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99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缓冲器,其主要是由一转轴、一固定座、一圆柱套及一螺塞所组成,并利用油压原理,将该圆柱套空间中充满液压油并分隔成一溢流槽与一储液槽。通过具有单向性流道功能的该转轴,在旋转时带动具有多个双向性流道功能的该螺塞在该圆柱套中做螺旋运动,以此螺塞改变溢流槽与储液槽的体积,并控制溢流槽流向储液槽与储液槽流向溢流槽的流量,以使其一流向阻力较小而使转轴可旋转较快,另一流向阻力较大而使转轴旋转较慢,从而产生缓冲作用。结合一般盖体中的枢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旋转式缓冲器可作为盖体枢轴,使其闭合速度减缓,从而避免产生过大的撞击力,以减少噪音与整体装置损害的发生。(*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缓冲器,可取代一般枢接门、马桶盖、洗衣盖等盖体结构所使用的铰链或其它枢接工具,而使盖体结构可在低阻力下迅速开启,且在闭合时会产生高阻力而缓慢闭合以减少盖体结构的损坏。
技术介绍
公知的枢接技术运用一固定装置,在其上安装多个主轴,并配合盖体上的主轴孔,使得盖体能自由地开启或闭合,但其在闭合时并不能提供阻力或以其它方式控制其速度。因此,将此技术实际运用于马桶盖、洗衣盖及门等结构中时,常常因为盖体闭合速度过快,而产生过大的撞击力,不但可能形成噪音,而且会造成整体装置的损害。因此,本技术针对前述公知结构所存在的缺点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具有解决前述问题的特性,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缓冲器,其利用油压原理,将一密闭空间中充满液压油并分隔成一溢流槽与一储液槽,当该溢流槽与储液槽体积改变时,再通过具单向性与具双向性的流道,控制使不同的流向会有不同的流量大小。另外,一具有单向性流道功能的转轴在旋转时带动一具有多个双向性流道功能的螺塞在一圆柱套中做螺旋运动,以此螺塞改变溢流槽与储液槽体积,并控制溢流槽流向储液槽与储液槽流向溢流槽的流量,以使其一流向阻力较小而使转轴可旋转较快,另一流向阻力较大而使转轴旋转较慢,从而产生缓冲作用。因此,本技术的旋转式缓冲器可作为盖体枢轴,使其闭合速度减缓,避免产生过大的撞击力,以减少噪音与整体装置损害的发生。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旋转式缓冲器包括一圆柱套,该圆柱套是一圆柱状中空体,其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且该圆柱套内部适当处具有一内螺纹;一螺塞,该螺塞内部是表面上具有多个轴向排列的长形凹槽且截面为多面形的轴孔,该螺塞外表面为圆柱状且具有一外螺纹,可配合并装设至该圆柱套内螺纹处而做螺旋运动;一转轴,该转轴内部为中空,其外表面具有配合该螺塞内表面的多面形截面,可置入且啮合螺塞内部轴孔,并具有位置与外径大小恰好可覆盖住该圆柱套开口端、且与该转轴同轴的一圆盘,该圆盘将该转轴分为一外接部与一内接部,该外接部的开口端为使用螺栓闭锁的一注油口,该内接部的开口端为一进油口且内部具有通过一弹簧弹力而可堵住该进油口的一圆球,该圆球的外径大于该进油口内径且小于该内接部内径,该内接部的适当处也具有多个配合该螺塞内部凹槽位置且朝内接部径向排列的泄油口;该圆盘沿该内接部延伸为配合该圆柱套开口端内径的一圆柱,并在该圆柱表面周围上具有一止泄垫圈;一固定座,为配合并可装设至该圆柱套开口端的一盖状体,其顶部具有一配合该转轴尺寸的圆形轴孔,该圆形轴孔的内径大于该转轴的外径,可使该转轴穿过该圆形轴孔;该圆盘与该圆柱套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充满有液压油;该转轴的该内接部的外周围表面、该止泄垫圈底面及该螺塞顶面形成一环状的溢流槽,且该转轴的该内接部底面、该螺塞内周围表面及该圆柱套内部底面形成一储液槽。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圆柱套的开口顶端具有一止泄垫圈。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圆柱套的封闭端具有非圆形的扁状结构。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圆柱套的封闭端具有使用螺栓闭锁的透气孔。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圆盘沿该外接部延伸为一外径配合该圆形轴孔内径的圆柱。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螺塞一端开口处周围表面上具有一止泄垫圈。为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目的及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本技术旋转式缓冲器组装后的立体视图;图2为显示本技术旋转式缓冲器分解后的立体视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旋转式缓冲器组装后的剖面视图;图4为显示本技术旋转式缓冲器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转轴 11 圆盘 111 止泄垫圈12 外接部121 注油口122 注油通道123 螺栓 13 内接部131 进油口132 圆球 133 弹簧 134 泄油口2固定座21 圆形轴孔 22 内螺纹3圆柱套31 外螺纹32 内螺纹33 止泄垫圈 34 固定端35 透气孔36 螺栓 4 螺塞 41 外螺纹42 六角形轴孔43 凹槽 44 止泄垫圈5溢流槽6 储液槽7 盖体8坐盖 81 装设座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与图3,示出了本技术旋转式缓冲器的较佳实施例,其至少由转轴1、固定座2、圆柱套3及螺塞4所组成。该转轴1为一六角形截面的柱状中空体,其适当处具有一与该转轴1同轴的圆盘11,并由此圆盘11将转轴1分为两部分。其一外接部12具有一使用螺栓123封闭的注油口121,与由注油口121贯通至圆盘11内部的注油通道122;其另一内接部13具有一进油口131,并在内部具有一弹簧133,该弹簧使一圆球132堵住该进油口131;该内接部13的适当处也具有多个泄油口134。该固定座2是一盖状体,其一端具有一圆形轴孔21,另一端则具有一内螺纹22。该圆柱套3是一圆柱状中空体,其一端为开口端并具有一外螺纹31,其另一端为固定端34并具有一使用螺栓36闭锁的透气孔35,另外,圆柱套3内部适当处具有一内螺纹32。该螺塞4是一圆柱状中空体,其外表面具有一外螺纹41,而内表面则形成一六角形轴孔42,在该六角形轴孔42内具有多个轴向排列的长形凹槽43。前述的圆盘11的外径配合圆柱套3开口端的外径设置,可覆盖住该开口端部且不超出该开口端的外径。另外,该圆盘11沿外接部12延伸为一外径配合前述圆形轴孔21内径的圆柱。该圆盘11也沿内接部13延伸为配合圆柱套3开口端内径的圆柱,并在此圆柱表面周围上具有一止泄垫圈111。前述的圆球132的外径大于转轴1中内接部13底面的进油口131的内径,但小于转轴1中内接部13的内径。该圆球132的通常状态是受弹簧133的弹力压迫而紧密地堵住进油口131,使进油口131封闭。前述的固定座2的内螺纹22配合圆柱套3开口端上的外螺纹31,而可相互固锁。前述的圆柱套3的开口顶端具有一止泄垫圈33。前述的圆柱套3的固定端34具有非圆形的扁状特殊造型。可使用一装设座81,该装设座81配合固定圆柱套3的固定端34的外型,产生啮合的效果而固定住圆柱套3的旋转运动。前述的圆柱套3内适当处具有一内螺纹32,该内螺纹32是配合前述螺塞4的外螺纹41而形成。前述的螺塞4中的六角形轴孔42是配合转轴1中内接部13的外径尺寸而形成。另外,该六角形轴孔42内表面上所形成的多个长形凹槽43的位置,是相对应于内接部13上的多个泄油口134的位置而形成。该螺塞4的一端开口处周围表面上还具有一止泄垫圈44。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是将该螺塞4通过外螺纹41与内螺纹32装设于圆柱套3中,再将转轴1的内接部13置入螺塞4的六角形轴孔42中,并使圆盘11沿内接部13的延伸部上的止泄垫圈111卡入圆柱套3中,最后再将固定座2穿过外接部12而通过内螺纹22与外螺纹31固锁至圆柱套3的开口端上。完成本技术旋转式缓冲器实施例的组装后,分别将注油口121上的螺栓123与透气口35上的螺栓36卸下,而由注油口121注入一般液压缸所使用的液压油(图中未示出),此时原存在该旋转式缓冲器中的空气会经由透气口35泄出,待透气口35泄出液压油时,则表示旋转式缓冲器中的空间已充满液压油,此时即可停止注入液压油,再将螺栓123与螺栓36分别固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式缓冲器包括:一圆柱套,该圆柱套是一圆柱状中空体,其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且该圆柱套内部具有一内螺纹;一螺塞,该螺塞内部表面上具有多个轴向排列的长形凹槽且截面为多边形的轴孔,该螺塞外表面为圆柱状且具有一外螺纹,可配合并装设至该圆柱套内螺纹处而做螺旋运动;一转轴,该转轴内部为中空,其外表面具有配合该螺塞内表面的多边形截面,可置入且啮合螺塞内部轴孔,并具有位置与外径大小可覆盖住该圆柱套开口端、且与该转轴同轴的一圆盘,该圆盘将该转轴分为一外接部与一内接部,该外接部的开口端为使用螺栓闭锁的一注油口,该内接部的开口端为一进油口且内部具有通过一弹簧弹力而可堵住该进油口的一圆球,该圆球的外径大于该进油口内径且小于该内接部内径,该内接部具有多个配合该螺塞内部凹槽位置且朝内接部径向排列的泄油口;该圆盘沿该内接部延伸为配合该圆柱套开口端内径的一圆柱,并在该圆柱表面周围上具有一止泄垫圈;一固定座,为配合并可装设至该圆柱套开口端的一盖状体,其顶部具有一配合该转轴尺寸的圆形轴孔,该圆形轴孔的内径大于该转轴的外径;该圆盘与该圆柱套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充满有液压油;该转轴的该内接部的外周围表面、该止泄垫圈底面及该螺塞顶面形成一环状的溢流槽,且该转轴的该内接部底面、该螺塞内周围表面及该圆柱套内部底面形成一储液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春松
申请(专利权)人:山巨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