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49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铰链机构,用于将电子产品的翻盖与机身旋转结合,该铰链机构包括开设于机身一端的收容部,收容部两侧凸设有两肩台,两肩台下表面开设有一对第一凹槽,收容部周缘向内部空间延伸形成第一阶梯沿;翻盖一端设有的枢转部,枢转部两侧设有转轴,转轴承载于第一凹槽;盖体,盖体后部两侧凸设有两凸台,后端缘凸设有一底壁,两凸台内侧及底壁围成枢转部收容空间,两凸台顶面对应于肩台的第一凹槽开设有一对第二凹槽,盖体周缘对应于第一阶梯沿延伸形成第二阶梯沿,盖体插入机身的收容部,第二阶梯沿与第一阶梯沿对应契合而固定盖体,枢转部容置于该枢转部收容空间,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对齐形成轴孔,枢转部两侧的转轴可于轴孔中转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接可折叠或翻转式电子产品的铰链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电子产品组装的铰链机构。
技术介绍
现今的电子产品随着功能的加强,需要在电子产品上集成的元件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尽量利用电子产品的有效空间来集成功能元件。如在数码相机上,将液晶显示屏设计在翻盖上,使用时打开翻盖可作显示屏,而不用时可折叠到相机机身,使相机的体积变得小巧易携带。又如手机,为增强通话的效果及美观等,手机设计成翻盖式,从而在翻盖上可以集成话筒、液晶显示屏及其它功能元件,不使用时,翻盖与手机机身折叠收合为一体,紧凑方便。上述的种种电子产品所采用的翻盖式设计,皆需要铰链机构将翻盖与机身可旋转地连接。1999年8月4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第99101375.1号揭露了一种铰链机构,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该铰链机构包括一体成型在翻盖104上的圆筒124,圆筒124封閉端一体成型一枢轴127,圆筒124敞开端122依次插入弹簧116、凸轮118及随动件120,圆筒124收容在机身102的凹口103中,凹口103左右两侧的台肩分别形成一轴孔107,枢轴127插入左台肩的轴孔中,然后借助治具将从圆筒124敞开端122伸出的随动件120插入右台肩的轴孔107中,从而完成铰链机构的组装。2000年1月19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第99109493.X号揭示了另一种铰链机构,如图13所示,该铰链机构的铰链转轴采用了一体整合的方式,翻盖2000一体成型有一对轴孔2110,机身上一体成型有容纳铰链转轴21的模件1050,组装时,将一体整合后的铰链转轴安装于机身的模件1050内,然后将露出模件1050一端的铰链转轴21容置于翻盖2000的一轴孔中,接着仍然需要借助治具,将铰链转轴的另一端组装于翻盖2000的另一轴孔2110,从而完成整个铰链机构的组装。综上,由于现有技术的铰链机构用于容纳铰链转轴两端的两轴孔均一体成型于翻盖或机身,且铰链转轴也是组装于一体成型的容纳铰链转轴的容置机构。因此,在铰链机构的组装中不可避免地要借助治具才能将铰链转轴两端最后组装于轴孔内。在组装中,由于治具的使用而使得组装工序复杂,增加了组装时间,浪费了成本,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且在上述铰链机构组装完成后,出现损坏需要拆卸时,也需借助专有的工具,增加拆卸难度。从而,如何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简化铰链机构,提高组装效率,并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铰链机构,不需藉助治具,轻轻一按即可完成组装,有效提高组装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铰链机构,易于拆卸,结构简单。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铰链机构,用于将电子产品的翻盖与机身旋转结合,该铰链机构包括开设于机身一端的收容部,该收容部两侧凸设有两肩台,两肩台的下表面开设有一对第一凹槽,收容部的周缘向内部空间延伸形成第一阶梯沿;翻盖一端设有的枢转部,枢转部两侧设有转轴,转轴承载于第一凹槽;盖体,盖体后部两侧凸设有两凸台,其后端缘凸设有一底壁,两凸台内侧及底壁围成枢转部收容空间,两凸台顶面对应于肩台的第一凹槽开设有一对第二凹槽,盖体周缘对应于第一阶梯沿延伸形成第二阶梯沿,盖体插入机身的收容部,第二阶梯沿与第一阶梯沿对应契合而固定盖体,枢转部容置于该枢转部收容空间,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对齐形成轴孔,枢转部两侧的转轴可于轴孔中转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铰链机构,用于将电子产品之翻盖与机身旋转结合,该铰链机构包括开设于机身一端的收容部,该收容部两侧凸设有两肩台,两肩台下表面开设有一对第一凹槽,机身于收容部周围还凸设有若干扣合柱;翻盖一端设有的枢转部,枢转部两侧设有转轴,转轴承载于第一凹槽;盖体,盖体后部两侧凸设有两凸台,其后端缘凸设有一底壁,两凸台内侧及底壁围成枢转部收容空间,两凸台顶面开设有对应于第一凹槽的一对第二凹槽,盖体周缘对应于收容部周围的扣合柱开设有扣合孔,盖体插入机身的收容部,扣合柱与扣合孔对应锁扣而固定盖体,枢转部容置于该枢转部收容空间,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对齐形成轴孔,枢转部两侧的转轴可于轴孔中转动。本技术铰链机构的有益效果为该铰链机构之容置枢转部转轴的轴孔由开设于机身的第一凹槽及开设于盖体的第二凹槽两部分形成,改变了传统铰链机构的轴孔一体成型的方式,组装时,转轴可先置于第一凹槽,再将盖体扣合于机身,从而省略了用治具安装转轴的麻烦。机身上收容部周缘的第一阶梯沿与盖体上的第二阶梯沿只需轻轻一按即可达成盖体与机身的稳固契合,组装便捷。此外,盖体与机身的契合及锁扣均方便翻盖及转轴从中拆卸出来,有利于电子产品的维护,且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的制造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为本技术铰链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机身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机身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盖体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盖体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为盖体扣合于机身后的立体图。图7为盖体扣合于机身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8为图1所示翻盖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图1所示翻盖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0为翻盖与机身组合后的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铰链机构的立体组合图。图12为现有技术铰链机构的立体图。图13为另一现有技术铰链机构的立体图。图中,1.机身,11.机身平板,12.收容部,121.前端第一阶梯沿,122.侧边第一阶梯沿,123.竖直第一阶梯沿,14.第一凹槽,16.肩台,161.后端第一阶梯沿,19.扣合柱,2.盖体,21.基板,211.前端第二阶梯沿,212.侧边第二阶梯沿,213.竖直第二阶梯沿,22.枢转部收容空间,24.第二凹槽,26.凸台,261.后端第二阶梯沿,2 8.后壁,29.扣合孔,3.翻盖,32.枢转部,34.固定转轴,35.自定位转轴,351.转动端,352.容置端,36.容置孔,54.轴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铰链机构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铰链机构用于将电子产品的翻盖3与机身1旋转结合,该铰链机构包括机身1上开设的收容部12、与收容部12相扣合的盖体2以及翻盖3一端设有的枢转部32及转轴。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所示,收容部12两侧的后端向内凸伸形成两肩台16,两肩台16突出于机身平板11,两肩台12的下表面各设有一第一凹槽14,第一凹槽14的形状与转轴的形状相适配,可为椭圆状或圆弧状等,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凹槽14其一为半圆状,另一为半椭圆状。收容部12的前端缘的下表面向内部空间延伸形成一定厚度的前端第一阶梯沿121,该前端第一阶梯沿121与机身平板11的下表面齐平,而与机身平板11的上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高度差,即收容部12的前端缘呈阶梯状。收容部12的两侧缘的上表面向收容部12内部延伸,分别形成侧边第一阶梯沿122,该两侧边第一阶梯沿122与机身平板11的上表面齐平,而相对于机身平板11的下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高度差,即收容部12的两侧缘也呈阶梯状。两侧边第一阶梯沿122与前端第一阶梯沿121的交界处为上下叠置在一起,即,两侧边第一阶梯沿122的厚度与前端第一阶梯沿121的厚度和等于机身平板11的厚度。此外,肩台16向上凸伸而形成的垂直缘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机构,用于将电子产品的翻盖与机身旋转结合,该铰链机构包括开设于机身一端的收容部、翻盖一端设有的枢转部及枢转部两侧伸出的转轴,其特征在于:该收容部两侧凸设有两肩台,两肩台的下表面开设有一对第一凹槽,所述转轴承载于第一凹槽,收容部的周缘向内部空间延伸形成第一阶梯沿;该铰链机构还包括一盖体,盖体后部两侧凸设有两凸台,其后端缘凸设有一底壁,两凸台内侧及底壁围成枢转部收容空间,两凸台顶面对应于肩台的第一凹槽开设有一对第二凹槽,盖体周缘延伸有第二阶梯沿,盖体插入机身的收容部,第二阶梯沿与第一阶梯沿对应契合而固定盖体,枢转部容置于该枢转部收容空间,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对齐形成轴孔,枢转部两侧的转轴可于轴孔中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志涛陈志煜王锦昌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