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零件自动分类打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9445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压铸零件自动分类打磨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工人需要手动挑拣各类零件导致工作量巨大的问题,工人的工作方式由不断的手动挑拣分类变为仅需控制各直线驱动装置的开关即可,极大的降低了人力消耗、减小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进入软罩内的零件挤压弹性体的底部,弹性体向零件施加反作用力,从而使得弹性体底部的砂纸层紧贴在零件上方,借由零件的不断前进,从而通过砂纸层与打磨传送带的粗糙表面,共同对零件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实现传输过程中对零件的初步打磨,零件从软罩内出来后,工人只需进行精打磨操作,无需再进行粗打磨,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人力消耗与劳动强度。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and Grinding System for Die Cast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铸零件自动分类打磨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压铸零件自动分类打磨系统。
技术介绍
压铸件是一种压力铸造的零件,是使用装好铸件模具的压力铸造机械压铸机,将加热为液态的铜、锌、铝或铝合金等金属浇入压铸机的入料口,经压铸机压铸,铸造出模具限制的形状和尺寸的铜、锌、铝零件或铝合金零件,这样的零件通常就被叫做压铸件。由于金属铜、锌、铝及铝合金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而且铸造加工是在有压力的压铸机中铸造,因此铝压铸件可以做出各种较复杂的形状,也可作出较高的精度和光洁度,从而很大程度的减少了铸件的机械加工量和金属铜、锌、铝或铝合金的铸造余量,不仅节约了电力、金属材料、还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而铜、锌、铝及铝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较小的比重和高可加工性;从而压铸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内燃机生产、摩托车制造、电动机制造、油泵制造、传动机械制造、精密仪器、园林美化、电力建设、建筑装饰等各个行业。在压铸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各类零件在运输分类时一般通过人工进行,人力挑工作量极大。并且,在压铸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成型的零件进行打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人力进行打磨作业,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压铸零件自动分类打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各类压铸零件的人力挑拣分类、人力打磨导致人力消耗严重、工作量大的问题,实现降低压铸零件分类运输过程中的人力消耗、同时自动进行初步打磨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压铸零件自动分类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类系统和打磨系统:所述分类系统包括送料装置,送料装置的下游端连接首尾相接的环形传送带,所述环形传送带内设置安装柱,安装柱的横截面与环形传送带同心;所述环形传送带的外缘设置N条沿周向分布的分类运输线,N条分类运输线的输送方向均沿环形传送带的径向方向;所述安装柱的顶面与环形传送带的上表面齐平,安装柱上设置N个直线驱动装置,N个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分别朝向N条分类运输线,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推板,其中N≥2;还包括架设在环形传送带上的龙门架,所述龙门架上设置竖直向下的零件识别装置,零件识别装置的识别方向朝向环形传送带的上表面,零件从送料装置上进入环形传送带后,先通过所述龙门架、再依次经过环形传送带上各分类运输线正对的位置;每条分类运输线上均设置打磨系统,所述打磨系统包括表面粗糙的打磨传送带,打磨传送带的两端分别与分类运输线的上游、下游相接,所述打磨传送带上设置两端敞口的软罩,所述软罩内固定连接弹性体,所述弹性体距打磨传送带上表面的距离、沿着打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逐渐升高,所述弹性体的底面粘接砂纸层。针对现有技术中对各类压铸零件的人力挑拣分类、人力打磨导致人力消耗严重、工作量大的问题,本技术提出压铸零件自动分类打磨系统,成型的压铸零件从送料装置输送至本系统中,由于送料装置的下游端连接首尾相接的环形传送带,因此零件会进入环形传送带上。环形传送带内设置安装柱,安装柱的横截面与环形传送带同心,从而使得零件在环形传送带上绕安装柱进行转动。零件进入环形传送带上后,首先从龙门架内通过,龙门架上的零件识别装置识别出零件的大小或种类,之后零件继续沿着环形传送带运动。环形传送带的外缘设置N条沿周向分布的分类运输线,N条分类运输线的输送方向均沿环形传送带的径向方向,因此不同的分类运输线能够具有不同的运输方向。由于安装柱的顶面与环形传送带的上表面齐平,因此安装柱顶面的直线驱动装置能够直接驱动推板朝向各分类运输线的方向移动。本技术使用时,压铸零件从送料装置上进入环形传送带,绕安装柱进行转动,首先从龙门架内通过,龙门架上的零件识别装置识别出零件的大小或种类,之后零件继续沿着环形传送带运动,零件识别装置识别出该零件后,即可根据预设信息判断出该零件需要进入哪条分类运输线上,并将识别到的信号传递至各直线驱动装置。由于环形传送带的传输速度是人为设置已知的,因此零件从被识别的龙门架处移动至对应的分类运输线处的时间是固定且可计算的。当零件移动至对应的分类运输线处时,对应的直线驱动装置启动,由推板将零件推至对应的分类运输线上即可。本技术分类过程自动化程度极高且工作原理与结构都极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工人需要手动挑拣各类零件导致工作量巨大的问题,工人的工作方式由不断的挑拣分类变为仅需控制各直线驱动装置的开关即可,极大的降低了人力消耗、减小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每条分类运输线上均设置打磨系统,所述打磨系统包括表面粗糙的打磨传送带,打磨传送带的两端分别与分类运输线的上游、下游相接,所述打磨传送带上设置两端敞口的软罩,所述软罩内固定连接弹性体,所述弹性体距打磨传送带上表面的距离、沿着打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逐渐升高,所述弹性体的底面粘接砂纸层。不管零件进入哪一条分类运输线,都需要通过一个打磨系统,首先零件暂时脱离分类运输线移动至打磨传送带上,沿着打磨传送带移动进而进入软罩内,进入软罩内的零件挤压弹性体的底部,弹性体向零件施加反作用力,从而使得弹性体底部的砂纸层紧贴在零件上方,借由零件的不断前进,从而通过砂纸层与打磨传送带的粗糙表面,共同对零件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实现传输过程中对零件的初步打磨,零件从软罩内出来后,工人只需进行精打磨操作,无需再进行粗打磨,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人力消耗与劳动强度。所述环形传送带水平,所述送料装置沿着送料方向自上而下逐渐倾斜至环形传送带的上方。使得压铸零件沿着送料装置输送过程中,还有重力辅助作用,从而确保零件能够稳定的传输至环形传送带上,避免零件在送料装置与环形传送带之间的卡涩。所述推板为弧形板,推板的凹面朝向对应的分类运输线所在方向。通过弧形板能够对零件提供一个具有弧度的包覆空间,从而更加稳定的将零件快速推动至对应的分类运输线上。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气缸。气缸动作迅速,便于在零件的转动过程中将其快速推至分类运输线上。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柱顶面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各直线驱动装置;所述零件识别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用于接收零件识别装置的识别信号并进行判断,再控制所有直线驱动装置的动作。所述安装柱的外径比环形传送带的内径小5~10mm。使得安装柱与环形传送带之间具有足够间隙,确保两者不会接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磨损,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所述分类运输线与环形传送带的外缘之间的距离为3~5mm。3~5mm可以避免分类运输线与环形传送带之间的相互干涉,同时又能够确保在直线驱动装置的推动力下,零件能够跨过如此微小的间隙被推至分类运输线上。所述环形传送带、分类运输线均为传送皮带;所述打磨传送带的外表面包覆一层砂纸。所述打磨传送带上游端的分类运输线与下游端的分类运输线分别位于打磨传送带的上方、下方。便于零件通过重力实现转运与连续的传输。所述软罩由橡胶制作而成,所述弹性体为海绵,所述弹性体的下表面为波浪状。下压软罩即可进一步提高弹性体对零件的作用力,从而提高初打磨的摩擦力。还包括与所述软罩相连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驱动软罩升降。从而通过控制软罩的升降,调整软罩对零件的压持力,以此调整对零件的打磨力度。所述零件识别装置包括图像获取装置与图像识别模块。通过图像获取装置捕获零件图像,并通过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铸零件自动分类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类系统和打磨系统:所述分类系统包括送料装置(1),送料装置(1)的下游端连接首尾相接的环形传送带(2),所述环形传送带(2)内设置安装柱(3),安装柱(3)的横截面与环形传送带(2)同心;所述环形传送带(2)的外缘设置N条沿周向分布的分类运输线(4),N条分类运输线(4)的输送方向均沿环形传送带(2)的径向方向;所述安装柱(3)的顶面与环形传送带(2)的上表面齐平,安装柱上设置N个直线驱动装置(5),N个直线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分别朝向N条分类运输线(4),所述直线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推板(6),其中N≥2;还包括架设在环形传送带(2)上的龙门架(8),所述龙门架(8)上设置竖直向下的零件识别装置(9),零件识别装置(9)的识别方向朝向环形传送带(2)的上表面,零件从送料装置(1)上进入环形传送带(2)后,先通过所述龙门架(8)、再依次经过环形传送带(2)上各分类运输线(4)正对的位置;每条分类运输线(4)上均设置打磨系统,所述打磨系统包括表面粗糙的打磨传送带(10),打磨传送带(10)的两端分别与分类运输线(4)的上游、下游相接,所述打磨传送带(10)上设置两端敞口的软罩(11),所述软罩(11)内固定连接弹性体(12),所述弹性体(12)距打磨传送带(10)上表面的距离、沿着打磨传送带(10)的传送方向逐渐升高,所述弹性体(12)的底面粘接砂纸层(13)。...

【技术特征摘要】
1.压铸零件自动分类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类系统和打磨系统:所述分类系统包括送料装置(1),送料装置(1)的下游端连接首尾相接的环形传送带(2),所述环形传送带(2)内设置安装柱(3),安装柱(3)的横截面与环形传送带(2)同心;所述环形传送带(2)的外缘设置N条沿周向分布的分类运输线(4),N条分类运输线(4)的输送方向均沿环形传送带(2)的径向方向;所述安装柱(3)的顶面与环形传送带(2)的上表面齐平,安装柱上设置N个直线驱动装置(5),N个直线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分别朝向N条分类运输线(4),所述直线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推板(6),其中N≥2;还包括架设在环形传送带(2)上的龙门架(8),所述龙门架(8)上设置竖直向下的零件识别装置(9),零件识别装置(9)的识别方向朝向环形传送带(2)的上表面,零件从送料装置(1)上进入环形传送带(2)后,先通过所述龙门架(8)、再依次经过环形传送带(2)上各分类运输线(4)正对的位置;每条分类运输线(4)上均设置打磨系统,所述打磨系统包括表面粗糙的打磨传送带(10),打磨传送带(10)的两端分别与分类运输线(4)的上游、下游相接,所述打磨传送带(10)上设置两端敞口的软罩(11),所述软罩(11)内固定连接弹性体(12),所述弹性体(12)距打磨传送带(10)上表面的距离、沿着打磨传送带(10)的传送方向逐渐升高,所述弹性体(12)的底面粘接砂纸层(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零件自动分类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传送带(2)水平,所述送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韩治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