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调节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6391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调节锁,利用壳体、轴、联结头、弹力装置把整个机构联接起来,套在壳体内的空心轴和壳体之间构成密封的油腔,空心轴上有油腔活塞,油腔活塞两侧有过油孔,油路油门由钢珠锁住。可以通过控制杆开启和锁住油路油门,以调节液压锁长短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无级调节,承载力可达13348N,用途广,寿命大于2万次循环,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操作灵活、安全可靠,适用于民航、汽车、船舶座椅和靠背等的调节。(*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液压调节锁,属于液压控制系统装置,适用于民航座椅、高级客车的座椅、游艇座椅的靠背和脚靠的调节。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座椅靠背调节器,一般采用机械形式。这种调节器的调节特点是通过搬动操作手柄,使调节器齿轮处于放松状态,通过外力调节靠背,使其处于满意的角度,松开手柄,齿轮固定,使靠背固定。这种调节装置存在有承载能力小,使用寿命短,对安装要求较高、调节不便等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服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大、重量轻体积小、安装方便、操作灵活、使用寿命长的无级调节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利用外壳、轴、联接头、弹力装置把整个机构联接起来;锁体内两油腔之间有一个油门。控制其连通与封闭,油门由钢珠控制。通过操作控制杆打开油门,两端油腔连通,用外力压弹力装置,就可以调节液压锁的长短,以致满意的角度,松开操作控制杆,使钢珠锁上油门,两端油腔固定,液压锁不能调节,被调节物体固定在某一位置。本技术壳体外有联结头,用以连接需调节的物体;壳体外套有弹力装置、套筒、行程卡环,以连接壳体和空心轴;空心轴装在壳体内,壳体和空心轴之间构成油腔;油腔上下端由密封套密封;空心轴上有油腔活塞,油腔活塞位于油腔内,油腔活塞两侧有过油孔,过油孔与油腔、空心轴的中心孔连通;空心轴的中心孔中穿有控制杆,控制杆和中心孔与空心轴下端中空腔内的弹簧、钢珠相顶,用钢珠来开启和封锁油路油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述图1中,液压调节锁由联接头1和壳体2螺纹联接,壳体2和密封螺栓3螺纹联接,密封圈4装在密封螺栓3中,档圈5装在壳体2上,起阻挡垫圈6的作用;大弹簧8装在外壳2壳不紧靠垫圈和套筒卡28,密封圈9装在油腔密封头10中,密封头10装在轴24中紧靠油腔顶栓36;密封圈11装在内密封头29中,通油套12装在轴24中紧靠内密封头29;密封套37、密封圈7、密封圈38、密封套14、密封圈13、密封圈15在壳体2和轴24之间密封油腔,密封套37一端紧靠密封圈39,一端紧靠油腔;行程卡片16装在行程卡环25上,塑料套筒17套在套筒卡28和挡片18外,螺母19装在轴24上起定位作用。密封垫圈20、密封圈21装在轴24头上紧靠堵头22,轴24为一空心轴贯穿整个机构,中间套控制杆23,行程卡环25套在空心轴24外面,紧靠套筒卡28和挡片18,尼龙垫圈26装在空心轴24外表和壳体内表面,紧靠套筒卡28和挡圈40,套筒卡28装在壳体2外表和塑料套筒17内表,空心轴24中部有内密封头29,内密封头29中间套控制杆23并紧靠通油套12和弹簧套35。保护圈30、密封圈31装在轴的油腔活塞中,紧靠壳体内表面,起两端油腔之间的密封作用。钢珠座33和钢球32紧靠内密封头29同轴24中心孔及控制杆23相顶起油门作用,钢球座33紧靠钢球32和小弹簧34,小弹簧34套在弹簧套35中,紧靠钢球座33和油腔顶柱36,油腔顶柱36套在空心轴24中紧靠油腔密封头10、弹簧34和弹簧套35;密封套37装在轴24外表,一端紧靠密封圈39,一端紧靠油腔,挡圈40装在壳体2上紧靠尼龙垫圈36,起定位作用。图2中,空心轴24和壳体2之间为密封的油腔41,轴24上有油腔活塞42,油腔活塞42两侧有与油腔41、轴24中心孔45连通的过油孔43、44;轴24下端中空腔46内有弹簧套35,弹簧套35内有弹簧34、钢珠32;控制杆23和中心孔45与弹簧34、钢珠32相顶,以封锁和开启油腔油路油门。通过控制杆23按下钢珠32,过油孔43、44通过中心孔45和控制杆23的间隙使上下油腔的油路接通,使用外力压缩大弹簧8,带动轴24的油腔活塞42在油腔内的位移来调整两边油腔,以达到满意的要求,松开控制杆23,小弹簧34力使钢珠32重新锁上油门,两端油腔固定,液压锁不能调节,从而使物体固定。上述实施例的主要性能指标为最大伸长状态长度268±1mm,最大轮廓外径不大于40mm,最大行程30mm,极限载荷13348N(压力),最大伸长状态输出力156N,最大压缩状态输出力392N,操纵杆动作力10~15N,行程间隙不大于0.2mm,重量0.37公斤,使用寿命不小于2万次工作循环飞行9000区行小时。使用时,将本技术联接头与被调物体(椅背)相连。操纵控制杆顶动油门,使其打开后,两油腔连通,乘员用背部靠压椅背,在椅背后倾的同时强迫调节锁缩短,当椅背角度满意后,松开控制杆,油门复原,两油腔封闭,调节锁长度固定,从而使椅背固定;若需向前调节椅背,首先打开油门,乘员背部离开椅背,调节锁的大弹簧迫使锁体伸长推动椅背转动,当椅背角度满意后,松开控制杆,靠背锁锁定,使椅背固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抗载力大,本技术的最大承载力为13348N,而现有技术的最大承载力为960N。2、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3、操纵灵活、安全可靠,因本技术的调节属液压无级调节,而现有技术属机械的有级调节。4、用途广,寿命长,本技术可用于民航座椅,汽车座椅,船舶座椅,寿命大于20000次循环,而现有技术仅能用在汽车座椅上。5、附加值高,因本技术属于高技术产品,而现有技术属劳动密集型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调节锁,其特征在于壳体(2)外有联结头(1)、连接壳体(2)和中空轴(24)的弹力装置(8)、塑料套筒(17)、行程卡环(25);套在壳体(2)内的空心轴(24)和壳体(2)之间构成密封的油腔(41),空心轴(24)上有油腔活塞(42),油腔活塞(42)两侧有与油腔、空心轴(24)的中心孔(45)连通的过油孔(43、44);轴(24)内穿有控制杆(23),控制杆(23)和中心孔(45)与轴(24)下端中空腔(46)内的弹簧、钢珠相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锁,其特征在于轴(24)和壳体(2)之间的密封为密封圈(4)装在密封螺栓(3)中,密封螺栓(3)装在壳体(2)下端内壁上;油腔(40)两端分别有下密封套(37)、上密封套(14),上、下密封套(37、14)内分别有密封圈(7、38、13、15)。下密封套(37)一端有尼龙垫圈(39)、密封螺栓(3),上密封套(14)一端有定位套筒(27)。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油腔活塞(41)中有密封圈(31),密封保护圈(3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空心轴(24)下端有油腔密封头(10),油腔密封头(10)中有密封圈(9),空心轴(24)上端有堵头(22),堵头(22)内有密封垫圈(20),密封圈(2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控制杆(23),其下端外套有内密封头(29),内密封头(29)中有密封圈(11)。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调节锁,利用壳体、轴、联结头、弹力装置把整个机构联接起来,套在壳体内的空心轴和壳体之间构成密封的油腔,空心轴上有油腔活塞,油腔活塞两侧有过油孔,油路油门由钢珠锁住。可以通过控制杆开启和锁住油路油门,以调节液压锁长短并固定。本技术为无级调节,承载力可达13348N,用途广,寿命大于2万次循环,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操作灵活、安全可靠,适用于民航、汽车、船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调节锁,其特征在于壳体(2)外有联结头(1)、连接壳体(2)和中空轴(24)的弹力装置(8)、塑料套筒(17)、行程卡环(25);套在壳体(2)内的空心轴(24)和壳体(2)之间构成密封的油腔(41),空心轴(24)上有油腔活塞(42),油腔活塞(42)两侧有与油腔、空心轴(24)的中心孔(45)连通的过油孔(43、44);轴(24)内穿有控制杆(23),控制杆(23)和中心孔(45)与轴(24)下端中空腔(46)内的弹簧、钢珠相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言于胜钧张美玲王勇杨建超朱勤华
申请(专利权)人:航空航天部六一零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