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结构和电子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13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气连接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连接结构和电子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电子元件的引脚在焊接时,焊接所产生的热量会破坏电子元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连接结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绝缘层和第二连接件,绝缘层用于防止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导通;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件包括与第一连接端对应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的延展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且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折弯或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上述结构的电连接结构能够使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通过压接的方式与电连接对象连接到一起,避免了焊接时热量过大烧坏电子元件的问题。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结构和电子元件
本技术属于电气连接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连接结构和电子元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汽车通常需要逆变器将动力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驱动电机所需要的交流电。逆变器通常需要直流母线电容来实现稳定输出电压和储存电能的功能。直流母线电容一般为薄膜电容,其主要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容芯子以及引出壳体的并与电容芯子相连接的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逆变器通常还包括与直流母线电容电连接的半导体开关。直流母线电容和半导体开关之间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彼此对应的引脚焊接到一起。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引脚传递给直流母线电容本体和半导体开关本体,所以当焊接产生的热量过大时会对直流母线电容和半导体开关造成破坏。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电连接结构和电子元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电子元件的引脚在焊接时,焊接所产生的热量会破坏电子元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绝缘层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对应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延展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折弯或凸起。在上述电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延展方向上的长度不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在所述延展方向上错位设置。在上述电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端朝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折弯或凸起;并且/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端朝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方向折弯或凸起折弯或凸起的结构折弯或凸起的结构。在上述电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上或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在上述电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端上或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准。在上述电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借助所述折弯或所述凸起分别与预设的电连接对象压接。在上述电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折弯或凸起的高度大于预设值,以便设置有所述折弯或凸起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目标对象压接。在上述电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值是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厚度值。在上述电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设置有所述折弯或凸起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与所述电连接对象连接到一起时,所述折弯或凸起因形变产生的弹性力小于所述固定装置施加给其的压紧力。在上述电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连接对象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压接的第三连接端,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压接的第四连接端。在上述电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都是扁平的条状结构。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包括上述电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是所述电子元件的引脚。在上述电子元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元件是直流母线电容或半导体开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件、绝缘层和第二连接件依次叠层设置,使得绝缘层能够防止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导通。通过将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端在延展方向上错位设置,使得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都能够通过压接的方式与电连接对象压接到一起。通过使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折弯或凸起的结构,保证了两个连接端都能够与电连接对象压接到一起。防止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中的一个与电连接对象压接时,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中的另一个与电连接对象之间存在间隙,不能导通。因此,本技术的电连接结构能够通过压接的方式使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与目标对象连接到一起,避免了焊接时热量过大烧坏电子元件的问题。进一步,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电连接对象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包括与第一连接端压接的第三连接端,第四连接件包括与第二连接端压接的第四连接端。方案1、一种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绝缘层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对应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延展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折弯或凸起。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延展方向上的长度不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在所述延展方向上错位设置。方案3、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朝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折弯或凸起;并且/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端朝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方向折弯或凸起。方案4、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上或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上或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准。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借助所述折弯或所述凸起分别与预设的电连接对象压接。方案7、根据方案6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或凸起的高度大于预设值,以便设置有所述折弯或凸起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目标对象压接。方案8、根据方案7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值是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厚度值。方案9、根据方案6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折弯或凸起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与所述电连接对象连接到一起时,所述折弯或凸起因形变产生的弹性力小于所述固定装置施加给其的压紧力。方案10、根据方案6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对象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压接的第三连接端,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压接的第四连接端。方案11、根据方案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都是扁平的条状结构。方案12、一种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包括方案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是所述电子元件的引脚。方案13、根据方案12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是直流母线电容或半导体开关。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直流母线电容和半导体开关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图1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绝缘层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对应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延展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折弯或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绝缘层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对应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延展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折弯或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延展方向上的长度不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在所述延展方向上错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朝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折弯或凸起;并且/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端朝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方向折弯或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上或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上或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志单亮王新国牛培路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