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鱼丸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6232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保健鱼丸,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份:新鲜鱼肉40~60份、山药3~5份、莲子4~5份、茯苓1~3份、芡实1~3份、复合磷酸盐0.5~2份、谷氨酰胺转氨酶0.5~1份、食盐1~3份、糖类1~3份、味精0.2~0.8份、白胡椒粉0.1~0.3份、蒜粉0.2~0.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新鲜鱼肉为原料,添加了具有高营养和保健的山药、莲子、茯苓、芡实,使得鱼丸营养更加丰富,更具有保健价值,绿色健康,符合健康消费理念;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产品色香味俱全,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健鱼丸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保健鱼丸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鱼丸(鱼圆)是我国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鱼丸制品。鱼丸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营养丰富、口味多样、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断提高,逐步向营养保健方面靠拢。传统鱼丸单纯以鱼肉为主要原料,口味单一,同时在营养上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保健鱼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保健鱼丸,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份:新鲜鱼肉40~60份、山药3~5份、莲子4~5份、茯苓1~3份、芡实1~3份、复合磷酸盐0.5~2份、谷氨酰胺转氨酶0.5~1份、食盐1~3份、糖类1~3份、味精0.2~0.8份、白胡椒粉0.1~0.3份、蒜粉0.2~0.4份。优选的,所述复合磷酸盐是由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组成的,所述焦磷酸钠与三聚磷酸钠的比例为1:1。添加复合磷酸盐是为了提高鱼丸pH值并保持中性,增加离子浓度,与金属离子进行螯合。优选的,所述糖类为蔗糖、山梨糖醇中的一种。蔗糖和山梨糖醇中的-OH数目较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健鱼丸,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份:新鲜鱼肉40~60份、山药3~5份、莲子4~5份、茯苓1~3份、芡实1~3份、复合磷酸盐0.5~2份、谷氨酰胺转氨酶0.5~1份、食盐1~3份、糖类1~3份、味精0.2~0.8份、白胡椒粉0.1~0.3份、蒜粉0.2~0.4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健鱼丸,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份:新鲜鱼肉40~60份、山药3~5份、莲子4~5份、茯苓1~3份、芡实1~3份、复合磷酸盐0.5~2份、谷氨酰胺转氨酶0.5~1份、食盐1~3份、糖类1~3份、味精0.2~0.8份、白胡椒粉0.1~0.3份、蒜粉0.2~0.4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健鱼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磷酸盐是由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组成的,所述焦磷酸钠与三聚磷酸钠的比例为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健鱼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为蔗糖、山梨糖醇中的一种。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保健鱼丸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原料山药的处理:将山药洗净去皮,切片,置于护色液中浸泡40~45min,打浆,形成山药浆,冷藏备用;原料莲子的处理:将莲子去芯,研磨成粉,通过酶解法制成莲子抗性淀粉;原料茯苓、芡实的处理:将茯苓、芡实去皮,置于粉碎机粉碎成茯苓粉、芡实粉,备用;原料鱼的选择与前处理:挑选鲜活的鱼,将鱼鳞、头尾、内脏除去,洗净;采肉:将处理好的鱼放入采肉机,去皮去骨,得到新鲜鱼肉;漂洗:先用柠檬酸钠溶液漂洗,后用氯化钙溶液漂洗;精滤:将漂洗后的鱼肉放入精滤机,将鱼肉从筒内通过细网中挤出,细网的孔径为0.5~0.6㎜,以达到除去鱼刺、鱼骨、鱼筋的目的,在精滤过程中,在精滤网筒外喷冰水,使得鱼肉温度保持在10℃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揖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东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