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屏转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84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柔屏转轴结构,包括一底座的两个第一弧形部分别枢接两个转轴模组,两个转轴模组通过至少一轴杆以连接一同动组件及一扭转定位组件。任一转轴模组的一转动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弧形部,转动件的中段位置具有至少一容纳槽以容纳至少一凸轮件;一门板连杆的一端枢接至少一凸轮件的一端,至少一凸轮件的另一端枢接转动件;一接壳连杆的一端分别枢接转动件及门板连杆的另一端,接壳连杆的另一端具有一导轨;而一同动件的一端以同步转动的方式连接至少一轴杆,同动件另一端的滑动部连接导轨以相对移动。通过连杆机构的改良,设计成可分拆及复合式结构,以增进组装时的便利性,使连杆与连杆之间相对滑动稳定而顺畅,并有助于降低异音影响。于降低异音影响。于降低异音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屏转轴结构


[0001]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铰链,尤指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的柔屏转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的显示器和底座,主要是通过单心轴铰链分别接连显示器侧边与底座以形成枢设,借以使显示器能相对于底座翻转掀起或闭合。而除了传统的笔记型电脑之外,特别是针对现有的双触控荧荧幕电脑而言,目前在折叠装置的设计方向上,主要是针对双触控荧幕电脑的缺点进行改良,借以使双荧幕在开阖过程中能相互靠近,缩减彼此之间的间隙,以避免铰链或枢接处的内部结构外露。
[0003]在现有柔屏折叠式装置中,会依柔屏内折或外折后以及弯曲部的曲率,需要搭配不同的转轴结构设计,避免妨碍柔屏的折叠动作而造成拉扯。柔屏内折的折叠式装置在开合动作上主要是沿袭传统的折叠式装置,在折叠后能将柔屏保护于内部,且比较接近使用者习惯而易于被接受,然而在此类产品中,其转轴结构的结构设计会受限于所采用的柔屏类型,也须考量柔屏内折后的弯曲部会呈现水滴形或是马蹄形的其中的一样态,而形成差异性。其中,对于适用水滴形的转轴结构而言,其所需考量的组成构件及彼此间的连结关系和动作,都是影响柔屏是否容易损伤及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且由于所需组成的构件较多,在制造及组装上,更是极具挑战的课题。
[0004]针对水滴形的转轴结构,如CN110630625B、CN109469680B、CN109654113B与CN209959699U各个专利案所示,主要是尝试各种结构设计搭配柔屏,以兼具薄型化及整体美观的效果。而在现有的制造工艺及成本的考量下,欲达到薄型化的目的,转轴结构在折叠时,形成虚拟旋转中心所产生的效果较佳,例如:CN110630625B与CN209959699U专利案的附图所公开的单一虚拟旋转中心。但为了使整体机构动作更能贴近柔屏内折后的水滴状以降低损伤,接续发展成例如:CN209514482U、CN210518418U、CN210779707U与CN112995368B各个专利案所分别公开的双虚拟旋转中心搭配单、双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但其在曲柄连杆机构的制造及组装上,就比之前水滴形转轴结构更为复杂,且具有更高规格与品质的要求,例如:在曲柄连杆机构的各零件组装上,由于连杆机构的结构形状并非常规性,其组装时的角度就会比较特别,而使组装要求较为严格且更具有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创作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技术的产生。
[0006]本技术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柔屏转轴结构,以能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杆机构的结构形状复杂而不易于组装的问题,而能通过各个连杆机构的外形改良与结构分散,设计成可分拆及复合式结构,借以增进组装时的便利性,使连杆与连杆之间的相对滑动稳定而顺畅,并有助于降低异音影响。
[0007]为达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设的柔屏转轴结构包括一底座及反向的
两个转轴模组,底座具有间隔并列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第一侧及第二侧之间具有反向的两个第一弧形部;两个转轴模组的一端通过至少一轴杆以连接一同动组件及一扭转定位组件,两个转轴模组的一端分别枢接两个第一弧形部,供两个转轴模组相对转动开合;任一转轴模组包括一转动件、一门板连杆、至少一凸轮件、一接壳连杆以及一同动件。其中的转动件一端具有一第一导引部,第一导引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连接第一弧形部,转动件的中段位置具有至少一容纳槽;门板连杆的顶端连接一门板,供向上支撑一柔屏,门板连杆的一端枢接至少一凸轮件的一端,至少一凸轮件容纳于至少一容纳槽内,至少一凸轮件的另一端枢接该转动件;接壳连杆的底端连接一机壳,接壳连杆的一端以一第一直杆枢接转动件的另一端;接壳连杆的一端以一第二直杆枢接门板连杆的另一端,接壳连杆的另一端具有一导轨;同动件的一端以同步转动的方式连接至少一轴杆,同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滑动部,滑动部以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导轨。
[0008]实施时,本技术还包括一支撑座,支撑座具有一限位槽,供容纳限位同动组件;支撑座的一端连接底座的一端,支撑座的另一端具有两个翼片,至少一轴杆包括一第一轴杆及一第二轴杆,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依序穿过支撑座的两个翼片及扭转定位组件,并分别以一第一端封件及一第二端封件锁接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供固定压缩扭转定位组件。
[0009]实施时,导轨为一导柱,接壳连杆的另一端具有相互平行的一第一凸出部及一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及第二凸出部之间具有一导引槽,导引槽内具有导轨;滑动部具有相互平行的一第一凸块及一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同轴套接导轨,供滑动部以相对移动的方式限位于接壳连杆的导引槽内。
[0010]实施时,接壳连杆的一端具有一凸耳,接壳连杆的另一端具有平行凸耳的一板块;凸耳及板块的一侧面分别定位第一直杆及第二直杆的两端;第一直杆枢接转动件的另一端的一第一枢孔,供接壳连杆及转动件相对转动;第二直杆枢接门板连杆的另一端的一第二枢孔,供接壳连杆及门板连杆相对转动;接壳连杆的板块顶面具有导引槽。
[0011]实施时,本技术还包括一弹性定位件,弹性定位件连接底座的底部,弹性定位件的至少一端具有至少一弧形片,供向上弹性抵压第一导引部。
[0012]实施时,第一弧形部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的弧形块,第一导引部设有两个具间隔的弧形槽,两个弧形槽位于第一导引部的相对两侧面以分别对接第一弧形部的两个弧形块。
[0013]实施时,转动件的至少一容纳槽内具有至少一第三枢孔,至少一凸轮件的另一端具有至少一第三直杆,至少一第三直杆枢接转动件的第三枢孔,供至少一凸轮件及转动件相对转动。
[0014]实施时,至少一容纳槽包括一第一容纳槽及一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及第二容纳槽分别位于转动件的中段位置的两侧,至少一凸轮件包括一第一凸轮件及一第二凸轮件,第一凸轮件容纳于第一容纳槽内,第二凸轮件容纳于第二容纳槽内。
[0015]为便于对本技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现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安装于柔屏及两个机壳之间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展开时的俯视图;
[0020]图5为图4的A

A

剖面图;
[0021]图6为图4的B

B

剖面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A

A

剖面在半折叠时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B

B

剖面在半折叠时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在半折叠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及反向的两个转轴模组,该底座具有间隔并列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之间具有反向的两个第一弧形部;该两个转轴模组的一端通过至少一轴杆以连接一同动组件及一扭转定位组件,该两个转轴模组的该端分别枢接该两个第一弧形部,供该两个转轴模组相对转动开合;该转轴模组包括:一转动件,其一端具有一第一导引部,该第一导引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一弧形部,该转动件的中段位置具有至少一容纳槽;一门板连杆,其顶端连接一门板,供向上支撑一柔屏,该门板连杆的一端枢接至少一凸轮件的一端,该至少一凸轮件容纳于该至少一容纳槽内,该至少一凸轮件的另一端枢接该转动件;一接壳连杆,其底端连接一机壳,该接壳连杆的一端以一第一直杆枢接该转动件的另一端;该接壳连杆的该一端以一第二直杆枢接该门板连杆的另一端,该接壳连杆的另一端具有一导轨;以及一同动件,其一端以同步转动的方式连接该至少一轴杆,该同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滑动部,该滑动部以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该导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座,该支撑座具有一限位槽,供容纳限位该同动组件;该支撑座的一端连接该底座的一端,该支撑座的另一端具有两个翼片,该至少一轴杆包括一第一轴杆及一第二轴杆,该第一轴杆及该第二轴杆依序穿过该支撑座的该两个翼片及该扭转定位组件,并分别以一第一端封件及一第二端封件锁接该第一轴杆及该第二轴杆,供固定压缩该扭转定位组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轨为一导柱,该接壳连杆的该另一端具有相互平行的一第一凸出部及一第二凸出部,该第一凸出部及该第二凸出部之间具有一导引槽,该导引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鸿张信忠林诗尧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