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焙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33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焙烧炉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卧式焙烧炉,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焙烧炉主体,所述焙烧炉主体上设有入砂口,还包括倾斜管、漏斗和搅拌组件,所述倾斜管的低端处与入砂口连通,高端处与漏斗连通,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搅拌桨和手轮,所述搅拌轴转动连接于漏斗侧壁靠近倾斜管的一端,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处于漏斗内并连接搅拌桨,另一端处于漏斗外并连接手轮;这种卧式焙烧炉在加砂时,旧砂不需要通过风泵产生负压就能够进入到炉内,节省能源。

Horizontal calc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焙烧炉
本技术涉及焙烧炉的
,特别涉及一种卧式焙烧炉。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铸件生产国家。据统计:每生产1t铸件要排放1t废砂,并且要加入1t新砂,而我国铸造厂的现状是:铸造车间的旧砂排放量占固体废物总排放量首位达70%之多。因此,对旧砂进行再生回用,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新砂资源,减少旧砂抛弃引起的环境污染,还可节省成本,减少新砂的购置费和运输费,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旧砂再生已成为现代化铸造车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旧砂再生的方法很多,根据其再生原理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干法再生、湿法再生、热法再生及化学法再生。其中焙烧炉是热法再生的主要设备,其结构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再生砂的质量。公告号为CN20364930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焙烧炉,包括支脚及与所述支脚固定连接的炉体,所述炉体的外部设有紧箍框;沿所述炉体的内侧壁设有耐火砖层,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一次风系统,所述炉体的顶部密封连接有炉顶盖,所述炉顶盖上固定安装有热交换器;所述炉体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加热器。所述炉体具有炉门及出砂口,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下部设有扒渣孔门。这种焙烧炉虽然能够对旧砂进行高温焙烧,但是在加砂时,通常通过风泵产生负压将旧砂送入到炉内,导致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焙烧炉,在加砂时,旧砂不需要通过风泵产生负压就能够进入到炉内,节省能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卧式焙烧炉,包括焙烧炉主体,所述焙烧炉主体上设有入砂口,还包括倾斜管、漏斗和搅拌组件,所述倾斜管的低端处与入砂口连通,高端处与漏斗连通,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搅拌桨和手轮,所述搅拌轴转动连接于漏斗侧壁靠近倾斜管的一端,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处于漏斗内并连接搅拌桨,另一端处于漏斗外并连接手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砂时,将旧砂投入到漏斗内,旧砂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入到倾斜管内,并通过倾斜管进入到焙烧炉主体内,整个加砂过程不需要通过风泵产生负压就能够进入到焙烧炉主体内,节省能源;若旧砂将倾斜管的管口堵塞,通过转动手轮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搅拌桨转动,搅拌桨在转动过程中对堵塞在倾斜管管口处的旧砂进行搅拌,使旧砂松动,从而使旧砂顺利的进入到倾斜管内,进而使旧砂顺利的进入到焙烧炉主体内。进一步设置:所述搅拌桨至少设置为三个,且搅拌桨在搅拌轴上相互错开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搅拌桨在搅拌轴上相互错开设置,能够增大搅拌桨的搅拌范围,从而能够尽快将堵塞的旧砂松动,使旧砂顺利流入到倾斜管内。进一步设置: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横杆和搅拌竖杆,搅拌横杆和搅拌竖杆相互交叉设置,所述搅拌竖杆连接于搅拌轴,所述搅拌竖杆背离搅拌轴的一端设置为尖锐状,所述搅拌横杆的两端均设置为尖锐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桨转动过程中,搅拌桨的尖锐部分抵触到旧砂,从而实现对旧砂进行松动的目的,且搅拌横杆和搅拌竖杆交叉设置,能够增大搅拌桨的搅拌面积,进一步加快堵塞的旧砂的松动速度。进一步设置:所述搅拌竖杆上还设有切割刀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割刀片随着搅拌竖杆一起转动,切割刀片将力作用在旧砂上,从而更进一步加快堵塞的旧砂的松动速度。进一步设置:所述焙烧炉主体上连接有支架和阶梯架,所述阶梯架处于手轮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踩到阶梯架上对手轮进行转动,避免手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较大,工作人员难以接触到手轮。进一步设置:所述漏斗为透明塑料漏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漏斗设置为透明塑料漏料,工作人员能够随时观察到旧砂的下落情况,若旧砂堵塞在倾斜管管口,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进一步设置:所述漏斗上可拆卸连接有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旧砂进行高温焙烧结束后,将盖板盖在漏斗上,避免其他杂质通过漏斗和倾斜管进入到焙烧炉主体内,避免杂质的存在影响下次焙烧的效果。进一步设置:所述漏斗上设有导向槽,所述盖板上设有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与导向槽滑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盖板时,将导向轨插入到导向槽内,推动盖板,使导向轨沿着导向槽滑动,从而为盖板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避免盖板的位置发生偏移,导致盖板与漏斗之间出现空隙。进一步设置:所述盖板上设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便于拿取盖板,为拿取盖板提供了施力点。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加砂时,将旧砂投入到漏斗内,旧砂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入到倾斜管内,并通过倾斜管进入到焙烧炉主体内,整个加砂过程不需要通过风泵产生负压就能够进入到焙烧炉主体内,节省能源;2、若旧砂将倾斜管的管口堵塞,通过摇动手轮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搅拌桨转动,搅拌桨在转动过程中对堵塞在倾斜管管口处的旧砂进行搅拌,使旧砂松动,从而使旧砂顺利的进入到倾斜管内,进而使旧砂顺利的进入到焙烧炉主体内;3、在对旧砂进行高温焙烧结束后,将盖板盖在漏斗上,避免其他杂质通过漏斗和倾斜管进入到焙烧炉主体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搅拌组件与漏斗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用于体现导向轨与把手之间位置关系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搅拌轴与搅拌桨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背包箱一与焙烧炉主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焙烧炉主体;2、倾斜管;3、漏斗;4、搅拌组件;41、搅拌轴;42、搅拌桨;421、搅拌横杆;422、搅拌竖杆;43、手轮;5、支架;6、盖板;7、导向槽;8、导向轨;9、把手;10、阶梯架;11、切割刀片;12、背包箱一;13、背包箱二;14、连接管;15、第一接管;16、第二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卧式焙烧炉,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焙烧炉主体1、倾斜管2、漏斗3和搅拌组件4。如图1和图3所示,焙烧炉主体1上连接有支架5,用于支撑焙烧炉主体1,焙烧炉主体1上开设有入砂口,倾斜管2的低端处与入砂口连通,高端处与漏斗3连通,漏斗3为透明塑料漏斗3,以便随时观察旧砂的下落情况,漏斗3上可拆卸连接有盖板6,漏斗3上设有导向槽7,盖板6上设有导向轨8,导向轨8与导向槽7滑动配合,以便对盖板6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盖板6背离到导向轨8的一侧设有把手9,以便拿取盖板6。如图1和图2所示,搅拌组件4包括搅拌轴41、搅拌桨42和手轮43,搅拌轴41转动连接于漏斗3侧壁靠近倾斜管2的一端,搅拌轴41的一端处于漏斗3内并连接搅拌桨42,搅拌轴41的另一端处于漏斗3外并连接手轮43,焙烧炉主体1上设有阶梯架10,阶梯架10处于手轮43下方。如图4所示,搅拌桨42至少设置为三个,且搅拌桨42在搅拌轴41上相互错开设置,以便增大搅拌面积,每个搅拌桨42均包括搅拌横杆421和搅拌竖杆422,搅拌横杆421和搅拌竖杆422相互交叉垂直设置,搅拌竖杆422连接于搅拌轴41,搅拌竖杆422背离搅拌轴41的一端设置为尖锐状,搅拌竖杆422的侧壁上设有切割刀片11,搅拌横杆421的两端均设置为尖锐状,本实施例中,搅拌桨42设置为三个,搅拌横杆421和搅拌竖杆422之间焊接,搅拌竖杆422与搅拌轴41之间焊接。如图1和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焙烧炉,包括焙烧炉主体(1),所述焙烧炉主体(1)上设有入砂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倾斜管(2)、漏斗(3)和搅拌组件(4),所述倾斜管(2)的低端处与入砂口连通,高端处与漏斗(3)连通,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搅拌轴(41)、搅拌桨(42)和手轮(43),所述搅拌轴(41)转动连接于漏斗(3)侧壁靠近倾斜管(2)的一端,所述搅拌轴(41)的一端处于漏斗(3)内并连接搅拌桨(42),另一端处于漏斗(3)外并连接手轮(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焙烧炉,包括焙烧炉主体(1),所述焙烧炉主体(1)上设有入砂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倾斜管(2)、漏斗(3)和搅拌组件(4),所述倾斜管(2)的低端处与入砂口连通,高端处与漏斗(3)连通,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搅拌轴(41)、搅拌桨(42)和手轮(43),所述搅拌轴(41)转动连接于漏斗(3)侧壁靠近倾斜管(2)的一端,所述搅拌轴(41)的一端处于漏斗(3)内并连接搅拌桨(42),另一端处于漏斗(3)外并连接手轮(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42)至少设置为三个,且搅拌桨(42)在搅拌轴(41)上相互错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42)包括搅拌横杆(421)和搅拌竖杆(422),搅拌横杆(421)和搅拌竖杆(422)相互交叉设置,所述搅拌竖杆(422)连接于搅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梓晖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康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