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67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属于电容器领域。该装置包括壳体、芯子、第一密封塞、第二密封塞、阴极引线和阳极引线,芯子位于壳体内,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用于封堵芯子,第一密封塞、第二密封塞和壳体所围成的空间内充斥不导电的低温相变材料,阴极引线和阳极引线的一端连接至芯子、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部,阴极引线和阳极引线位于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之间的部分为螺旋形结构的散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低温相变材料形态的变化吸收大量热量,待非电容非工作状态时又可通过热量散发而恢复初始形态;通过螺旋形的散热部可以通过引线将电容器内部的热量疏导至低温相变材料,接触面积增大,利于热量的传导。

A Capacitor Lea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
技术介绍
贴片电容是一种质量轻、厚度薄、体积小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在结构紧凑、体积小、精度高的各类电子产品中应用广泛。现有的贴片电容生产技术均是在传统的铝电解电容器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座板等部件,同时增加了座板成型等相关步骤。申请号为20870210.5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容器的引线结构,包括连接部和站立部,连接部的一端伸入到电容器本体内与电容器的电极相连、另一端与站立部连接,站立部与连接部垂直设置,站立部水设置,站立部设置有一根或者多根站立杆,相邻两根站立杆之间通过弧形部连接,站立杆和弧形部呈扁平状或者直接打扁。本技术的电容器的引线结构,相对于贴片式电容器而言不需要座板就能够在线路板上站立稳,并且本技术中,站立部呈扁平状或者被打扁,这样焊接面积大并且受力面积也大,能够避免受力不均和焊接后电性不稳定的现象。申请号为201720719188.4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结构及铝电解电容器,所述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结构,包括连接部、用于与线路板贴合的第一接触部、用于与线路板贴合的第二接触部,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折弯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连接部连接,所述折弯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连接。通过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直接与线路板贴合,去除原有独立的塑胶底座,有效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且增大了引线与线路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产品可焊性、提升贴片式铝电解电容器贴合在线路板后的防震性能;另外,电容器的引线与线路板贴合时,电容器的底部处于悬空状态,便于产品散热,提升产品寿命。上述两种结构通过增大引线与线路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可焊性,但是由于贴片电容一般用于紧凑型仪器设备中,其长时间运行时,电容内部发热,容易造成电容膨胀,影响电容性能和使用寿命,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电容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贴片电容在使用时不利于散热、容易因为电容内部发热而影响性能和使用寿命。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所述电容器包括壳体、芯子、第一密封塞、第二密封塞、阴极引线和阳极引线,所述芯子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密封塞和所述第二密封塞用于封堵所述芯子,所述第一密封塞、所述第二密封塞和所述壳体所围成的空间内充斥不导电的低温相变材料,所述阴极引线和所述阳极引线的一端连接至芯子、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阴极引线和所述阳极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塞和所述第二密封塞之间的部分为螺旋形结构的散热部。更优地,还包括两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呈沿远离所述芯子方向直径逐渐变大的螺旋形结构,两个所述支撑部直径较小的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阴极引线和所述阳极引线。更优地,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芯子的端部连接有水平布置的、环形的水平杆。更优地,所述散热部的表面为经过喷砂处理的粗糙化结构。更优地,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塞和所述第二密封塞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环形的散热片。更优地,所述散热片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且靠近所述壳体的端部边长较小、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部边长较大。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通过在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之间设置不导电的低温相变材料,低温相变材料可以通过形态的变化吸收大量热量,在电容长时间运行而热量集聚时,吸收热量,待非电容非工作状态时又可通过热量散发而恢复初始形态;通过螺旋形的散热部可以通过引线将电容器内部的热量疏导至低温相变材料,螺旋形结构使引线与低温相变材料的接触面积增大,利于热量的传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贴片电容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1、第一密封塞,12、第二密封塞,13、低温相变材料,14、散热片,20、阴极引线,21、散热部,22、支撑部,23、水平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所述电容器包括壳体10、芯子、第一密封塞11、第二密封塞12、阴极引线和阳极引线,所述芯子位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密封塞11和所述第二密封塞12用于封堵所述芯子,所述第一密封塞11、所述第二密封塞12和所述壳体10所围成的空间内充斥不导电的低温相变材料13,如石蜡,上述低温相变材料13也可用不导电的冷却液代替,所述阴极引线和所述阳极引线的一端连接至芯子、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0外部,所述阴极引线和所述阳极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塞11和所述第二密封塞12之间的部分为螺旋形结构的散热部21。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引线结构为单线,其焊接时容易因为虚焊等原因导致接触不良,且由于引线和焊锡的接触面积小,因此结构稳定性差,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引线还包括两个支撑部22,所述支撑部22呈沿远离所述芯子方向直径逐渐变大的螺旋形结构,两个所述支撑部22直径较小的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阴极引线20和所述阳极引线。直径逐步变大的螺旋形结构的支撑部22可以起到较好到的稳定支撑的作用,其底部接触面积大,支撑稳定,且由于是螺旋形结构,和焊锡的接触面积较大,即使部分地方虚焊也不会导致接触不良,螺旋形结构和整个焊点融为一体,结构稳定性较传统的引线焊接方式高。为了更好的实现电容器的水平定位,所述支撑部22远离所述芯子的端部连接有水平布置的、环形的水平杆23,水平杆23可以在焊接时使电容方便定位,防止由于螺旋形结构和电路板接触时形成的单点接触使得电容器不易定位。为了增大散热部21与低温相变材料13的接触面积,所述散热部21的表面为经过喷砂处理的粗糙化结构,粗糙化的表面增加了与低温相变材料13的接触面积,使得低温相变材料13能够更好的吸收热量。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塞11和所述第二密封塞12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环形的散热片14。环形的散热片14可以借助壳体10将热量传导至低温相变材料13,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14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且靠近所述壳体10的端部边长较小、远离所述壳体10的端部边长较大。梯形结构使得散热片14的靠近壳体10的端部和远离壳体10的端部分别形成冷端和热端,当第一密封塞11、第二密封塞12和壳体10围成的空间内充斥冷却液或低温相变材料13相变为液态时即会因为两端温度不同从而自发地形成对流,利于热量的散发。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包括壳体、芯子、第一密封塞、第二密封塞、阴极引线和阳极引线,所述芯子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密封塞和所述第二密封塞用于封堵所述芯子,所述第一密封塞、所述第二密封塞和所述壳体所围成的空间内充斥不导电的低温相变材料,所述阴极引线和所述阳极引线的一端连接至芯子、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阴极引线和所述阳极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塞和所述第二密封塞之间的部分为螺旋形结构的散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包括壳体、芯子、第一密封塞、第二密封塞、阴极引线和阳极引线,所述芯子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密封塞和所述第二密封塞用于封堵所述芯子,所述第一密封塞、所述第二密封塞和所述壳体所围成的空间内充斥不导电的低温相变材料,所述阴极引线和所述阳极引线的一端连接至芯子、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阴极引线和所述阳极引线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塞和所述第二密封塞之间的部分为螺旋形结构的散热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呈沿远离所述芯子方向直径逐渐变大的螺旋形结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东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