地铁站、火车站、汽车站、商场、娱乐场等人口集聚的地方。传统安检系统多是旅客和行李分开检验。行李安检采用X射线成像技术,使用的安检设备有安检门、安检X光机等,旅客安检通常采用手持金属探测仪。工作人员利用安检设备分别对旅客和所携带的行李包裹进行安全检测。但是,在采用X射线检测方法对行李包裹进行检测时,有些情况下不能完全地检测出行李包裹中的所有危险品。恐怖分子将预先隐藏在包裹中的爆炸物伺机引爆是常用的恐怖袭击方式。爆炸物探测技术主要包括X射线检测技术,中子检测技术、粒子迁移技术以及核四极矩共振方法等。目前通常采用X射线检测技术通过被检对象物质密度的不同检测爆炸物、毒品等违禁品,但不能对包裹中的爆炸物进行准确识别。现有包裹检测设备中,一般在检测出可疑包裹时,需要将可疑包裹截留,然后通过人工复检的方式对其内的炸药等爆炸物危险品进行检查,这不仅是检测的准确度大大降低,而且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检测时间,并且给不包含爆炸物的包裹的旅客带来诸多不便,引起旅客的不满。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对包裹进行快速检测,并且不会使包裹中的任何危险品被漏检的检测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X射线检测技术和中子检测技术的包裹爆炸物检测系统设计,能够对包裹中的金属物品、爆炸物等违禁品进行X射线和中子复合检测,实现对包裹中可疑爆炸物的进一步准确、有效的无损检测和识别,弥补普通安检仅利用X射线检查包裹不能准确识别爆炸物的不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包裹检测装置,其包括:壳体;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用于沿第一轨迹将待检测的包裹输送通过壳体的内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用于沿第二轨迹输送通过X射线检测单元的包裹中的至少一部分;X射线检测单元,该X射线检测单元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用于通过X射线检测包裹;以及中子检测单元,该中子检测单元在壳体内设置在X射线检测单元的下游,用于通过中子检测包裹,其中,X射线检测单元设置在第一传送带处,用于检测通过第一传送带传送的包裹,中子检测单元设置在第二传送带处,用于检测通过第二传送带传送的包裹。在根据本技术的包裹检测装置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包裹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通过X射线检测单元的包裹中的至少一部分移动至第二传送带的包裹转移机构。根据本技术的包裹检测装置的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包裹转移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推杆或机械手。在根据本技术的包裹检测装置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包裹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排队模块,当X射线检测单元正在检测包裹时,第一排队模块发出指令以使到达X射线检测单元之前的包裹排队等待通过X射线检测单元。根据本技术的包裹检测装置的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该包裹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排队模块,当中子检测单元正在检测包裹时,第二排队模块发出指令以使到达中子检测单元之前的包裹排队等待通过中子检测单元。在根据本技术的包裹检测装置的还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包裹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包裹检测装置的各个单元协同操作。根据本技术的包裹检测装置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X射线检测单元包括X光机和L型探测器,X光机用于发出X光以便对包裹进行照射,L型探测器用于对穿过包裹的X光进行接收和分析。在根据本技术的包裹检测装置的还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中子检测单元包括用于产生中子的中子发生器、用于对由爆炸物遇到中子所产生的γ射线进行探测的γ探测器以及对由中子发生器产生的中子进行慢化屏蔽处理的慢化屏蔽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的包裹检测装置能够对包裹中的危险品和爆炸物进行分辨和检测,首先利用X射线透射检测技术,实现对包裹的初次检测,根据物质密度的不同,可通过图像显示重金属物质和原子序数较轻物质。然后利用中子检测技术对可疑包裹是否存在爆炸物等违禁品进行确认。由此,对于由X射线检测单元判定为安全包裹的包裹可以直接通过安检,并送达旅客手中,不必对其进行中子检测,从而节省检测时间;对于由X射线检测单元判定为危险包裹的包裹,可以将包裹移送至中子检测单元,由中子检测单元进行爆炸危险品的检测,判定包裹中是否确实存在爆炸物;在判定包裹中不存在爆炸物的情况下,迅速将包裹移送至旅客手中。因此,大大提高包裹检测系统的检测准确度,并且能够大大节省包裹的检测时间,从而为旅客提供更大便利。附图说明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图1为根据本技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裹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裹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裹检测装置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来绘制,而是仅以不影响读者理解的示意性方式示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提出的是一种基于X射线检测技术和中子检测技术的包裹爆炸物检测系统,其能够对包裹中的危险品和爆炸物进行分辨和检测,从而大大提高包裹检测系统的检测准确度,并且能够大大节省包裹的检测时间,从而为旅客提供更大便利。该检测系统首先利用X射线透射检测技术,实现对包裹的初次检测。根据物质密度的不同,可通过图像显示重金属物质和原子序数较轻物质。然后利用中子检测技术对可疑包裹是否存在爆炸物等违禁品进行确认。由此,对于由X射线检测单元判定为安全包裹的包裹可以直接通过安检,并送达旅客手中,不必对其进行中子检测,从而节省检测时间;对于由X射线检测单元判定为危险包裹的包裹,可以将包裹移送至中子检测单元,由中子检测单元进行爆炸危险品的检测,判定包裹中是否确实存在爆炸物;在判定包裹中不存在爆炸物的情况下,迅速将包裹移送至旅客手中。如图1所示,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包裹检测装置的示意图。该包裹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将检测设备与外界环境隔离的壳体(为使内部机构清楚起见,图中未示出壳体)、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传送带14、设置在壳体内的X射线检测单元16和中子检测单元18。第一传送带14用于沿第一轨迹将待检测的包裹输送通过壳体的内部,也就是说,第一传送带14横穿包裹检测装置的壳体,使得第一传送带14的起始端和结尾端分别位于壳体的外部,由此可以将待检测包裹从检测装置的入口输送到检测装置的出口19。进一步地,X射线检测单元16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用于通过X射线检测包裹,中子检测单元18在壳体内设置在X射线检测单元16的下游,用于通过中子检测所述包裹。由于X射线检测方式方便快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用于沿第一轨迹将待检测的包裹输送通过所述壳体的内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二传送带;X射线检测单元,所述X射线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用于通过X射线检测所述包裹,所述第二传送带用于沿第二轨迹输送通过所述X射线检测单元的包裹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中子检测单元,所述中子检测单元在所述壳体内设置在所述X射线检测单元的下游,用于通过中子检测所述包裹,其中,所述X射线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处,用于检测通过所述第一传送带传送的包裹,所述中子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处,用于检测通过所述第二传送带传送的包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用于沿第一轨迹将待检测的包裹输送通过所述壳体的内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二传送带;X射线检测单元,所述X射线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用于通过X射线检测所述包裹,所述第二传送带用于沿第二轨迹输送通过所述X射线检测单元的包裹中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中子检测单元,所述中子检测单元在所述壳体内设置在所述X射线检测单元的下游,用于通过中子检测所述包裹,其中,所述X射线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处,用于检测通过所述第一传送带传送的包裹,所述中子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处,用于检测通过所述第二传送带传送的包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通过所述X射线检测单元的包裹中的至少一部分移动至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包裹转移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转移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推杆或机械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玉来王强杨璐李永郭凤美田利军刘超田星皓颜静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