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926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22:33
旋转电机(10)的定子(13)包括:定子铁芯(20),其呈圆弧状,并沿周向具有多个切槽(21);以及定子绕组(30),其卷装于切槽。定子绕组由线状的导体(51)被绝缘覆膜(52)包覆而成的多个包覆导线(40)构成,在该包覆导线的端部形成有所述导体露出而成的露出部(53),多个包覆导线的不同导体彼此在露出部处接合,该导体接合部至少在包括绝缘覆膜的端部的范围内被绝缘体(55)覆盖。绝缘覆膜设置成以粘接状态包覆导体,且在从露出部一侧的端部离开的位置处设置有非粘接部(56),该非粘接部(56)与导体不粘接或者相对于导体的粘接力比其他部位弱。

Stator of Rotating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电机的定子相关申请的援引本申请以2017年1月1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7-004405号为基础,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设于车辆等作为电动机、发电机使用的旋转电机的定子。
技术介绍
在旋转电机的定子中,在定子铁芯的切槽卷装有定子绕组。定子绕组例如具有插入各切槽的多个导体段,通过将这些导体段彼此连接,以构成旋转电机的每相的定子绕组。更为具体而言,导体段由线状导体被绝缘覆膜包覆而成的包覆导线构成,在导体段的端部处通过导体的露出部接合于其他导体段。此外,上述导体接合部在至少包括绝缘覆膜的端部的范围内被绝缘体包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对导体接合部进行覆盖的绝缘体来确保旋转电机中的导体接合部的绝缘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3417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旋转电机中,在使用时反复产生常温和比常温更高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变化,因此,存在如下隐患:在导体段的绝缘覆膜的端部附近,导体接合部的绝缘体发生龟裂,龟裂进一步发展使得绝缘体脱落。作为发生龟裂的原因,例如能想到导体段的绝缘覆膜与对导体接合部进行覆盖的绝缘体的线膨胀率不同和因温度变化而在绝缘覆膜的端部处产生应力集中。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能抑制对导体接合部进行覆盖的绝缘体发生龟裂,进而很好地保护定子绕组。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根据第一方案,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包括:定子铁芯,上述定子铁芯呈圆弧状,并沿周向具有多个切槽;以及定子绕组,上述定子绕组卷装于上述切槽,上述定子绕组由线状的导体被绝缘覆膜包覆而成的多个包覆导线构成,在上述包覆导线的端部形成有上述导体露出而成的露出部,多个上述包覆导线的不同导体彼此在上述露出部处接合,上述导体接合部至少在包括上述绝缘覆膜的端部的范围内被绝缘体覆盖,上述绝缘覆膜设置成以粘接状态包覆上述导体,且在从上述露出部一侧的端部离开的位置处设置有非粘接部,上述非粘接部与上述导体不粘接或者相对于上述导体的粘接力比其他部位弱。在旋转电机的定子中,在使用时温度反复上升以及下降,从而在构成定子绕组的包覆导线的绝缘覆膜中产生体积变化(收缩和膨胀)。而且,存在如下隐患:由上述绝缘覆膜的体积变化引起绝缘体(即、对导体接合部进行覆盖的绝缘体)产生龟裂。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绝缘覆膜设置成以粘接状态包覆导体,且在从露出部一侧的端部离开的位置处设置有非粘接部,上述非粘接部与导体不粘接或相对于导体的粘接力比其他部位弱,因此,能抑制由温度的上升和下降引起的绝缘体的龟裂的发生。也就是说,通过在绝缘覆膜局部地设置非粘接部,从而即使绝缘覆膜相对于对导体接合部进行覆盖的绝缘体产生体积变化,该体积变化也会被非粘接部吸收,使得因绝缘覆膜的体积变化施加给绝缘体的应力(剪切应力)得到缓和。其结果是,能抑制在对导体接合部进行覆盖的绝缘体中发生龟裂,进而很好地保护定子绕组。根据第二方案,在上述绝缘覆膜中,在上述露出部一侧的端部与上述非粘接部之间设置有粘接部,上述粘接部具有比上述非粘接部更强的粘接力。一般认为在包覆导线中绝缘覆膜具有拉伸残余应力。其理由能想到是在将绝缘覆膜清漆涂抹于导体、随后对其加热并重合以形成绝缘覆膜时产生拉伸应力、因将包覆导线卷绕成卷筒时的伸长而产生拉伸应力、以及因制造定子时的加工而产生拉伸应力等。根据上述结构,在绝缘覆膜中,在露出部一侧的端部与非粘接部之间设置有粘接部,上述粘接部具有比非粘接部更强的粘接力,因此,非粘接部处的拉伸残余应力借助上述粘接部而得到维持。因此,在绝缘覆膜随着温度变化而产生体积膨胀的情况下,能利用拉伸残余应力而在非粘接部处很好地吸收绝缘覆膜的体积膨胀。根据第三方案,在上述导体形成有导体表面凹陷而成的凹状部,上述绝缘覆膜中对上述凹状部进行包覆的部位变成上述非粘接部。通过在包覆导线中以与导体紧贴的状态包覆绝缘覆膜,从而变成绝缘覆膜与导体粘接的状态,但通过在导体表面形成凹状部,从而使绝缘覆膜容易相对于导体浮起,以能很好地设置非粘接部。根据第四方案,在上述导体中,以朝截面内侧压扁的状态形成有上述凹状部,并且形成在上述凹状部中上述导体朝截面规定方向凹陷、且朝与上述截面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膨出的形状。在上述结构中,绝缘覆膜因导体的截面形状而在导体的长边方向和与该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拉伸,从而变成绝缘覆膜容易相对于导体浮起的状态。因此,能容易地在绝缘覆膜的局部设置非粘接部。另外,最好例如通过冲压加工将包覆导线压扁,从而在凹状部中使导体朝规定方向凹陷,且朝与上述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膨出。根据第五方案,在上述凹状部中,上述露出部一侧的外缘形成为圆弧状。根据上述结构,形成于导体的凹状部的外缘为圆弧状,因此,非粘接部与粘接部的边界为圆弧状。由此,能抑制非粘接部的过度扩张,并抑制导体与绝缘覆膜的粘接性过度下降。也就是说,考虑到假设在非粘接部与粘接部的边界处存在角部等应力集中点,则由于非粘接部的拉伸应力、随着温度变化的收缩膨胀使得容易在应力集中点处产生包覆剥离,从而非本意地促进了非粘接部的扩张。关于这一点,在上述结构中,在非粘接部与粘接部的边界处不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能适当地维持非粘接部的大小。根据第六方案,将上述包覆导线的长边方向上比上述凹状部靠外侧的部分设为非粘接的开始点,来设置上述非粘接部。根据上述结构,在包覆导线的长边方向上比凹状部更大的区域设有非粘接部,反言之,在比非粘接部更小的范围内设置有凹状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在绝缘覆膜设置非粘接部、同时尽可能地减小凹状部,从而能抑制由设置凹状部引起的马达效率下降等。也就是说,若在导体设置凹状部,则存在马达效率随着截面积的下降而下降的隐患。关于这一点,通过尽可能地减小凹状部,从而能如上所述那样利用凹状部的形成很好地设置非粘接部、同时抑制马达效率的下降。根据第七方案,上述非粘接部与和上述非粘接部邻接的粘接部分之间的边界形成为圆弧状。根据上述结构,能抑制非粘接部的过度扩张,并抑制导体与绝缘覆膜的粘接性过度下降。也就是说,考虑到假设在非粘接部与粘接部的边界处存在角部等应力集中点,则由于非粘接部的拉伸应力、随着温度变化的收缩膨胀使得容易在应力集中点处产生包覆剥离,从而非本意地促进了非粘接部的扩张。关于这一点,在上述结构中,在非粘接部与粘接部的边界处不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能适当地维持非粘接部的大小。根据第八方案,上述包覆导线具有弯折部,在夹着上述弯折部的一侧设有上述露出部,在另一侧设有上述非粘接部,在上述包覆导线中,在与形成上述弯折部的内侧和外侧的弯折面正交的方向的面上设置有上述非粘接部。在旋转电机的定子中,例如在线圈线端部处进行包覆导线的弯折。在此,考虑到在夹着弯折部的一侧设置有露出部、并在另一侧设置有非粘接部的情况下,由于弯折部的存在使得端部附近的绝缘覆膜的体积变化在非粘接部处不易吸收。关于这一点,由于构成为在包覆导线中,在与形成弯折部的内侧以及外侧的弯折面正交的方向的面上设置非粘接部,因此,即使在包覆导线存在弯折部,也能在非粘接部处很好地吸收绝缘覆膜的体积变化。根据第九方案,上述非粘接部处的上述绝缘覆膜的厚度比与上述非粘接部邻接的粘接部分处的上述绝缘覆膜的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13),包括:定子铁芯(20),所述定子铁芯(20)呈圆弧状,并沿周向具有多个切槽(21);以及定子绕组(30),所述定子绕组(30)卷装于所述切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由线状的导体(51)被绝缘覆膜(52)包覆而成的多个包覆导线(40)构成,在所述包覆导线的端部形成有所述导体露出而成的露出部(53),多个所述包覆导线的不同导体彼此在所述露出部处接合,所述导体接合部至少在包括所述绝缘覆膜的端部的范围内被绝缘体(55)覆盖,所述绝缘覆膜设置成以粘接状态包覆所述导体,且在从所述露出部一侧的端部离开的位置处设置有非粘接部(56),所述非粘接部(56)与所述导体不粘接或者相对于所述导体的粘接力比其他部位弱。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13 JP 2017-004405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13),包括:定子铁芯(20),所述定子铁芯(20)呈圆弧状,并沿周向具有多个切槽(21);以及定子绕组(30),所述定子绕组(30)卷装于所述切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由线状的导体(51)被绝缘覆膜(52)包覆而成的多个包覆导线(40)构成,在所述包覆导线的端部形成有所述导体露出而成的露出部(53),多个所述包覆导线的不同导体彼此在所述露出部处接合,所述导体接合部至少在包括所述绝缘覆膜的端部的范围内被绝缘体(55)覆盖,所述绝缘覆膜设置成以粘接状态包覆所述导体,且在从所述露出部一侧的端部离开的位置处设置有非粘接部(56),所述非粘接部(56)与所述导体不粘接或者相对于所述导体的粘接力比其他部位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覆膜中,在所述露出部一侧的端部与所述非粘接部之间设置有粘接部(57),所述粘接部(57)具有比所述非粘接部更强的粘接力。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体形成有导体表面凹陷而成的凹状部(51a),在所述绝缘覆膜中,对所述凹状部进行包覆的部位为所述非粘接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体中,以朝截面内侧压扁的状态形成有所述凹状部,并且形成为在所述凹状部中所述导体朝截面规定方向凹陷、且朝与所述截面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膨出的形状。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状部中,所述露出部一侧的外缘形成为圆弧状。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梶武文石塚敦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