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建平专利>正文

一种机动车双向可控超越滑行驱动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974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车双向可控超越滑行驱动轮鼓,它由轮鼓、驱动轴、定向轴承、湿式多片离合器、顶杆、轱盖等组成。它的优点在于既可节油和减少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延长其寿命,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即利用发动机的制动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轮鼓,特别是一种机动车双向可控超越滑行驱动轮鼓。在本申请前,本人已申请了一件名称为可节油的手控离合器(申请号为02201786.0)的技术专利申请,它包括驱动齿轮、定向轴承、内芯、驱动轮鼓、压板、从动摩擦片、主动摩擦片、轮鼓、弹簧和螺钉,它具有运行平稳、寿命长、节油效果好等优点。但它的不足是只能在双离合器摩托车上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既可用在跨骑式摩托车上,又可用在踏板式摩托车上,还可以用在小型汽车和其它机动车辆上,并且具有良好的节油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机动车驱动轮鼓。现有驱动轮鼓主要由(以跨骑式摩托车为例)驱动链轮、螺钉、驱动轮盘、缓冲块、油封、轴承、刹车片、轮鼓和鼓盖构成。通过对现有驱动轮轱的改进,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种机动车双向可控超越滑行驱动轮鼓,它主要包括驱动链轮、驱动轴、轮鼓、定向轴承(即单向离合器)、轴承和湿式多片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轮鼓的内圆上设有一圈形凸台和离合器外鼓形状的凹凸槽,一轴承装于凸台内,紧靠凸台的一端固套有一个以上定向轴承,该定向轴承为内含球轴承支撑楔块式或滚柱式,驱动轴通过定向轴承和轴承的中心圆孔套卡在轮鼓内,在驱动轴上和轮鼓内固套有湿式多片离合器,该湿式多片离合器由轮鼓(该轮鼓固套在驱动轴上)、从动摩擦片(从动摩擦片外圆上的凸台套卡在轮鼓内的凹凸槽内)、主动摩擦片、弹簧、压板、螺钉构成。在压板的外表面设有顶压压板的装置。顶压压板的装置是由平面轴承、压盖及顶杆构成。平面轴承紧靠压板的外表面,压盖盖在平面轴承上,顶杆顶在压盖外表面,顶杆通过鼓盖与脚动或手动的制动装置联结。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它既能有效地节油,减少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延长发动机的寿命等,同时又具有优良的安全性能,即随时可利用发动机的制动功能进行制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局部剖视)。参见附图在轮鼓1的内圆上设有一圈形凸台和离合器外鼓形状的凹凸槽,轴承2安装在轮鼓1内的圈形凸台上,在轮鼓1的左端固装有一个以上定向轴承3、油封4,定向轴承3与轮鼓1内的圈形凸台抵靠,驱动轴5通过油封4、定向轴承3和轴承2的中心园孔套卡在轮鼓1内,在驱动轴5右端的外径上和轮鼓1的右端内依次固套装有轮鼓6(轮鼓6套卡在驱动轴5的外径上)、从动摩擦片7(从动摩擦片7外圆上的凸台套卡在轮鼓1内的圈形凹凸槽内)、主动摩擦片8、弹簧9、压板10、螺钉11、平面轴承12、压盖13、顶杆14,在压板10与轮鼓6之间设有四个弹簧9,弹簧9的两端分别抵靠压板10与轮鼓6,螺钉11通过压板10及弹簧9与轮鼓6旋接,弹簧9在松驰状态时,从动摩擦7与主动摩擦片8分离,弹簧9在被压紧状态时,从动摩擦片7与主动摩擦片8紧贴一起,平面轴承12紧靠压板10的外表面,压盖13盖在平面轴承12上,顶杆14抵靠在压盖13上,顶杆14通过鼓盖15与脚动或手动的制动装置联结,在轮鼓1的右端内装有油封16和鼓盖15,鼓盖15固定在摩托车的后平叉上,刹车碟盘17通过螺钉18固定轮鼓1的右端面;油封16的内圆封在鼓盖15的外圆上,在鼓盖15上分别装有油封19和油封20,油封19的内圆封在驱动轮轴5右端的外圆上,油封20的内圆封在顶杆14的外圆上,在驱动轴5的中心孔内装有轴套21,在驱动轴5两端的孔内依次装有轴承22、油封23,轴套21的两端分别抵靠轴承22,轴套24和轴套25套装后轮轴26的左右两端,轴套21、轴套24和轴套25的外圆应小于轴承22内芯的外径,油封23的内圆封在轴套24和轴套25的外圆上,驱动链轮27通过螺钉28固定在驱动轴5的右端面,后轮轴26通过驱动轴5的中心圆孔固定在摩托车的后平叉上。本专利技术的运作过程是当摩托车后轮转速大于发动机转速时,轮鼓1与驱动轴5相脱离作相对转动,即摩托车进入滑行状态,此时发动机处于急速,当下长坡或需要发动机制动时,则操纵制动装置,将顶杆14顶压压板10,压板10在受压后即弹簧9处于被压紧状态,从动摩擦片7与主动摩擦8紧贴一起,从而使轮鼓1与驱动轴5成为一个整体,即后轮的转速安全由发动机制约,实现发动机的制动功能。本专利技术既可用在跨骑式摩托车上,也可用在踏板式摩托车上,还可用在小型汽车和其它机动车辆上。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双向可控超越滑行驱动轮鼓,它包括有驱动链轮、驱动轴、轮鼓、定向轴承(即单向离合器)、轴承和湿式多片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轮鼓的内圆上设有一圈形凸台和离合器外鼓形状的凹凸槽,一轴承装于凸台内,紧靠凸台的一端固装有一个以上定向轴承,该定向轴承为内含球轴承支撑楔块式或滚柱式,驱动轴通过定向轴承和轴承的中心圆孔套卡在轮鼓内,在驱动轴上和轮鼓内固套有湿式多片离合器,该湿式多片离合器由轮鼓(该轮鼓固套在驱动轴上)、从动摩擦片(从动摩擦片外圆上的凸台套卡在轮鼓内的凹凸槽内)、主动摩擦片、弹簧、压板、螺钉构成。在压板的外表面设有顶压压板的装置。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双向可控超越滑行驱动轮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压板的装置是由平面轴承、压盖及顶杆构成,平面轴承紧靠压板的外表面,压盖盖在平面轴承上,顶杆顶在压盖外表面;顶杆通过鼓盖与脚动或手动的制动装置联结。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车双向可控超越滑行驱动轮鼓,它由轮鼓、驱动轴、定向轴承、湿式多片离合器、顶杆、轱盖等组成。它的优点在于既可节油和减少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延长其寿命,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即利用发动机的制动功能。文档编号F16D23/12GK1465870SQ0214088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刘建平 申请人:刘建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双向可控超越滑行驱动轮鼓,它包括有驱动链轮、驱动轴、轮鼓、定向轴承(即单向离合器)、轴承和湿式多片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轮鼓的内圆上设有一圈形凸台和离合器外鼓形状的凹凸槽,一轴承装于凸台内,紧靠凸台的一端固装有一个以上定向轴承,该定向轴承为:内含球轴承支撑楔块式或滚柱式,驱动轴通过定向轴承和轴承的中心圆孔套卡在轮鼓内,在驱动轴上和轮鼓内固套有湿式多片离合器,该湿式多片离合器由:轮鼓(该轮鼓固套在驱动轴上)、从动摩擦片(从动摩擦片外圆上的凸台套卡在轮鼓内的凹凸槽内)、主动摩擦片、弹簧、压板、螺钉构成。在压板的外表面设有顶压压板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