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车顶行李架的方法、其挤压型材和用于车辆的车顶行李架技术

技术编号:220398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车顶行李架的方法、应用于这种方法中的挤压型材和用于车辆的新式车顶行李架。用于车辆的新式车顶行李架通过由铝构成的挤压型材(1)构成,其中,梁(13)由所述挤压型材(1)的管形的型材件构成,并且端侧的支脚(11、12)由所述管形的型材件的弯曲区段构成。所述车顶行李架在纵向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横截面,这些横截面通过切削地加工至少一个附加的型材接片在所述挤压型材(1)上产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用于车顶行李架的可自由选取的侧轮廓(20、20')。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of rack, extrusion profile and roof rack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制造车顶行李架的方法、其挤压型材和用于车辆的车顶行李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车辆的车顶行李架的方法和在这种方法中应用的挤压型材。
技术介绍
已知的是,在机动车的顶部上,在车顶的两个纵向边缘处,分别安置一个车顶行李架。这种车顶行李架通常由沿着整个长度以保持相同的横截面延伸的梁(Holm)和单独的支脚或适配器构成,以便使得车顶行李架在端侧固定在车顶上。既已知两脚式车顶行李架,又已知三脚式车顶行李架或多脚式车顶行李架,对于这些车顶行李架而言,在安装在车顶上的车顶行李架中,梁与车顶间隔开地延伸。这种间隔开的梁也可以在一体地由梁和端侧的支脚构成的车顶行李架中实现,如文献WO95/11144A1中所公开的那样。此外,除了立式的车顶行李架外,也已知支承在车顶上的车顶行李架,即来自文献DE202014102150U1的车顶行李架,其中,梁和支脚由挤压型材制成,其中,端侧的支脚通过弯曲而产生,并且支脚区域或整个支承面通过铣削加工而成。由挤压型材产生的已知的车顶行李架沿着梁的整个长度具有保持相同的横截面,部分地直至弯曲区域、即支脚的区域中。车顶行李架虽然可以通过挤压型材的弯曲、即通过不同的弯曲半径来适配于不同的车顶轮廓,但由相同的挤压型材制成的任何车顶行李架的梁的横截面都是相同的。由文献DE19948475A1已知一种车顶行李架,其中,在挤压型材弯曲之后,对管形的挤压型材进行内部高压成型,并以这种方式、特别是在行李架支脚的区域中产生挤压型材的不同的横截面。这种内部高压成型法是一种很昂贵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还要在成型的区域中改变车顶行李架的铝材料的材料特性,并且,梁在这些成型的区域中具有不同的壁厚,这是并非所愿的。此外,希望提供一种包括照明元件的车顶行李架,其中,用于激活照明元件的构件可以以从外面看不到的方式安置在支脚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善的车顶行李架,该车顶行李架可通过简单的方法制得。该目的通过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得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有利的设计。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新式车顶行李架的新的方法中,通过挤压产生由铝构成的挤压型材,即具有管形的型材件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附加的在管形的型材件上的型材接片的挤压型材棒条。管形的型材件体现出(zeigen)被型材壁包围的空腔。附加的型材接片以其第一端与管形的型材件连接,并以其第二自由端向下地突伸、即基本上竖直地定向。在挤压之后,把挤压型材棒条截断、即把挤压型材棒条分割成用于车顶行李架的、所希望长度的挤压型材或分割成所希望的预先长度,该预先长度比待实现的车顶行李架长,从而在被分割的挤压型材的必要时要进行的弯曲过程中,在拉伸弯曲过程之后,可以移除在拉伸弯曲装置中夹紧且变形的端部。在截断之后,对被分割的挤压型材进行切削加工,即对该挤压型材的一个附加的型材接片或多个附加的型材接片相应地予以切削加工,以便产生所希望的侧轮廓。为了产生所希望的侧轮廓线,特别是缩短相应的型材接片,其中,缩短程度沿着挤压型材的整个长度都是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并且由此可以产生任意的轮廓线。缩短的型材接片以其自由端沿着挤压型材形成这种特殊的侧轮廓线。型材接片的、在沿着挤压型材的纵向方向的缩短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同时在挤压型材的纵向方向上实现不同的型材横截面。这种切削加工可以通过铣削、冲压、水射束切割、激光加工或者通过另外的已知的切削加工来进行。铣削加工特别是针对如下型材接片选取,这些型材接片如此布置在挤压型材上,使得挤压型材的管形的型材件的侧壁位于待加工的型材接片的后面,或者是例如针对在车顶行李架的待实现的梁的侧壁前面延伸的型材接片选取。在此,射束加工会影响到侧壁的表面。在切削加工之前或之后,必要时对挤压型材进行弯曲过程,优选进行拉伸弯曲。如果在切削加工之前进行弯曲过程,则在切削加工时也可以附加地根据机动车车顶—车顶行李架要安装在该机动车车顶上—的轮廓,来加工端侧的支脚的支撑面,或者在支脚区域中加工车顶行李架的支承面,或者沿着车顶行李架的整个纵向定向加工支承面。通过切削加工,每个型材接片都可以在挤压型材的纵向方向上不同程度地缩短,且可以产生可自由选取的侧轮廓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实现一种以平缓的弧形延伸到车顶行李架的支脚的区域中的侧轮廓线。端侧的支脚特别是形成挤压型材的弯曲区段。通过切削加工,在车顶行李架的纵向方向上特别是产生了可自由选取的侧轮廓线。除了柔和地过渡至端侧的支脚外,还可以在端侧的各支脚之间的区域中通过留下附加的型材接片的区域而显露出至少一个中间的支脚。产生用于车顶行李架的可自由选取的侧轮廓线的前提是由铝构成的挤压型材的特殊的横截面,在车顶行李架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步骤中产生该挤压型材。这将在下面予以详述。该挤压型材以公知的方式包括管形的型材件,该型材件带有被型材壁包围的空腔。该管形的型材件在制好车顶行李架时产生车顶行李架的梁。此外,可以通过弯曲管形的型材件产生端侧的支脚。按特殊的方式,挤压型材还具有至少一个型材接片,该型材接片以其第一端与管形的型材件连接,并以其第二自由端离开管形的型材件朝向,即从挤压型材的管形的型材件起向下朝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这种附加的型材接片,这些型材接片从挤压型材的下面的型材壁向下突伸,并且例如在挤压型材的侧壁的延长部中延伸。这种挤压型材具有两个平行地或者几乎平行地延伸的支脚式的型材接片。在一种特殊的实施方式中,向下地设置有第一型材接片作为挤压型材的侧向的型材壁的、即第一侧壁的延长部,该侧壁在经制造的并经安装的车顶行李架中形成内侧。另一型材接片布置在侧向的第二型材壁之前,该型材壁在经安装的车顶行李架中在外侧的方向上限定了空腔。这种第二型材接片几乎平行于第二侧壁在外侧向下延伸,其中,在该型材接片与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第二侧壁与型材接片形成向下开口的槽。该槽具有特殊的优点:即,在加工该型材接片时,提供了足够的工作空间,而不会有损于布置在其后面的第二侧壁的表面。这种型材接片也可以有利地部分地遮盖用于照明元件的通道。在这种情况下,沿挤压型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向下开口的通道布置在第二侧壁上,且优选位于在第二侧壁与型材接片之间形成的槽的上端。特别地,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照明元件与用于激活照明元件的构件的连接区域也被型材接片完全遮盖,该连接区域可以设置在端侧的支脚的区域中。在用于制造特别是支承的车顶行李架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仅仅设置有刚刚介绍的布置在第二侧壁之前的第二型材接片。在用于制造车顶行李架的、由铝构成的新式挤压型材的全部前述实施方式中,一个附加的型材接片或多个附加的型材接片特别是用于在梁的纵向方向上产生不同的横截面,并且由此实现用于车顶行李架的可自由选取的侧轮廓,其中,由挤压型材可以产生不同外观的车顶行李架。采用新方法制得的、用于车辆的车顶行李架以公知的方式包括梁和端侧的支脚。在端侧的支脚的区域中,间接地例如通过适配器或者直接地例如通过例如旋拧与车顶进行连接。梁和车顶行李架的支脚一体地构造,且通过由铝构成的挤压型材制成,即由除了具有管形的型材件外还具有至少一个型材接片的挤压型材制成,其中,梁由挤压型材的管形的型材件构成,其中,端侧的支脚由管形的型材件的弯曲区段构成,并且其中有利地,梁在纵向方向上具有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造车顶行李架(10、10')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造由铝构成的挤压型材棒条,该挤压型材棒条包括管形的型材件且附加地包括至少一个型材接片(7、7'),该型材件带有被型材壁(2、3、4、5)包围的空腔(6),该型材接片以其一端与所述管形的型材件连接,并以其另一自由端(8)向下地朝向;‑ 从所述挤压型材棒条(1)分割所希望的长度的挤压型材(1);‑ 通过切削地加工现有的型材接片(7、7')在所述车顶行李架(10、10')上产生所希望的侧轮廓线(9)。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8 DE 102018104552.21.一种用于制造车顶行李架(10、10')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造由铝构成的挤压型材棒条,该挤压型材棒条包括管形的型材件且附加地包括至少一个型材接片(7、7'),该型材件带有被型材壁(2、3、4、5)包围的空腔(6),该型材接片以其一端与所述管形的型材件连接,并以其另一自由端(8)向下地朝向;-从所述挤压型材棒条(1)分割所希望的长度的挤压型材(1);-通过切削地加工现有的型材接片(7、7')在所述车顶行李架(10、10')上产生所希望的侧轮廓线(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这样的挤压型材棒条,就该挤压型材棒条而言,存在有两个型材接片(7),这些型材接片分别形成侧向的型材壁(3、4)的延长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这样的挤压型材棒条,就该挤压型材棒条而言,一个型材接片(7')布置在侧向的型材壁(4)之前,并且必要时存在第二型材接片(7、7'),该第二型材接片形成另一侧向的型材壁(3)的延长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这样的挤压型材棒条,就该挤压型材棒条而言,在所述侧向的型材壁(4)之前的型材接片(7')与所述型材壁(4)形成从下面开口的槽(8)。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这样的挤压型材棒条,就该挤压型材棒条而言,在所述侧向的型材壁(4)上布置有沿型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向外开口的通道(15)。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适配于机动车的预先给定的车顶轮廓,在切削加工之前或之后使得所述挤压型材(1)弯曲。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切削加工附加地产生支承的车顶行李架(10')的支承面,或者通过切削加工附加地产生两脚式车顶行李架(10)的或三脚式车顶行李架的支脚的支撑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瓦克M霍因卡N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WKW埃尔布斯勒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