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13127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参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及其制备方法,含片中原料包括海参、牡蛎、面粉、玉米、葡萄糖粉、包埋剂、调味剂和赋味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通过对原料的脱异味处理,并且添加了柠檬酸、薄荷脑作为赋味剂,在利用肉豆蔻和乙基麦芽酚有效去除海参和牡蛎带有的荤腥味的同时,还增加了含片的口感滋味,使得此种海参牡蛎含片可含服亦可咀嚼,含服时可慢慢品味,而不会因腥味而感到不适,通过使用降解酶对海参和牡蛎进行酶解,在除去不溶性物质后,重新浓缩提取了其中的营养物,令含片中的成分降低胃肠道及肝脏的首过效应,更加方便和容易的为人体所吸收。

A nutrient oral buccal tablet of sea cucumber and oyst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参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海参属于珍贵海味之一,其体内含50多种对人体生理活动有益的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种类丰富,能够延续人体衰老,补肾益气,强精健髓,消除疲劳,更具有抗凝血、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传统海参的吃法比较不方便:传统的对海参活体产品进行泡—煮—发,少则三四天多则五六天的发制过程,使用过程较为麻烦,且具有以下的弊端。营养流失大:海参在发泡的过程中会造成营养物质和活性物质的破坏流失,让海参的滋补效果打折扣。吸收率较低:海参体内的胶原蛋白,是大分子结构,人体很难将其消化掉,正常人也就吸收20~30%左右,造成很大的浪费。通过将海参元素制备为含片,则节省了煮制海参过程中的营养流失,以及方便了服用的过程。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494914A公开了一种海参口服含片的生产方法,其主要经过海参清洗发制、速冻、真空脱水、粉碎成粉、加工成片、防潮包装等步骤来完成,但是该方法是只是将整只海参粉碎后加工成片剂,此类的制备工艺不能充分保留海参中含有的营养元素,且制备得到的产品带有较重的荤腥味,导致服用的味感不好,可能影响产品的销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相比于直接食用海参与牡蛎具备更高的营养价值以及令人体方便其中的营养物,并通过对海参牡蛎元素进行除异味处理,去除含片成分中的腥臭味,对含片产品的味感进行改善,提高口服食用过程中的口味感。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其中各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海参50~60份、牡蛎10~20份、面粉12~20份、玉米淀粉20~25份、葡萄糖粉5~10份、包埋剂15~20份、调味剂5~8份和赋味剂3~5份。优选的,所述包埋剂为卡拉胶粉末和麦芽糊精粉末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调味剂为乙基麦芽酚、肉豆蔻粉其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作为优选组分为乙基麦芽酚和肉豆蔻粉按2:1比例添加而成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赋味剂为无水柠檬酸和薄荷脑晶体的混合物。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海参和牡蛎放置在清水中浸泡1h,反复浸泡2~3次,充分洗净泥沙和杂质后,去除海参和牡蛎的内脏,再将海参和牡蛎一同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将粉碎后的粉末过100目筛网,得到混合粉料;S2:将混合粉料与降解酶一同放入水中进行水解,保持水解溶液的pH值为7.0~8.0,粉料充分水解后,用过滤器除去不溶于水溶液的杂质颗粒物;S3:将S2中除杂后的水溶液,在45℃下通过含有椰壳活性炭颗粒过滤层的漏斗容器,进行脱异味处理;S4:对S4中过滤后的水解溶液,利用减压浓缩法,在-0.008Mpa,62~65℃下恒温加热40~60min,除去物料中的水分,得到干燥的粉料;S5:将S4中得到的干粉,与葡萄糖粉、包埋剂、调味剂和赋味剂利用混合设备一同进行共混,得到共混粉末;S6:将共混粉料进行紫外灭菌处理,之后进行制粒、干燥、总混和压片处理,最后将获得的压片按数量要求装瓶或装盒,密封后在常温下贮存。优选的,S2中所使用的降解酶为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蛋白酶抑制剂E-64的混合物。优选的,S5中采用V型混合机,一次性将所有物料放入其中,以15r/min的筒体转速对物料翻滚混合处理30~50min。优选的,对S6压片步骤中在压片模具外的多余边角物料,收集并经过二次灭菌处理后,重新粉碎研磨为粉末状,将余料继续用来制备海参含片产品。优选的,在S6的压片步骤中,压片设备可选用TJ-200粉末压片机或THP-10小型花篮连续压片机,令海参含片的压片直径为15~25mm,压片的厚度为4~6mm,并去除压片过程中产生的不完整状压片以及带有裂痕的压片。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片通过制备工艺中的脱异味处理,并且添加了柠檬酸、薄荷脑作为赋味剂,在利用肉豆蔻和乙基麦芽酚有效去除海参和牡蛎带有的荤腥味的同时,还增加了含片的口感滋味,使得此种海参牡蛎含片可含服亦可咀嚼,含服时可慢慢品味,而不会因腥味而感到不适。在制备过程中,通过使用降解酶对海参和牡蛎进行酶解,在除去不溶性物质后,重新浓缩提取了其中的营养物,令含片中的成分降低胃肠道及肝脏的首过效应,更加方便和容易的为人体所吸收;相比于直接食用海参和牡蛎,提高了每次服用过程中摄取的营养量。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其中各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海参50份、牡蛎15份、面粉12份、玉米淀粉20份、葡萄糖粉5份、包埋剂15份、调味剂8份和赋味剂3份。其中,包埋剂为卡拉胶粉末和麦芽糊精粉末的混合物。其中,调味剂为乙基麦芽酚和肉豆蔻粉按2:1比例添加而成的混合物。其中,赋味剂为无水柠檬酸和薄荷脑晶体的混合物。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海参和牡蛎放置在清水中浸泡1h,反复浸泡2次,充分洗净泥沙和杂质后,去除海参和牡蛎的内脏,再将海参和牡蛎一同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将粉碎后的粉末过100目筛网,得到混合粉料;S2:将混合粉料与降解酶一同放入水中进行水解,保持水解溶液的pH值为7.0,粉料充分水解后,用过滤器除去不溶于水溶液的杂质颗粒物;S3:将S2中除杂后的水溶液,在45℃下通过含有椰壳活性炭颗粒过滤层的漏斗容器,进行脱异味处理;S4:对S4中过滤后的水解溶液,利用减压浓缩法,在-0.008Mpa,65℃下恒温加热40min,除去物料中的水分,得到干燥的粉料;S5:将S4中得到的干粉,与葡萄糖粉、包埋剂、调味剂和赋味剂利用混合设备一同进行共混,得到共混粉末;S6:将共混粉料进行紫外灭菌处理,之后进行制粒、干燥、总混和压片处理,最后将获得的压片按数量要求装瓶或装盒,密封后在常温下贮存。S2中所使用的降解酶为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蛋白酶抑制剂E-64的混合物。S5中采用V型混合机,一次性将所有物料放入其中,以15r/min的筒体转速对物料翻滚混合处理30min。对S6压片步骤中在压片模具外的多余边角物料,收集并经过二次灭菌处理后,重新粉碎研磨为粉末状,将余料继续用来制备海参含片产品。在S6的压片步骤中,压片设备选用TJ-200粉末压片机,令海参含片的压片直径为15mm,压片的厚度为4mm,并去除压片过程中产生的不完整状压片以及带有裂痕的压片。实施例2: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其中各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海参55份、牡蛎20份、面粉20份、玉米淀粉25份、葡萄糖粉10份、包埋剂15份、调味剂5份和赋味剂5份。其中,包埋剂为卡拉胶粉末和麦芽糊精粉末的混合物。其中,调味剂为乙基麦芽酚和肉豆蔻粉按1:1比例添加而成的混合物。其中,赋味剂为无水柠檬酸和薄荷脑晶体的混合物。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海参50~60份、牡蛎10~20份、面粉12~20份、玉米淀粉20~25份、葡萄糖粉5~10份、包埋剂15~20份、调味剂5~8份和赋味剂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海参50~60份、牡蛎10~20份、面粉12~20份、玉米淀粉20~25份、葡萄糖粉5~10份、包埋剂15~20份、调味剂5~8份和赋味剂3~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剂为卡拉胶粉末和麦芽糊精粉末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味剂为乙基麦芽酚、肉豆蔻粉其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优选为乙基麦芽酚和肉豆蔻粉按2:1比例添加而成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味剂为无水柠檬酸和薄荷脑晶体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参牡蛎营养物口服含片,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海参和牡蛎放置在清水中浸泡1h,反复浸泡2~3次,充分洗净泥沙和杂质后,去除海参和牡蛎的内脏,再将海参和牡蛎一同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将粉碎后的粉末过100目筛网,得到混合粉料;S2:将混合粉料与降解酶一同放入水中进行水解,保持水解溶液的pH值为7.0~8.0,粉料充分水解后,用过滤器除去不溶于水溶液的杂质颗粒物;S3:将S2中除杂后的水溶液,在45℃下通过含有椰壳活性炭颗粒过滤层的漏斗容器,进行脱异味处理;S4:对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勇陈兴力孙惠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冠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