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沛华专利>正文

气动液压感压增力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722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液压传动系统用的气动液压感压增力驱动装置,由低压腔、高压腔、上活塞、中隔密封装置及工作活塞组成。设有旁通补偿装置,能够自动补充液压油、防止泄漏;设有贮液贮能装置取消环状活塞,设有脱模回位装置取消回程驱动缸,可精确调节工作行程,避免不必要的空行程,压缩空气的消耗量减少到最低限度;结构简单紧凑、工艺性好、成本低,适合冲压、焊接及各种气动液压增力驱动系统。(*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液压传动系统用的气动液压感压增力驱动装置。气动液压传动系统应用气动液压增力装置时,其快速行程多采用单独的气缸驱动。美国专利号为3426530的专利产品采用在环形活塞和盘状活塞之间的空间内导入压缩空气,推动环状活塞挤压液压油,再去推动工作活塞,实现快速行程;德国独资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号为94229014.3《气液增压驱动装置》是采用压缩空气推动盘状活塞压缩弹簧推动环状活塞挤压液压油推动工作活塞实现快速进给,并由设置在增压缸下部的单独气缸实现快速回程。以上两种方法都存在轴向尺寸长、结构复杂、压缩空气消耗量多、容易泄漏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空气消耗量更少、更不容易泄漏、轴向尺寸更小、结构更简单、快速行程可以调节、工作寿命更长的气动液压感压增力驱动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气动液压感压增力驱动装置,由低压腔、高压腔、带增压活塞杆的上活塞、中隔密封装置及工作活塞组成;上缸筒上端与设有输入接口的上端盖相连接,下端通过中隔密封装置与下缸筒相连接,下缸筒的下端装有下端盖,通过连接螺栓将它们连在一起;设有旁通补偿装置的中隔密封装置将上缸筒与下缸筒分隔为低压腔与高压腔,并通过贮液贮能装置接口与贮液贮能装置、残压阀、两位三通阀相连接后接到动力源上;旁通补偿装置由低压通道、高压通道、柱塞装置构成,柱塞装置由带有密封装置的阶梯形柱塞、垫片、弹性密封垫及弹簧组成;贮液贮能装置由贮液贮能装置缸体、进油接口、残压阀、减压阀、加油接口及压力表组成,残压阀,由残压阀阀体、带密封装置的残压阀阀芯、调节螺杆及残压阀弹簧组成;上缸筒的低压腔内设有带增压活塞杆的上活塞;下缸筒的高压腔通过设在中隔密封装置上的高压表接口与高压表相接,下缸筒内还设有工作活塞;工作活塞上部设有活塞用滑圈组合密封装置,下端穿过设在下端盖上的导向密封装置成为动力输出接头;脱模回位装置由脱模弹簧和回位弹簧组成;活塞用滑圈组合密封装置由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的外表面设有多道环状后角为很小楔角的锯齿形密封棱带的滑圈、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其数量和位置与环状锯齿形密封棱带相对应的圆环状内圈、设在内圈内层的导向座、导向套、承力环、防尘导向套及密封圈构成。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与现有结构相比,取消了环状活塞及独立的快速回程气缸,采用旁通补偿装置及贮液贮能装置,从根本上克服了引起泄漏的原因,而且减少了轴向尺寸;通过调节残压阀,控制工作活塞的初始伸出长度,实现对快速行程的精确调节,使压缩空气的消耗量减少到最少,而且快速行程调节环节无机械摩擦磨损,结构简单、工作寿命更长、更耐用;通过调节贮液贮能装置,控制通过贮液贮能装置的液压油的流速,实现对快速行程运动速度的调节;操纵一个两位三通阀就可以实现快速进给和自动增力动作,若采用电控两位三通阀并与自动控制系统连接还可以实现程序控制。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号为94229014.3的《气液增压驱动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贮液贮能装置及残压阀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活塞用滑圈组合密封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在图2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中,气动液压感压增力驱动装置,由低压腔23、高压腔11、带增压活塞杆46的上活塞4、中隔密封装置9及工作活塞17组成;上缸筒8的上端是设有输入接口1的上端盖2,上缸筒8下端通过中隔密封装置9与下缸筒10相连接,下缸筒10的下端装有下端盖15;中隔密封装置9将上缸筒8与下缸筒10分隔为低压腔23与高压腔11,通过密封圈3密封,并用连接螺栓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输入接口1通过残压阀25、两位三通阀24接到动力源26上;低压腔23通过设在中隔密封装置9上的旁通补偿装置20、贮液贮能装置接口21与贮液贮能装置22、两位三通阀24相接后接到动力源26上;旁通补偿装置20由低压通道201、高压通道202、柱塞装置203构成,柱塞装置203由带有密封装置的阶梯形柱塞2033、垫片2031、弹性密封垫2032及弹簧2034组成,低压通道201与贮液贮能装置接口21相通;上缸筒8内设有带上活塞体41、螺母42、垫圈43、缓冲垫44、内密封45、增压活塞杆46及密封圈的上活塞4;下缸筒10内设有工作活塞17及脱模回位装置13工作活塞17上部设有活塞用滑圈组合密封装置12,下端穿过设在下端盖15上的导向密封装置14伸出成为动力输出接头;脱模回位装置13由脱模弹簧132及回位弹簧131组成;设在中隔密封装置9上的高压表接口7上接有高压表6;下端盖15上设有装有防尘装置16的通气孔;在输入接口1上并联脉冲阀5。在图3本技术贮液贮能装置22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中,贮液贮能装置22由贮液贮能装置缸体221、进油接口222、加油接口223、减压阀224、压力表225及残压阀25组成;残压阀25由残压阀阀体251、带密封装置的残压阀阀芯252、调节螺杆253及残压阀弹簧254及密封活塞255组成。在图4本技术的活塞用滑圈组合密封装置12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中,活塞用滑圈组合密封装置12由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的外表面设有多道环状后角为很小楔角的锯齿形密封棱带的滑圈124、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其数量和位置与环状锯齿形密封棱带相对应的圆环状内圈125、设在内圈125内层的导向座121、导向套122、承力环123、防尘导向套126及内密封圈127组成。操纵两位三通阀24,使压缩空气经过残压阀25从输入接口1进入上缸筒8内,推动上活塞4向下运动,低压腔23内的液压油受压后一部分经过旁通补偿装置20的低压通道201从贮液贮能装置接口21进入贮液贮能装置22,减压阀224接受了来自动力源26的压缩空气,使贮液贮能装置22及低压腔23内的液压油具有由减压阀224设定的压力;另一部分具有压力的液压油经过中隔密封装置9进入高压腔11,推动工作活塞17克服脱模回位装置13的回位弹簧131的弹力实现快速进给;当工作活塞17受到的阻力大于减压阀224所设定的压力产生的推力时,快速行程结束,上活塞4的增压活塞杆46通过中隔密封装置9内由挡套18限位的密封圈19,进入高压腔11内,在增压活塞杆46的挤压下,高压腔11内的压力增加,增压行程开始,此时高压腔11内作用在柱塞装置203的阶梯形柱塞2033的大端上的压力克服弹簧2034的推力,压迫弹性密封垫2032及垫片2031将高压通道201与低压通道202隔断,液压油不能从旁通补偿装置20的低压通道201经过高压通道202流入高压腔11内;当增压行程完成后,操纵两位三通阀24,使压缩空气从输入接口1通过残压阀25、两位三通阀24排入大气并保留由残压阀25设定的残压,上缸筒8内的压缩空气压力的突然下降,引起低压腔23产生局部真空,此时具有压力的液压油通过旁通补偿装置20迅速向低压腔23补充,防止产生泄漏,充足的液压油贮存量足够保持长期工作需要,需要时还可以通过加油接口223进行补充,其压力通过压力表225显示;与此同时,高压腔11内的压力也随压缩空气压力的突然下降而突然降低,产生局部真空,此时阶梯形柱塞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液压感压增力驱动装置,由低压腔、高压腔、上活塞、中隔密封装置及工作活塞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中隔密封装置上设有旁通补偿装置,通过贮液贮能装置接口与贮液贮能装置、残压阀、两位三通阀连接后连接到动力源上,下缸筒内设有脱模回位装置,工作活塞上部设有活塞用滑圈组合密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沛华
申请(专利权)人:汪沛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