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循环装置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在2017年1月2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7-11594号和在2017年10月1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7-199593号,并将其记载内容通过参照而编入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多个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具备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多个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流路切换单元,该流路切换单元具有用于将两个压缩机的连接状态切换为并联或串联的六个连接口。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流路切换单元的动作而在制冷运行时将两个压缩机串联连接,构成使用了中间热交换器的所谓节能器式制冷循环。在该节能器式制冷循环中,将沿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游侧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流,利用毛细管减压后,导入到中间热交换器。从中间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和从低级侧的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混合而流入到高级侧压缩机。由此,该制冷循环装置在制冷运行时使制冷剂的焓降低,提高了制冷能力。另一方面,该制冷循环装置通过流路切换单元的动作而在制热运行时将两个压缩机并联连接。此时,中间热交换器仅用作制冷剂通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对冷却对象空间的空气进行冷却,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第一压缩机(11),该第一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切换部(13),该切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出侧,将从所述第一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切换到第一通路(21)或第二通路(22);第二压缩机(12),该第二压缩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通路的中途,对沿所述第二通路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第一连接部(25),该第一连接部将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出侧的部位与所述第一通路连接;冷凝器(14),该冷凝器使从所述第一连接部流入的制冷剂与外气进行热交换;分支部(27),该分支部将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侧的流路分支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25 JP 2017-011594;2017.10.13 JP 2017-19959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对冷却对象空间的空气进行冷却,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第一压缩机(11),该第一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切换部(13),该切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出侧,将从所述第一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切换到第一通路(21)或第二通路(22);第二压缩机(12),该第二压缩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通路的中途,对沿所述第二通路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第一连接部(25),该第一连接部将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出侧的部位与所述第一通路连接;冷凝器(14),该冷凝器使从所述第一连接部流入的制冷剂与外气进行热交换;分支部(27),该分支部将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侧的流路分支为第三通路(23)和第四通路(24);第一膨胀阀(15),该第一膨胀阀设置于所述第三通路的中途,对沿所述第三通路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中间热交换器(16),该中间热交换器使沿所述第三通路中的所述第一膨胀阀的下游侧流动的制冷剂与沿所述第四通路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连接部(26),该第二连接部将所述第二通路中的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入侧的部位与所述第三通路中的所述中间热交换器的下游侧的部位连接;第二膨胀阀(17),该第二膨胀阀设于所述第四通路中的所述中间热交换器的下游侧,对沿所述第四通路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蒸发器(18),该蒸发器设于所述第四通路中的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下游侧,使沿所述第四通路流动的制冷剂与所述冷却对象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使制冷剂朝向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入侧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控制所述切换部的控制装置(20),在作为对所述冷却对象空间的空气温度(Tfr)进行冷却的目标值而设定的设定温度(Tset)与所述冷却对象空间的空气温度之差小于规定温度(Tth)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切换部以使得从所述第一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向所述第二通路流动,在所述冷却对象空间的空气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之差大于所述规定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切换部以使得从所述第一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向所述第一通路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切换部;第一压力传感器(31),该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出侧到所述第二膨胀阀为止的制冷剂的压力;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32),该第二压...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