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314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包含设在一封装体内的控制单元、整流单元、第一开关元件;整流单元的两电源输入端、一正电源输出端和一负电源输出端分别电连接封装体上的两交流电源接脚及直流电源接脚、接地接脚;第一开关元件的一第一端、第二端分别和封装体的开关元件接脚连接,控制单元的一第一控制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控制单元的一电流检测输入端连接封装体上的其中一开关元件接脚,通过封装技术整合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主要电晶体及电路,降低整体电路的元件数量,简化设计,提高整体电路的可靠性。

Primary Side Integrated Circuit Module of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模组,尤指一种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
技术介绍
电源转换器是多数电子装置必须配备的基础电路,所述电源转换器将一固定的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转换为所述电子装置的负载电路的额定输入电压,以供所述电子装置使用。如图9所示是一常见的电源转换器,一般来说包含一一次侧电路41、一二次侧电路42、一变压器43,所述一次侧电路41包含一交流输入端ACinput、一整流器411、一控制单元412、一开关元件413及缓冲电路414等,所述二次侧电路42的一直流输出端DCoutput供电连接一负载电路。在高电压且高频切换的电压转换器中,因线路本身及各个电路元件的寄生及杂散元件所产生的高频杂讯是不可避免的,所述高频杂讯可能使得输出不稳定,或造成电子元件的损坏,因此如何经由最佳化电路板上的元件设置位置及布线以降低高频杂讯的产生是电路设计中必要的考量要件。进一步来说,当电路中元件数量庞大或电连接复杂,而电路板的面积大小又受到整体装置规格的限制时,往往难以达到优良的布线设计以降低高频杂讯的干扰,且技术人员在进行元件的焊接时的困难度也会提升,造成电路成品的良率降低。因此现有技术的电源转换器组势必须进行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主要目的提供一种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其将电源供应器中一次侧的主要半导体元件整合于一体,以减少元件与接脚数量,进而提升电路模组可靠性、降低焊接成本。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使前述电源供应器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包括:一封装体,设有两交流电源接脚、一直流电源接脚、两开关元件接脚;一整流单元,设在所述封装体内,所述整流单元具有两电源输入端、一正电源输出端和一负电源输出端,所述两电源输入端分别和所述封装体上的两交流电源接脚电连接;所述正电源输出端和所述封装体的直流电源接脚电连接;一第一开关元件,设在所述封装体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一端、第二端分别和所述封装体的两开关元件接脚电连接;一控制单元,设在所述封装体内,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一第一控制输出端、一电流检测端;所述第一控制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所述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封装体上的其中一开关元件接脚。所述集成电路模组提供作为一电源供应转换器的一次侧主要电路连接使用,所述整流单元经由所述二交流电源接脚接收一交流电源经整流后由所述正电源输出端输出,所述正电源输出端供电连接一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其中一端,所述负电源输出端经由所述接地接脚电连接一接地端。所述两开关元件接脚的其中一开关元件接脚供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的另一端,另一开关元件接脚供经由一电阻电连接所述接地端。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流检测端则经由电连接所述开关元件接脚以接收一检测讯号,据以产生一第一控制讯号,并由所述第一控制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一控制讯号。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经由所述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一控制讯号并调控一导通周期,使得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提供一输出端一稳定的输出电压。本技术的集成电路模组整合了一电源供应器一次侧的主要电路元件,包含整流单元、控制单元及开关元件,通过模组化主要的电晶体元件并通过封装技术的整合,相较以分别的各电路元件进行电性连接形成的电源电路而言电路稳定性高。所述集成电路模组体积微小且成本低廉,对于整体电源供应器电路而言,则大幅减少外接电路元件数量,使得电压转换电路的其他电路元件的设置也更为宽裕,拥有更良好的电路设计弹性,并降低电路焊接成本,也降低元件连接不良的机率,提升整体电压转换电路的稳定性及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的方块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的应用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第四及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的应用电路示意图。图9为习知电源供应器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包括一封装体10、一整流单元21、一第一开关元件22及一控制单元23。所述整流单元21、第一开关元件22及控制单元23均是设在所述封装体10内。所述封装体10设有两交流电源接脚11、12、一直流电源接脚13、一接地接脚14、两开关元件接脚15、16。所述整流单元21具有两电源输入端、一正电源输出端和一负电源输出端,所述两电源输入端分别和所述封装体10上的两交流电源接脚11、12电连接;所述正电源输出端和所述封装体10的直流电源接脚13电连接,所述负电源输出端和所述接地接脚14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22,所述第一开关元件22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一端、第二端分别和所述封装体10的两开关元件接脚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3具有一第一控制输出端及一电流检测端,所述第一控制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22的控制端,所述电流检测端电连接所述封装体10上的其中一开关元件接脚16。较佳的,所述整流单元21为一全桥整流器。较佳的,所述第一开关元件22是一金氧半场效电晶体(MOSFET),所述第一开关元件22的第一端是金氧半场效电晶体的漏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22的第二端是金氧半场效电晶体的源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22的控制端是金氧半场效电晶体的栅极。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集成电路模组提供作为电源供应转换器的一次侧主要电路连接使用,所述整流单元21由所述二交流电源接脚11、12接收一交流电源AC1、AC2经整流后由所述正电源输出端输出,所述正电源输出端供电连接一变压器30的一次侧绕组的其中一端,所述负电源输出端经由所述接地接脚14电连接一接地端。所述两开关元件接脚15、16的其中一开关元件接脚15供电连接所述变压器30的一次侧绕组N1用于连接所述正电源输出端的一端之外的另一端,另一开关元件接脚16供经由一电阻电连接所述接地端。所述控制单元23的电流检测端则经由电连接所述开关元件接脚16以接收一检测讯号,据以产生一第一控制讯号。并由所述第一控制输出端输出一第一控制讯号,所述第一开关元件22经由所述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一控制讯号并产生一导通周期,使得所述变压器30的二次侧绕组N2提供一输出端Vo一稳定的输出电压。本技术的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整合了一电源供应器的主要电路元件,包含整流单元21、控制单元23及第一开关元件22,通过模组化主要的电晶体元件并通过封装技术的整合,相较以分别的各电路元件进行电性连接形成的电源电路而言电路稳定性高。所述集成电路模组体积微小且成本低廉,对于整体电源供应器电路而言,则大幅减少外接电路元件数量,使得电压转换电路的其他电路元件的设置也更为宽裕,拥有更良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封装体,设有两交流电源接脚、一直流电源接脚、一接地接脚及两开关元件接脚;一整流单元,设在所述封装体内,所述整流单元具有两电源输入端、一正电源输出端和一负电源输出端,所述两电源输入端分别和所述封装体上的两交流电源接脚电连接,所述正电源输出端和所述封装体的直流电源接脚电连接;所述负电源输出端和所述封装体的接地接脚电连接;一第一开关元件,设在所述封装体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一端、第二端分别和所述封装体的两开关元件接脚电连接;一控制单元,设在所述封装体内,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一第一控制输出端、一电流检测端;所述第一控制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所述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封装体上的其中一开关元件接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封装体,设有两交流电源接脚、一直流电源接脚、一接地接脚及两开关元件接脚;一整流单元,设在所述封装体内,所述整流单元具有两电源输入端、一正电源输出端和一负电源输出端,所述两电源输入端分别和所述封装体上的两交流电源接脚电连接,所述正电源输出端和所述封装体的直流电源接脚电连接;所述负电源输出端和所述封装体的接地接脚电连接;一第一开关元件,设在所述封装体内,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一端、第二端分别和所述封装体的两开关元件接脚电连接;一控制单元,设在所述封装体内,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一第一控制输出端、一电流检测端;所述第一控制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所述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封装体上的其中一开关元件接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体内进一步设有一缓冲电路,所述缓冲电路具有一第一节点和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分别和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第二端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体内进一步设有一缓冲电路,所述缓冲电路具有一第一节点和一第二节点;所述封装体进一步包含一缓冲电路接脚,所述缓冲电路的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缓冲电路的第二节点和所述缓冲电路接脚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一次侧集成电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电路是在其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设有依序串接的一二极管、一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莫金兴李金桥叶家安
申请(专利权)人: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