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石矶专利>正文

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904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包括一个第一芯片,该第一芯片下方有至少一个第一芯片接点;一个电路板位于该第一芯片的下方,其中该电路板上方有对应的该第一芯片的第一芯片接点的电路板接点;该第一芯片结合该电路板;该第一芯片接点结合电路板接点的方式为ACF胶球结合或凸接点结合;其中该ACF胶球结合为应用ACF胶球为焊接接点与另一方的垫片结合的方式;以及其中该凸接点结合为应用同材料的凸接点与其他平接点或凸接点,这些接点分别置于电路板与芯片中,并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该凸接点与其他平接点或凸接点结合。上述结合方式还可用于结合具有多个芯片的晶圆以及电路板组。

Packaging Structure of Simple Circuit Board and C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封装结构,尤其是一种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半导体多层芯片封装结构,是在电路板及芯片上方制造焊垫,再由焊垫之间进行连接达到信号的连通。最后再形成封装层达到整体封装的目的。现有技术的结构为了适应不同板材之间的焊点位置,连接导线必须绕线而且配置在整个电路结构的不同方位。绕线将会导致作业上的困难且增加工时,另外封装时必须在不同的面上封装环氧树脂,所以整体结构的厚度增加,一方面增加成本及工时,再者也会降低散热效果。专利技术人为改进现有技术封装结构的缺点,因此构想出在上层电路板上形成开口,而使得信号连接线通过该开口而连接下层的芯片及上层的电路板,如美国第US9299626B2号专利,是应用打线制程来形成晶圆级封装架构,可适用于大型芯片的封装结构,使得整体结构可以简化,而可以节省封装成本。故本技术提出一种崭新的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上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一种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可以使得接点及导线均为在内隐藏式,而不外露,可减少封装结构,封装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芯片,该第一芯片下方有至少一个第一芯片接点;一个电路板位于该第一芯片的下方,其中该电路板上方有位置上对应到该第一芯片的第一芯片接点的电路板接点;该第一芯片接点结合到对应的该电路板的电路板接点上,该第一芯片结合该电路板;其中该第一芯片接点结合电路板接点的方式为ACF胶球结合或凸接点结合;其中该ACF胶球结合为应用ACF胶球为焊接接点与另一方的垫片相接的结合方式;以及其中该凸接点结合系为同材料的凸接点与其他平接点或凸接点分别置于电路板与芯片中,并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该凸接点与其他平接点或凸接点结合的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芯片,该第一芯片下方有至少一个第一芯片接点;一个电路板位于该第一芯片的下方,其中该电路板上方有位置上对应到该第一芯片的第一芯片接点的电路板接点;该第一芯片接点结合到对应的该电路板的电路板接点上,该第一芯片结合该电路板;其中该第一芯片接点结合电路板接点的方式为ACF胶球结合或凸接点结合;其中该ACF胶球结合为应用ACF胶球为焊接接点与另一方的垫片相接的结合方式;以及其中该凸接点结合系为同材料的凸接点与其他平接点或凸接点分别置于电路板与芯片中,并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该凸接点与其他平接点或凸接点结合的方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ACF胶球结合中,该第一芯片接点为一个垫片,该电路板接点为一个作为焊接接点的ACF胶球,其中该ACF胶球为在胶体内部散布众多金属导体所形成的软性胶体,金属导体之间会压着后互相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凸接点结合中,该第一芯片接点为一个凸出于该第一芯片下表面的凸接点,该电路板接点为一个平接点。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芯片下表面连接一个第二芯片;该第二芯片下方有至少一个第二芯片接点;该电路板的上表面形成一个第一凹槽,其中该第一凹槽槽底的上表面有位置上对应到该第二芯片的第二芯片接点的凹槽接点;该第二芯片位于该第一凹槽内侧,该凹槽接点结合对应的该第二芯片的第二芯片接点,该第二芯片结合该电路板;其中该凹槽接点结合第二芯片接点的方式为ACF胶球结合。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芯片下表面连接一个第二芯片;该第二芯片下方有至少一个第二芯片接点;该电路板的上表面形成一个第一凹槽,其中该第一凹槽槽底的上表面有位置上对应到该第二芯片的第二芯片接点的凹槽接点;该第二芯片位于该第一凹槽内侧,封装时该凹槽接点结合对应的该第二芯片的第二芯片接点,该第二芯片结合该电路板;其中该凹槽接点结合第二芯片接点的方式为凸接点结合。6.如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板的下表面形成一个第二凹槽,其中该第二凹槽槽底的表面安装有一个第三芯片,其中该第三芯片的下表面及该电路板的下表面应用导线及接点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板上的接点较接近该电路板边缘的一侧形成第三凹槽,该第三凹槽为单边弧形或ㄇ形凹槽。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型电路板与芯片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芯片接点为一个凸出于该第一芯片下方的侧端的凸接点,该电路板接点为一个凸接点;封装时该第一芯片的该凸接点通过一个导线结合在对应的该电路板接点上;当有多个第一芯片接点及电路板接点时,连接的导线安装在导线基板上,该导线基板跨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石矶
申请(专利权)人:陈石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