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悬挂式机器人行驶的弯道直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95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悬挂式机器人行驶的弯道直道连接结构,包括:直轨框架;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各有两段,其与直轨框架固定,左直导轨水平面和右直导轨水平面之间留有缝隙,该缝隙能穿过悬挂式机器人,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的竖直面各固定有一根以上的连接杆;衔接框架,两只,呈C字形,衔接框架开设有两只以上缺口,该缺口能容纳连接杆;衔接螺钉,其能将衔接框架与连接杆固定在一起;弯轨框架,呈C字形,其与弯轨支架固定;左弯导轨和右弯导轨,其两端分别与两只衔接框架固定、中间与弯轨框架固定,左弯导轨与左直导轨的水平面连接、右弯导轨与右直导轨的水平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安装方便、弯轨和直轨连接平整的有益效果。

Bend Straight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Suspension Robot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悬挂式机器人行驶的弯道直道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悬挂式机器人行驶的弯道直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机器人分拣货物行业,使用悬挂式机器人行走在悬挂式导轨上进行分拣是比较新的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悬挂式机器人系统和分拣系统及其方向判别方法,申请号为CN201810417520.0,该专利技术专利无需改造建筑物、空间利用率高、机器人行走速度快、卸货方便,悬挂式机器人在行驶过程中,需要直行和转弯,直行导轨和弯轨都比较容易加工和安装,但弯道直道连接直接会影响到悬挂式机器人的行驶,因此,需要有弯道直道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以上需求,提供了一种用于悬挂式机器人行驶的弯道直道连接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悬挂式机器人行驶的弯道直道连接结构,包括:直轨框架,多个;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各有两段,其与直轨框架固定,左直导轨水平面和右直导轨水平面之间留有缝隙,该缝隙能穿过悬挂式机器人,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的竖直面各固定有一根以上的连接杆,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经直轨支架与地面和/或建筑物固定;衔接框架,两只,呈C字形,其经弯轨支架与地面和/或建筑物固定,衔接框架开设有两只以上缺口,该缺口能容纳连接杆;衔接螺钉,其能将衔接框架与连接杆固定在一起;弯轨框架,呈C字形,其与弯轨支架固定;左弯导轨和右弯导轨,其两端分别与两只衔接框架固定、中间与弯轨框架固定,左弯导轨与左直导轨的水平面连接、右弯导轨与右直导轨的水平面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说的C字形可以是圆弧状,也可以是直线状,有四个圆弧角。还需要说明的是,衔接框架是工厂标准定制,只要确定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与连接杆的安装位置就能确保弯轨和直轨连接平整。悬挂式机器人结构可参见中国专利CN201810417520.0,悬挂式机器人系统和分拣系统及其方向判别方法。作为优选,还包括:弯轨螺钉,其竖直方向能将衔接框架和弯轨框架固定,可以在衔接框架上设置螺纹孔。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弯导轨和右弯导轨为90度圆弧导轨,所述弯轨框架设置有一只以上,所述弯轨支架由三段组成,中间段弯轨支架固定一只以上的弯轨框架。所述弯轨框架的形状与衔接框架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稳定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的竖直面各固定有两根连接杆。所述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的竖直面开设有一根以上的长槽,该长槽的槽口宽度小于长槽的槽内腔宽度,所述连接杆插入该长槽,对接螺钉拧入连接杆的螺纹孔后压紧长槽,将连接杆与左直导轨或右直导轨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可以通过铝型材拉伸,设置长槽既能节省材料,又能方便固定,长槽的设定确定了连接杆的高度,从而能确保弯轨和直轨连接平整。所述直轨框架设置有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且一体制成,左侧板和右侧板对称设置,还包括:内卡螺母,其能插入长槽,仅能沿着长槽移动,不能转动;承载螺钉,其能穿过直轨框架通孔拧入内卡螺母,将直轨框架与左直导轨或右直导轨固定在一起。为了减少螺钉的安装,所述直轨框架的顶板底部两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的顶部嵌入该凹槽。为了省材料,作为优选,所述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的顶部设置有顶槽。所述连接杆为T字形,所述衔接框架的缺口为T字形。为了省材料,所述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设置有多个空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弯轨和直轨连接平整的有益效果。所述直轨框架的顶板底部两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左直导轨和右直导轨的顶部嵌入该凹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直轨框架相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衔接框架相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用于悬挂式机器人行驶的弯道直道连接结构,包括:直轨框架10,多个;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各有两段,其与直轨框架10固定,左直导轨1水平面和右直导轨水平面之间留有缝隙100,该缝隙100能穿过悬挂式机器人,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的竖直面各固定有一根以上的连接杆14,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经直轨支架与地面和/或建筑物固定;衔接框架2,两只,呈C字形,其经弯轨支架5与地面和/或建筑物固定,衔接框架2开设有两只以上缺口,该缺口能容纳连接杆14;衔接螺钉13,其能将衔接框架2与连接杆14固定在一起;弯轨框架6,呈C字形,其与弯轨支架5固定;左弯导轨7和右弯导轨,其两端分别与两只衔接框架2固定、中间与弯轨框架6固定,左弯导轨7与左直导轨1的水平面连接、右弯导轨与右直导轨的水平面连接。弯轨螺钉61,其竖直方向能将衔接框架2和弯轨框架6固定。左弯导轨7和右弯导轨为90度圆弧导轨,弯轨框架6设置有一只以上,弯轨支架5由三段组成,中间段弯轨支架5固定一只以上的弯轨框架6。弯轨框架6的形状与衔接框架2的形状相同。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的竖直面各固定有两根连接杆14。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的竖直面开设有一根以上的长槽11,该长槽11的槽口宽度小于长槽11的槽内腔宽度,连接杆14插入该长槽11,对接螺钉12拧入连接杆14的螺纹孔后压紧长槽11,将连接杆14与左直导轨1或右直导轨固定。直轨框架10设置有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且一体制成,左侧板和右侧板对称设置,还包括:内卡螺母101,其能插入长槽11,仅能沿着长槽11移动,不能转动;承载螺钉102,其能穿过直轨框架10通孔拧入内卡螺母101,将直轨框架10与左直导轨1或右直导轨固定在一起。直轨框架10的顶板底部两端开设有凹槽105,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的顶部嵌入该凹槽105。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的顶部设置有顶槽104。连接杆14为T字形,衔接框架2的缺口为T字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悬挂式机器人行驶的弯道直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直轨框架(10),多个;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各有两段,其与直轨框架(10)固定,左直导轨(1)水平面和右直导轨水平面之间留有缝隙(100),该缝隙(100)能穿过悬挂式机器人,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的竖直面各固定有一根以上的连接杆(14),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经直轨支架与地面和/或建筑物固定;衔接框架(2),两只,呈C字形,其经弯轨支架(5)与地面和/或建筑物固定,衔接框架(2)开设有两只以上缺口,该缺口能容纳连接杆(14);衔接螺钉(13),其能将衔接框架(2)与连接杆(14)固定在一起;弯轨框架(6),呈C字形,其与弯轨支架(5)固定;左弯导轨(7)和右弯导轨,其两端分别与两只衔接框架(2)固定、中间与弯轨框架(6)固定,左弯导轨(7)与左直导轨(1)的水平面连接、右弯导轨与右直导轨的水平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悬挂式机器人行驶的弯道直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直轨框架(10),多个;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各有两段,其与直轨框架(10)固定,左直导轨(1)水平面和右直导轨水平面之间留有缝隙(100),该缝隙(100)能穿过悬挂式机器人,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的竖直面各固定有一根以上的连接杆(14),左直导轨(1)和右直导轨经直轨支架与地面和/或建筑物固定;衔接框架(2),两只,呈C字形,其经弯轨支架(5)与地面和/或建筑物固定,衔接框架(2)开设有两只以上缺口,该缺口能容纳连接杆(14);衔接螺钉(13),其能将衔接框架(2)与连接杆(14)固定在一起;弯轨框架(6),呈C字形,其与弯轨支架(5)固定;左弯导轨(7)和右弯导轨,其两端分别与两只衔接框架(2)固定、中间与弯轨框架(6)固定,左弯导轨(7)与左直导轨(1)的水平面连接、右弯导轨与右直导轨的水平面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悬挂式机器人行驶的弯道直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弯轨螺钉(61),其竖直方向能将衔接框架(2)和弯轨框架(6)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悬挂式机器人行驶的弯道直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弯导轨(7)和右弯导轨为90度圆弧导轨,所述弯轨框架(6)设置有一只以上,所述弯轨支架(5)由三段组成,中间段弯轨支架(5)固定一只以上的弯轨框架(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悬挂式机器人行驶的弯道直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弯轨框架(6)的形状与衔接框架(2)的形状相同。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亚美利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