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1136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包括电机总成和逆变器总成。所述逆变器总成设置在所述电机总成的径向上方,电子元件与电子总成的壳体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由于电机总成和逆变器总成共用壳体,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体积小,可以灵活的布置在机舱或者后桥内,同时实现高的功率密度。此外,壳体内压铸冷却油路,逆变器的电子器件均与壳体外表面紧密贴合,通过冷却油路散热,散热效果好,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机系统的效率和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A New Energy Vehicle Oil-cooled Moto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冷电机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电机系统的布置方案主要包括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电机和逆变器为单独设计,为两个单独的件;第二种方案,逆变器和电机集成,其中逆变器和电机为独立总成,逆变器仅通过几个螺栓点进行强制集成在电机壳体上方或者侧方,此方案不完全算系统集成,且电机系统在径向方向上占用空间尺寸大;第三种方案,逆变器和电机的轴向方向上集成,其中电机和逆变器壳体共用,集成化程度较高,但是轴向方向尺寸变长,对车横向的尺寸提出较高的布置要求。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体积小,布置灵活的电机系统布置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体积小,布置灵活的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包括电机总成和逆变器总成,所述电机总成包括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旋转变压器和电机端盖,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容纳所述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腔体;所述逆变器总成沿转子组件的转子轴的径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包括驱动单元模块、驱动板、控制板、电容和盖板,所述驱动单元模块、所述驱动板、所述控制板和所述电容布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盖板围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驱动单元模块的上侧与所述驱动板连接,下侧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电容的上侧,所述电容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贴合;其中,所述转子轴上形成有第一冷却油路,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二冷却油路,所述电机端盖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油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油路相连通的进油孔和冷却油道,冷却油通过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冷却油道分别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油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油路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油路包括沿所述转子轴轴向方向设置的多条油路;每个冷却油道的直径各不相同。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油路包括7条油路。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油路上形成有两个喷洒部,所述两个喷洒部对应定子组件的定子的出线端和非出线端。可选地,每个喷洒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冷却油路相连通的三个喷洒孔。可选地,所述喷洒孔中的一个喷洒孔垂直向下设置,另外两个喷洒孔倾斜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油路通过回油通道和泄油孔流入所述腔体的底部,所述回油通道形成在所述转子轴的端部,所述泄油孔形成在所述壳体上。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有相连通的回油口和回油流道,所述回油口与所述腔体连通。可选地,所述定子组件的定子三相线通过三相端子引出,并与所述驱动单元模块的端子通过接插件连接。可选地,所述电容为圆弧形;所述驱动单元模块与所述壳体的配合面为平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由于电机总成和逆变器总成共用壳体,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体积小,可以灵活的布置在机舱或者后桥内,同时实现高的功率密度。此外,壳体内压铸冷却油路,逆变器的电子器件均与壳体外表面紧密贴合,通过冷却油路散热,散热效果好,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机系统的效率和有效的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电机端盖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电容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壳体油路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电机端盖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电容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壳体油路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包括电机总成和逆变器总成,其中,其所述电机总成可包括现有的相关结构,例如,可包括壳体1、定子组件2、转子组件3、旋转变压器和电机端盖4等,所述电机端盖4与所述壳体1连接,形成容纳所述定子组件2、所述转子组件3和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腔体。所述逆变器总成沿转子组件的转子轴20的径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可包括现有的相关结构,例如,包括驱动单元模块13、驱动板12、控制板10、电容9和盖板11等,所述驱动单元模块13、所述驱动板12、所述控制板10和所述电容9布置在所述壳体1和所述盖板11围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驱动单元模块13的上侧与所述驱动板12连接,下侧与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控制板10设置在所述电容9的上侧,所述电容9的下侧与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相贴合。其中,所述转子轴20上形成有第一冷却油路21,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第二冷却油路8,所述电机端盖4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油路21和所述第二冷却油路8相连通的进油孔24和冷却油道,冷却油通过所述进油孔24和所述冷却油道,分别流向所述第一冷却油路21和所述第二冷却油路8,即冷却油进入电机端盖后进行分流,一部分冷却油通过进油孔24流入到第一冷却油路21,对转子组件进行冷却,另一部分冷却油通过冷却油道进入第二冷却油路对定子组件和逆变器总成进行冷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由于电机总成和逆变器总成共用壳体,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体积小,可以灵活的布置在机舱或者后桥内,同时实现高的功率密度。此外,壳体内压铸冷却油路,逆变器的电子器件均与壳体外表面紧密贴合,通过冷却油路散热,散热效果好,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机系统的效率和有效的降低成本。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壳体1可包括主体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一体形成的端部,第二冷却油路8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端盖4连接,即壳体1的一端通过一体形成的端部遮盖,另一端开放,与电机端盖4连接。定子组件2和转子组件3可为现有的结构组件,定子组件2可包括定子和缠绕在定子上的绕组等,转子组件3可包括转子轴、安装在转子轴上的转子铁芯等,其中,所述转子组件3通过转子轴20一端通过轴承26支撑在所述壳体1上,另一端通过轴承26支撑在所述电机端盖4上。所述定子组件2安装在所述转子组件3和所述壳体1之间,其中定子组件2与壳体1之间为过盈装配,定子组件2的三相线可通过三相端子18进行引出,该三相端子18可通过接插件14与驱动单元模块的端子进行连接。接插件14可为现有的标准接插件,固定在壳体1上,接插件14上设置有密封圈,用于将电机腔体和逆变器腔体进行隔。接插件14的一端的端子17与三相端子18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和驱动单元模块13的端子连接。所述旋转变压器的定子6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具体设置在壳体1的端部上,如图2所示,可通过花键22进行固定;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转子7设置在所述转子轴20上,如图2所示,可通过卡环25卡在转子轴上。其中,旋转变压器的信号线可通过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总成和逆变器总成,所述电机总成包括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旋转变压器和电机端盖,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容纳所述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腔体;所述逆变器总成沿转子组件的转子轴的径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包括驱动单元模块、驱动板、控制板、电容和盖板,所述驱动单元模块、所述驱动板、所述控制板和所述电容布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盖板围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驱动单元模块的上侧与所述驱动板连接,下侧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电容的上侧,所述电容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贴合;其中,所述转子轴上形成有第一冷却油路,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二冷却油路,所述电机端盖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油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油路相连通的进油孔和冷却油道,冷却油通过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冷却油道分别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油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油路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总成和逆变器总成,所述电机总成包括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旋转变压器和电机端盖,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容纳所述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腔体;所述逆变器总成沿转子组件的转子轴的径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包括驱动单元模块、驱动板、控制板、电容和盖板,所述驱动单元模块、所述驱动板、所述控制板和所述电容布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盖板围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驱动单元模块的上侧与所述驱动板连接,下侧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电容的上侧,所述电容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贴合;其中,所述转子轴上形成有第一冷却油路,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二冷却油路,所述电机端盖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油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油路相连通的进油孔和冷却油道,冷却油通过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冷却油道分别流入所述第一冷却油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油路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油路包括沿所述转子轴轴向方向设置的多条油路;每个冷却油道的直径各不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车用油冷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