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万向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82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等速万向节,将环状部件(50)安装在耳轴(44)的圆柱部(45)上,并将在内周部保持有滚针轴承(46)的滚子部件(48)安装在圆柱部(45)上。滚针轴承(46)以具有预定间隙的状态保持在形成于滚子部件(48)的一端部的凸缘部(60)与安装于耳轴(44)的环状部件(50)之间。并且,将滚针轴承(46)与环状部件(50)之间的间隙(X)设定为满足如下关系:X>R/2.(1/cosθmax-1),其中,R表示滚子部件(48)的中心相对于外部件32的中心轴的旋转半径,θmax表示内部件(34)的最大倾斜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速万向节,该等速万向节例如在汽车的驱动力传动部中连接一根传动轴与另一根传动轴。
技术介绍
以往,在汽车的驱动力传动部中,使用将一根传动轴与另一根传动轴连接起来以将旋转力传递给各根车轴的等速万向节。图20表示这种现有技术的等速万向节2的局部剖面(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10-184717号公报)。该等速万向节2包括与一根传动轴连接的筒状的外部件4;以及插入在外部件4中并与另一根传动轴连接的内部件6。在外部件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三个导向槽8。另一方面,内部件6具有朝向各导向槽8突出的三根耳轴10,在各耳轴10上通过多个滚针轴承12安装有滚子部件14。滚子部件14与外部件4的导向槽8可转动地卡合。在该现有技术中,为了保持滚针轴承12使其不从滚子部件14脱落,在滚子部件14的内周部上形成有环绕的槽部16,在该槽部16内压入滚针轴承12。在将滚针轴承12装入槽部16时,例如在以剩余一个的状态将滚针轴承12沿着槽部16排列为环状后,利用梯形畸变效应(Keystone effect)将剩余的一个压入。此时,为了以适合的状态将多个滚针轴承12保持于槽部16,需要对滚针轴承12和槽部16进行极高精度的加工,以便尽量减小槽部16的尺寸和滚针轴承12的尺寸之间的公差。另外,当在滚子部件14的内周部上形成槽部16时,由于在槽部16的两侧有凸缘部17a、17b,所以为了将加工工具插入槽部16进行切削,并且将因加工而产生的切屑可靠地排出到外部,不得不进行极其困难的作业。另外,在所述日本专利特开平10-184717号公报中,还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在滚子部件14的内周部上不是形成槽部16,而是形成没有凸缘部17a、17b的圆孔,然后使两片垫圈与内周部卡合来代替凸缘部17a、17b。此时,虽然圆孔本身的加工很容易,但是由于必须使垫圈与滚子部件14的内周部卡合,所以必须进行用于该卡合的卡合槽的加工处理。此外,还需要进行使垫圈与卡合槽卡合的操作。本申请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由图21所示的结构构成的等速万向节18(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11-210776号公报)。在该等速万向节18中,在形成于内部件6的耳轴10的基端部上形成扩径部19,并且在滚子部件14的内周部上,仅在耳轴10的突出方向端部侧形成凸缘部17a。此时,滚子部件14的内周部的加工处理和加工时的排屑处理非常容易。另外,安装在耳轴10和滚子部件14之间的滚针轴承12,保持在滚子部件14的凸缘部17a和形成于内部件6的扩径部19上的阶梯部20之间。另外,在图22中表示了这种现有技术的等速万向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1-208090号公报)。如图22所示,该等速万向节公开了这样一种滚子机构26即在滚子21的圆筒内周面22的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侧通过圆周槽23安装有卡止环24,在所述圆筒内周面22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滚子21一体形成的卡止缘25。在所述圆筒内周面22上安装有多个滚针27,所述滚针27由外嵌于耳轴28的外周面的支承环29保持。此时,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208090号公报所公开的滚子机构26中,采用在所述耳轴28的前端部28a侧设置有卡止环24、并在所述耳轴28的基端部28b侧设置有卡止缘25的结构。另外,在图21所示的等速万向节18中,需要在耳轴10的基端部设置扩径部19。由于需要适当限制滚针轴承12沿着耳轴10的移动量,所以扩径部19要求高尺寸精度。并且,为了避免在耳轴10的圆柱部和扩径部19的阶梯部20之间产生应力集中,扩径部19的加工形状也受到很大限制。另外,在图20所示的等速万向节2中,伴随着轴(内部件6)的轴线T2相对于外部件4的轴线T1的倾斜角度θ的变化,安装于耳轴10的各滚子部件14向箭头E方向移位。此时,随着内部件6的倾斜角度θ的增大,滚子部件14的位移量增大,因此如果不预先将耳轴10设定得足够长,滚子部件14会与耳轴10的基端部10a干涉,使得倾斜角度θ受限。另一方面,如果加长耳轴10,则外部件4的直径也增大,导致等速万向节2大型化。进而,在图22所示的滚子机构26中,例如,当由于某种原因使卡止环24从圆周槽23脱离时,通过因等速万向节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离心力,装填于滚子21的圆筒内周面22与支承环29之间的滚针27可能从滚子21的内部飞出,损害所述等速万向节的旋转驱动力传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速万向节,该等速万向节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加工内部件,并且组装作业容易,能够提高生产率并降低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速万向节,该等速万向节能够确保传动轴所希望的倾斜角度,并且使耳轴的长度最佳化从而实现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速万向节,即使在保持部件从滚子部件脱落的情况下,该等速万向节也能够防止旋转驱动力传动功能受到损害。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将滚子部件组装到耳轴时,首先,在耳轴上安装环状部件,然后,将内周部安装有多个滚动体的滚子部件插入耳轴中。此时,滚动体被保持在滚子部件的凸缘部和环状部件之间。另外,通过预先使用润滑脂或蜡等将滚动体保持于滚子部件的内周部,能够提高将滚子部件组装于耳轴时的操作性。由于保持滚动体的环状部件与耳轴分体形成,因此能够提高耳轴加工形状的自由度。并且,通过选择环状部件的厚度,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调整滚动体相对于耳轴的移动量。通过对环状部件的与耳轴的基端部抵接的部位实施倒角加工,从而以稳定的状态将环状部件安装在耳轴上,由此能够提高环状部件和耳轴的耐用性。另外,通过将外嵌有滚子部件的耳轴的从圆柱部至基端部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圆柱部的直径的比设定在0.05以上、0.35以下的范围内,能够以确保良好的布局的状态,减小集中在基端部的应力,从而提高耳轴的耐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极其容易且高精度地加工安装有滚动体的滚子部件的内周部。并且,能够容易地制造出耳轴的基端部形状的设计自由度高、并且具有足够强度的内部件。并且,在将滚动体安装于滚子部件的内周部以后,仅通过将滚子部件插入到安装有环状部件的耳轴上,即能够容易地进行内部件的组装作业。因此,能够提高等速万向节的生产率,并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将所述耳轴的基端部和所述滚动体或者和所述滚子部件之间的间隙H,与所述滚子部件相对于所述基端部的移动量δ设定为如下关系H>δ=R/2·(1/cosθmax-1)R所述滚子部件的中心相对于所述外部件的中心轴的旋转半径,θmax所述另一根传动轴相对于所述一根传动轴的最大倾斜角度。此时,根据滚子部件相对于耳轴的基端部方向的移动量δ,来设定能够确保所希望的最大倾斜角度θmax的间隙H,能够使耳轴具有适当的长度,从而实现等速万向节的小型化。另外,通过将安装于滚子部件的内周部的滚动体,保持在滚子部件的形成于耳轴的突出方向端部侧的凸缘部和耳轴的基端部之间,从而能够将所述间隙H设定为滚动体的端部和所述基端部之间的距离。并且,当将滚动体安装在形成于滚子部件的两端部的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的情况下,所述间隙H能够设定为滚子部件的端部和所述基端部之间的距离。当滚子部件仅在耳轴的突出方向端部侧具有凸缘部时,可以在耳轴的基端部上形成阶梯部,并通过该阶梯部限制滚动体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速万向节,该等速万向节包括:筒状的外部件,其在内周面上设有隔开预定间隔地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导向槽,并且与一根传动轴连接;以及内部件,其插入在所述外部件的开口的内部空间部中,并与另一根传动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件 (34)包括:朝向所述导向槽(36)突出的多根耳轴(44);与所述导向槽(36)接触并外嵌于所述耳轴(44)的环状的滚子部件(48);和可转动地夹装在所述耳轴(44)和所述滚子部件(48)之间的多个滚动体(46),   在所述滚子部件(48)的内周部上形成有凸缘部(60),该凸缘部(60)形成在所述耳轴(44)的突出方向端部侧,并朝径向内侧突出,且沿着所述内周部环绕,在所述耳轴(44)的基端部(47)侧安装有环状部件(50),所述滚动 体(46)保持在所述凸缘部(60)和所述环状部件(5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胜勉小仓尚宏柴田直人中尾彰一青山友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