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旧砂再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37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旧砂再生机,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筒盖,所述筒体的内底壁上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内底壁上连接有限制筒,所述限制筒与转动筒的侧壁形成脱膜腔,所述脱膜腔与转动筒之间连接有脱膜组件,所述脱膜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脱膜电机、转杆、搅拌柱和刮条,筒盖上连接有转板,所述筒盖上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转板,所述脱膜电机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脱膜电机连接在转板上,所述转杆连接在脱膜电机上,所述搅拌柱连接在转杆上,所述搅拌柱位于脱膜腔内,所述刮条在搅拌柱上设置若干条,所述筒体上连接有驱动转动筒转动的转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再生机适应性的效果。应性的效果。应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旧砂再生机


[0001]本技术涉及覆膜砂再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旧砂再生机。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铸件大国,其中砂型铸造占80%至90%。每生产1t合格铸件会消耗1.3t~1.5t新砂,同时产生相同数量的旧砂,我国优质矿砂资源匮乏,新砂的过度开采已经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所以利用旧砂回收处理,使旧砂恢复其铸件性能,代替新砂使用不仅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节约经济投入、提高铸件的质量,故旧砂再生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利用机械物理破碎旧砂的方法最为环保,现有再生机的运作方式是将旧砂加速到一定速度后去撞击物体,使旧砂颗粒表面的膜破裂并脱落,脱膜的效果取决于旧砂的速度,现有的再生机功能单一,只能应对一种工艺要求的旧砂进行脱膜,如果对不同工艺要求的旧砂进行脱膜,速度太快则容易将沙粒也打碎,速度太慢则旧砂脱膜不够均匀,使再生机在实用上有了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再生机的适应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旧砂再生机。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旧砂再生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旧砂再生机,包括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筒盖,所述筒体的内底壁上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顶部开口设置,所述转动筒的内底壁上连接有限制筒,所述限制筒与所述转动筒的侧壁形成脱膜腔,所述脱膜腔与所述转动筒之间连接有脱膜组件,所述脱膜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脱膜电机、转杆、搅拌柱和刮条,所述筒盖上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筒盖上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板,所述脱膜电机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脱膜电机绕着所述筒体的圆心均布,所述脱膜电机连接在所述转板上,所述转杆在每个所述脱膜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同轴连接一个,所述搅拌柱连接在所述转杆远离所述脱膜电机的一端,所述搅拌柱位于所述脱膜腔内,所述刮条在所述搅拌柱的圆弧表面上设置若干条,所述筒体上连接有驱动所述转动筒转动的转动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给旧砂脱膜时,工作人员启动脱膜电机,使转杆转动,带动搅拌柱转动,使刮条撞击旧砂,随后启动驱动电机,使转板转动,带动所有搅拌柱绕着转筒的圆心转动,随后利用转动组件驱动转动筒反向转动,加强了再生机的脱膜强度,实现了旧砂脱模的效果。工作人员利用转动电机带动所有搅拌柱绕着筒体的圆心转动,使再生机实现了对旧砂的脱膜,再利用转动组件使转动筒反向转动,使旧砂利用相反方向的加速度撞击搅拌柱,可以使更高强度要求的旧砂脱膜,以便适应不同工艺要求的旧砂脱膜需求,提高了再生机的适应性。
[0008]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传动带和转动轴,所述
转动电机连接在所述筒体上,所述主动带轮连接在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架上,且位于所述转动筒的轴线上,所述转动筒与所述转动轴可拆卸连接,所述从动带轮连接在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转动筒的一端,所述传动带连接在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启动转动电机,使主动带轮转动,带动从动带轮转动,使转动轴转动,实现了转动筒转动的效果。
[0010]可选的,所述主动带轮的直径小于所述从动带轮的直径。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转动筒在旧砂脱膜后方便取出,转动筒在安装上无法被限位锁定,故转动筒的转速不可过高,否则由于离心率的影响,转动筒容易移出安装工位。主动带轮小于从动带轮,可以实现降低转动筒转速的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转动筒的底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矩形状设置,所述转动轴靠近所述转动筒的一端开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利用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实现了转动轴带动转动筒转动的效果。
[0014]可选的,所述转动筒的内壁上连接有第一引导环,所述限制筒的外壁上连接有第二引导环,所述第一引导环和所述第二引导环均倾斜设置,从所述转动筒的底部至所述筒盖方向,所述第一引导环与所述第二引导环之间的半径差逐渐变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引导环与第二引导环配合,使位于脱膜腔内的旧砂呈现向搅拌柱位置移动的趋势,可以使搅拌柱尽可能多地将脱膜腔内的旧砂脱膜,提高了再生机的脱膜效果。
[0016]可选的,所述转动架的顶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靠近所述转动筒的顶壁上开有转动槽,所述转动筒的底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与所述转动筒同轴设置,所述转动环滑动配合在所述转动槽内,所述转动环靠近所述转动架的底壁上连接有若干钢珠滚轮,所述钢珠滚轮抵触所述转动槽的槽底。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动槽与转动环的滑动配合来限制转动筒的转动,并利用钢珠滚轮减小转动环与转动槽之间的摩擦力,使转动筒转动地更加顺畅。
[0018]可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倾斜角。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角用于方便限位块放进限位槽内,提高了转动筒的安装效率。
[0020]可选的,所述限制筒的顶部连接有帽壳,所述帽壳呈圆锥状设置,所述帽壳的尖端朝向所述筒盖。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帽壳用于引导旧砂均匀地进入脱膜腔内各个位置,使旧砂快速均匀脱膜,提高了旧砂的脱膜效率。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当需要给旧砂脱膜时,工作人员启动脱膜电机,使转杆转动,带动搅拌柱转动,使刮条撞击旧砂,随后启动驱动电机,使转板转动,带动所有搅拌柱绕着转筒的圆心转动,随后利用转动组件驱动转动筒反向转动,加强了再生机的脱膜强度,实现了旧砂脱模的效果。工作人员利用转动电机带动所有搅拌柱绕着筒体的圆心转动,使再生机实现了对旧砂的脱膜,再利用转动组件使转动筒反向转动,使旧砂利用相反方向的加速度撞击搅拌柱,可
以使更高强度要求的旧砂脱膜,以便适应不同工艺要求的旧砂脱膜需求,提高了再生机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旧砂再生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再生机的俯视图。
[0026]图3是图2中A

A剖视图。
[0027]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筒体;11、筒盖;111、转板;12、转动架;13、限位环;2、转动筒;21、转动环;211、钢珠滚轮;22、限制筒;221、帽壳;23、第一引导环;24、第二引导环;25、限位块;3、脱膜组件;31、驱动电机;32、脱膜电机;33、转杆;34、搅拌柱;35、刮条;4、转动组件;41、转动电机;42、主动带轮;43、从动带轮;44、传动带;45、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旧砂再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筒盖(11),所述筒体(1)的内底壁上连接有转动架(12),所述转动架(12)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筒(2),所述转动筒(2)顶部开口设置,所述转动筒(2)的内底壁上连接有限制筒(22),所述限制筒(22)与所述转动筒(2)的侧壁形成脱膜腔,所述脱膜腔与所述转动筒(2)之间连接有脱膜组件(3),所述脱膜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脱膜电机(32)、转杆(33)、搅拌柱(34)和刮条(35),所述筒盖(11)上转动连接有转板(111),所述筒盖(11)上连接有驱动电机(31),所述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板(111),所述脱膜电机(3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脱膜电机(32)绕着所述筒体(1)的圆心均布,所述脱膜电机(32)连接在所述转板(111)上,所述转杆(33)在每个所述脱膜电机(32)的输出轴上均同轴连接一个,所述搅拌柱(34)连接在所述转杆(33)远离所述脱膜电机(32)的一端,所述搅拌柱(34)位于所述脱膜腔内,所述刮条(35)在所述搅拌柱(34)的圆弧表面上设置若干条,所述筒体(1)上连接有驱动所述转动筒(2)转动的转动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砂再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4)包括转动电机(41)、主动带轮(42)、从动带轮(43)、传动带(44)和转动轴(45),所述转动电机(41)连接在所述筒体(1)上,所述主动带轮(42)连接在所述转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上,所述转动轴(45)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架(12)上,且位于所述转动筒(2)的轴线上,所述转动筒(2)与所述转动轴(45)可拆卸连接,所述从动带轮(43)连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梓晖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康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