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注塑机上使用的两次顶出模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95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具装置领域,尤指一种卧式注塑机上使用的两次顶出模具机构。通过第一顶针板组和第二顶针板组一侧设有倒钩组件,该倒钩组件包括第一下顶针板上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二上顶针板上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由横段和竖段组成“7”型的扣机,第一凹槽内设有与扣机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滑块包括位于第一凹槽内的横部,横部连接伸入第二凹槽内的竖部,以及竖部底端连接的倒钩部,该倒钩部顶面与横段底面接触;所述模脚靠近横部处设有供横部容纳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顶面为斜面,横部伸入第一容纳槽的顶端设有与斜面配合的斜坡;使一种卧式注塑机上使用的两次顶出模具机构能够实现二次顶出。

A Twice Ejection Mold Mechanism Used in Horizontal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注塑机上使用的两次顶出模具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装置领域,尤指一种卧式注塑机上使用的两次顶出模具机构。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目前在生产一些产品过程中,产品单独使用顶针或推板不能一次性使产品脱离模具或一次性顶出会造成产品变形破裂等情况下,这样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以二次顶出的一种卧式注塑机上使用的两次顶出模具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卧式注塑机上使用的两次顶出模具机构,包括底板、动模垫板和注塑机顶杆,底板与动模垫板之间通过模脚连接,该底板、动模垫板和模脚之间围成工作空间;所述工作空间内的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顶针板组和第二顶针板组,第一顶针板组包括第一上顶针板和第一下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组包括第二上顶针板和第二下顶针板;所述注塑机顶杆依次贯穿底板和第二顶针板组并顶住第一顶针板组;所述第一顶针板组和第二顶针板组一侧设有倒钩组件,该倒钩组件包括第一下顶针板上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二上顶针板上设置的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由横段和竖段组成“7”型的扣机,第一凹槽内设有与扣机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滑块包括位于第一凹槽内的横部,横部连接伸入第二凹槽内的竖部,以及竖部底端连接的倒钩部,该倒钩部顶面与横段底面接触;所述模脚靠近横部处设有供横部容纳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顶面为斜面,横部伸入第一容纳槽的顶端设有与斜面配合的斜坡。所述第二下顶针板上设有容纳倒钩部的第二容纳槽,该第二容纳槽与第二凹槽连通。所述横部远离斜坡的一端设有弹簧,该弹簧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凹槽侧壁面上。所述第一上顶针板与第二下顶针板之间以及第二上顶针板与第二下顶针板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扣机的竖段底端插入第二下顶针板内并由螺栓连接。所述滑块顶面的T型头两端架设在两压板上,该压板均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上顶针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注塑机顶杆穿过第二顶针板组并且其驱动端与第一顶针板组固定连接,因此注塑机顶杆的移动将会带动第一顶针板组移动,又由于在初始位置时第一顶针板组与第二顶针板组通过倒钩组件连接,因此此时第一顶针板组的移动将会带动第二顶针板组移动;倒钩组件中通过滑块的倒钩部勾住扣机,从而带动第二顶针板组移动;通过设置斜面,当滑块的横部抵住斜面时,斜面会对其产生一下向外推动的推力,以将横部从第一容纳槽中推出,又由于横部与倒钩部是一个整体,横部的推出将会带动倒钩部从扣机内退出,从而实现在分开位置对扣机的松开,这样注塑机顶杆继续向前推动时,由于第一顶针板组不再与第二顶针板组连接,因此注塑机顶杆只会带动第一顶针板组继续移动从而到达最终位置,整个过程通过第一顶针板组和第二顶针板组实现二次顶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维修等特点。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初始位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开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最终位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滑块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底板,2为动模垫板,3为模脚,4为工作空间,5为第一顶针板组,6为第二顶针板组,7为第一上顶针板,8为第一下顶针板,9为第二上顶针板,10为第二下顶针板,11为第一安装孔,12为第二安装孔,13为注塑机顶杆,14为第一凹槽,15为第二凹槽,16为扣机,17为横部,18为竖部,19为倒钩部,20为第二容纳槽,21为第一容纳槽,22为斜面,23为斜坡,24为弹簧,25为压板,26为滑块。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4所示,一种卧式注塑机上使用的两次顶出模具机构,包括底板1、动模垫板2和注塑机顶杆,底板与动模垫板之间通过模脚3连接,该底板、动模垫板和模脚之间围成工作空间4;所述工作空间内的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顶针板组5和第二顶针板组6,第一顶针板组包括第一上顶针板7和第一下顶针板8,第二顶针板组包括第二上顶针板9和第二下顶针板10;通过所述注塑机顶杆13依次贯穿底板和第二顶针板组并顶住第一顶针板组,所述第二顶针板组中央设有供注塑机顶杆穿过的第一安装孔11,底板中央设有供注塑机顶杆穿过的第二安装孔12;所述第一顶针板组和第二顶针板组一侧设有倒钩组件,该倒钩组件包括第一下顶针板上设置的第一凹槽14,第二上顶针板上设置的第二凹槽15,该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由横段和竖段组成“7”型的扣机16,第一凹槽内设有与扣机配合使用的滑块26;所述滑块包括位于第一凹槽内的横部17,横部连接伸入第二凹槽内的竖部18,以及竖部底端连接的倒钩部19,该倒钩部顶面与横段底面接触;所述模脚靠近横部处设有供横部容纳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顶面为斜面,横部伸入第一容纳槽的顶端设有与斜面22配合的斜坡23。如图3为工作状态(工作状态为卧式)示意图,由于注塑机顶杆穿过第二顶针板组并且其驱动端与第一顶针板组固定连接,因此注塑机顶杆的移动将会带动第一顶针板组移动,又由于在初始位置时第一顶针板组与第二顶针板组通过倒钩组件连接,因此此时第一顶针板组的移动将会带动第二顶针板组移动;倒钩组件中通过滑块的倒钩部勾住扣机,从而带动第二顶针板组移动;通过设置斜面,当滑块的横部抵住斜面时,斜面会对其产生一下向外推动的推力,以将横部从第一容纳槽中推出,又由于横部与倒钩部是一个整体,横部的推出将会带动倒钩部从扣机内退出,从而实现在分开位置对扣机的松开,这样注塑机顶杆继续向前推动时,由于第一顶针板组不再与第二顶针板组连接,因此注塑机顶杆只会带动第一顶针板组继续移动从而到达最终位置,整个过程通过第一顶针板组和第二顶针板组实现二次顶出。所述第二下顶针板上设有容纳倒钩部的第二容纳槽20,该第二容纳槽21与第二凹槽连通。通过设置第二容纳槽以放置倒钩部。所述横部远离斜坡的一端设有弹簧24,该弹簧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凹槽侧壁面上。通过设置弹簧便于横部的复位。所述第一上顶针板与第二下顶针板之间以及第二上顶针板与第二下顶针板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扣机的竖段底端插入第二下顶针板内并由螺栓连接。通过将竖段插入第二下顶针板使得两者连接更牢固。所述滑块顶面的T型头两端架设在两压板25上,该压板均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上顶针板上。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注塑机上使用的两次顶出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动模垫板和注塑机顶杆,底板与动模垫板之间通过模脚连接,该底板、动模垫板和模脚之间围成工作空间;所述工作空间内的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顶针板组和第二顶针板组,第一顶针板组包括第一上顶针板和第一下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组包括第二上顶针板和第二下顶针板;所述注塑机顶杆依次贯穿底板和第二顶针板组并顶住第一顶针板组;所述第一顶针板组和第二顶针板组一侧设有倒钩组件,该倒钩组件包括第一下顶针板上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二上顶针板上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由横段和竖段组成“7”型的扣机,第一凹槽内设有与扣机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滑块包括位于第一凹槽内的横部,横部连接伸入第二凹槽内的竖部,以及竖部底端连接的倒钩部,该倒钩部顶面与横段底面接触;所述模脚靠近横部处设有供横部容纳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顶面为斜面,横部伸入第一容纳槽的顶端设有与斜面配合的斜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注塑机上使用的两次顶出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动模垫板和注塑机顶杆,底板与动模垫板之间通过模脚连接,该底板、动模垫板和模脚之间围成工作空间;所述工作空间内的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顶针板组和第二顶针板组,第一顶针板组包括第一上顶针板和第一下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组包括第二上顶针板和第二下顶针板;所述注塑机顶杆依次贯穿底板和第二顶针板组并顶住第一顶针板组;所述第一顶针板组和第二顶针板组一侧设有倒钩组件,该倒钩组件包括第一下顶针板上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二上顶针板上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由横段和竖段组成“7”型的扣机,第一凹槽内设有与扣机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滑块包括位于第一凹槽内的横部,横部连接伸入第二凹槽内的竖部,以及竖部底端连接的倒钩部,该倒钩部顶面与横段底面接触;所述模脚靠近横部处设有供横部容纳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顶面为斜面,横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密优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