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99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转轴结构,其包括:一套接件,其具有一中空套筒,该套筒周缘横向开具至少一筒沟,且内壁形成至少一平削面,该套筒一侧延伸一连接部,其表面具有至少一接孔;一轴接件,其对应套筒开口突伸一尺寸略大于其内径的轴柱,且周缘形成至少一铣面,并将该轴柱嵌插于套筒内,该轴柱邻接一枢接部,其表面设有一枢孔;以便通过轴柱的铣面至对向周缘小于直径的距离差,使铣面触及平削面时,该套筒为因应该距离差,而向内缩入,并形成一侧向推力,使该铣面可沿着平削面移动,据以形成自动复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转轴,尤指一种具自动复合的套接式转轴结构
技术介绍
具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电脑、电子辞典及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行动电话…等,大体上,是将主体部置于下半部,并通过转轴与上半部的盖体部连结,使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可为之开合。因此,转轴亦为决定上述产品好坏的一大要因。事实上,良好的转轴,除必须的停滞效果外,尚需使其不致因反覆操作,而产生松弛。同时对于异音的消除,以及开合时角度的限制等,亦为转轴设计所须考量的要素。即以径向摩擦的转轴结构(或称套接式转轴结构)为例,其是在一套接件一侧设有一套筒,而一轴接件的轴柱上则横向开设一剖沟,使其具有弹性伸缩功能,以便嵌插于套筒内,即可形成一转轴。但该现有的套接式转轴固然具有停滞定位的效果,却无法提供自动复合的效果。因此,基于上述缺失,如台湾新型第195733号专利案则提供一种具自动上锁(盖合)的转轴的径向迫紧结构,其是由一轴体的圆柱形轴杆嵌插于至少一摩擦件而成,该轴杆表面至少设一铣面,而摩擦件是由一段对应于轴杆外径的圆弧部及一段非等径且呈渐缩状的缩弧部围组成一环体,其两者间具一间隙,且中央的轴孔供轴杆的嵌插与容置通过轴杆圆周受到缩弧部的迫紧,而形成停滞定位,当其铣面触及缩弧部自由端,则通过该缩弧部的弹性恢复作用,使轴杆朝某一方向移动,并令该铣面与该缩弧部自由端相抵,而呈自动上锁(盖合)状态,以适用于未设有扣合装置的可携式电脑、行动电话或电子辞典等电子产品。使生产厂商因无卡扣装置的设置,而降低制造成本,而深受好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申请人本着多年来从事电子产品的转轴设计及产销的经验,期能延续前揭的新型第195733号专利案的自动上锁、盖合功能,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技术的『转轴结构』。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结构,其包括一套接件,其具有一中空套筒,该套筒周缘横向开具至少一筒沟,且内壁形成至少一平削面,该套筒一侧延伸一连接部,其表面具有至少一接孔;一轴接件,其对应套筒开口突伸一尺寸略大于其内径的轴柱,且周缘形成至少一铣面,并将该轴柱嵌插于套筒内,该轴柱邻接一枢接部,其表面设有一枢孔;以便通过轴柱的铣面至对向周缘小于直径的距离差,使铣面触及平削面时,该套筒为因应该距离差,而向内缩入,并形成一侧向推力,使该铣面可沿着平削面移动,据以形成自动复合。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图1a及图1b为本技术转轴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断面图,显示盖合状态;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断面图,显示转杆旋转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再一断面图,显示轴杆自动盖合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转轴是由一套接件1,及一轴接件2所对接而成。其中,套接件1为一简体,一侧具有一中空套筒11,其周缘的适当位置横向剖开至少一筒沟12,使该套筒11具有弹性扩张功能,且套筒11内壁设有至少一平削面13。请再参阅图式,该套筒11另侧,例如横向延伸一连接部14,其表面开具至少一接孔15,以便供结合件,例如螺丝穿越,而固定于一物品,诸如主体部以形成定位。该连接部14实施时不以图示为限,其亦得由套筒11周缘纵向延伸,亦可获得相同的连结定位效果,俱属本技术权利所请求的范畴。轴接件2为一杆体,侧向延伸一尺寸略大于套筒11内径的轴柱21,其周缘形成至少一铣面22,以便轴柱21嵌插于套筒11内时,该铣面22是与平削面13接合,并受到筒沟12的弹性迫紧作用,使扭矩发生在轴柱21与套筒11内壁之间,即形成一具停滞定位效果的转轴。该轴柱21侧缘突设一轴环23,以便与套筒11开口相抵,用以界定轴柱21嵌入套筒11内的深度。而轴环23另侧则延伸一枢接部24,其表面开具至少一枢孔25,以便供结合件,例如螺丝穿越,而固定于另一物品,诸如盖体部上;或者,如图所示,其是将一回转件3的心轴31嵌插于一枢孔25内,且该回转件3另连接于一物品,诸如盖体部,使该盖体部同时具备掀合及旋转功能。此外,为消除轴柱21旋转时的乾涩及/或发出异音,所以,该轴柱21表面开具至少一导油沟26,如图所示,该导油沟26以螺旋形为佳,以供容置润滑油脂,并提供全面性的润滑功能。再者,轴柱21与轴环23的衔接位置,另形成一环形槽27,其可贮存过多的油脂,以避免油脂粘附于电子零件所可能造成的损坏。请参阅图2至图4,如图2所示,是轴柱21嵌插于套筒11内,且铣面22接合于平削面13,而筒槽12两侧的弧形臂即对轴柱21施予束紧力,而据以构成一转轴。如图3所示,当轴柱21向外旋转时,由于其周缘至铣面22的距离小于轴柱21的直径,因此,在刚开始向外旋转时,为克服此距离差,以致套筒11呈径向扩张,并于轴柱21与套筒11内壁形成磨擦扭矩。当铣面22移至筒沟12位置,而轴柱21的弧缘触及平削面13时,使套筒11扩张至最大,使两者的摩擦扭矩为最大值。如图4所示,若轴柱21向内回转时,将其铣面22的一端缘触及平削面13,此时通过由左边弧形臂因距离缩减的原因,而向内缩入,并形成一侧向推力,使铣面22的端缘沿着平削面13逐渐侧向移动,直到形成如图2所示该铣面22自动地与平削面13形成贴合关系的自动复合,例如盖合或上锁状态。如图5所示,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其中,为提供本技术较佳的束紧效果,所以,该套筒11之外得套合一束紧件4,其实施时得以一套环41周缘横向开设一剖槽42为之,或者亦得以弹簧取代,以便进一步限制该套筒11的径向扩张。另为限制束紧件4的侧向移动,因此,套筒11侧边突设一筒环16,其为方便加工,是以其对应筒槽12位置得设一环槽17与筒槽12相通。或者,该筒环16对应筒槽12的位置将之削平,以便与连接部14形成同一平面。如图6所示,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套筒11的前方开口突设一扣件18,以便扣接于前述的环形槽27,使套接件1与轴接件2不致分离。该扣件18实施时,是为一扣凸或者为一环形肋,以便与环形槽27相扣接。如图7所示,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其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套筒11的后方开口突设一扣件18’,以便与轴柱21前方预设的一接槽29形成扣接,使套接件1与轴接件2不致分离。如图8所示,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平削面13上具有筒沟12的设置,亦即该筒沟12将平削面13分割,使本实施例具自动复合的功能。如图9所示,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套筒11外部径向开具至少一筒槽19,其内设有一可弹性伸张的扣榫10,而轴柱21对应该筒槽19则形成扣槽28,以便互为扣接后,使套接件1与轴接件2不致分离。如图10所示,是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套筒11是由一片体弯折而成,亦即前述的由套筒11周缘纵向延伸而出,且其于径向上设有至少一剖沟10a。所以,经由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套接件,其具有一中空套筒,该套筒周缘横向开具至少一筒沟,且内壁形成至少一平削面,该套筒一侧延伸一连接部,其表面具有至少一接孔;    一轴接件,其对应套筒开口突伸一尺寸大于其内径的轴柱,且周缘形成至少一铣面,并将该轴柱嵌插于套筒内,该轴柱邻接一枢接部,其表面设有一枢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杞万坤彭志煌李明勋张瑞鸿潘盟仁朱国铭黄群舜刘冠宏廖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