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6566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用于提高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并降低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提高其尺寸稳定性。所述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包括聚酰胺、聚酮、马来酸酐接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以及聚四氟乙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含有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的器件。

Polyamide and polyketone alloy composit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酰胺材料因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等,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工程配件等行业。但是,聚酰胺的耐磨性较差,并且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吸水,导致其自身的尺寸收缩率较大,这样限制了聚酰胺在更广范围内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有效提高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并降低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提高其尺寸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包括聚酰胺、聚酮、马来酸酐接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聚四氟乙烯。由于聚酮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低吸水率,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马来酸酐接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良好耐磨性能和相容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聚酰胺、聚酮、马来酸酐接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聚四氟乙烯混合在一起,可以使各组分良好的相容在一起,并使各组分协同配合,实现对聚酰胺的改性,有效提高聚酰胺和聚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酰胺、聚酮、马来酸酐接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以及聚四氟乙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酰胺、聚酮、马来酸酐接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以及聚四氟乙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包括马来酸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苯乙烯和引发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还包括短切玻璃纤维和偶联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还包括玻璃微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还包括阻燃剂、抗氧剂、润滑剂及热稳定剂。6.一种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聚酰胺、马来酸酐接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聚四氟乙烯进行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聚酮进行熔融共混,得到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所述第一混合物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将引发剂加入至苯乙烯内进行溶解,得到第二混合物;将马来酸酐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进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和所述第三混合物进行熔融共混,得到马来酸酐接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所述马来酸酐、所述苯乙烯及所述引发剂的质量比为(96~98):(1~3):(0.5~2):(0.2~0.6)。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酰胺和聚酮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第一混合物的步骤中,将聚酰胺、马来酸酐接枝超高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俊祺颜端学邵景昌许凌峰吴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