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器对射结构及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62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感应器对射结构及缝纫机,所述感应器对射结构包括多个都与缝纫机中的缝台面板相对固定的感应器、以及固定于缝纫机机头的剪线开关组件,多个感应器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向前送布的送布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剪线开关组件中具有至少一个发射器,所述发射器位于感应器的上方侧、向感应器发射信号;多个感应器中,有两个以上相邻设置的感应器同时接收同一个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本申请中,剪线开关组件内的发射器与多个感应器之间采用一对多的对射式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多个感应器之间的相互干扰的问题,其具有可调节适应性强、结构简单的优点。

A Sensor Counter-fire Structure and Sew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应器对射结构及缝纫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该缝纫机中的感应器对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包缝机中设置有多个与缝台面板相对固定的感应器,感应器和包缝机中的电控模块相连接,电控模块根据感应器的信号判断感应器处是否有缝料(包括缝料前边缘和后边缘)通过,以进行自动起缝、自动抬压脚、自动剪线等一系列的控制。通常,感应器为红外感应器,故需要对应的在包缝机头部安装剪线开关组件,剪线开关组件中设置有数量与感应器数量相同的发射器,多个发射器和多个感应器一一对应,故现有的包缝机中感应器与剪线开关组件中的发射器之间为一对一的对射式结构。但是,多个感应器中,当相邻几个感应器之间的距离较小、靠的比较近时,上述结构会导致感应器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较大,导致各感应器的电压值难以调节至合适值;因此,在缝纫网纱料等特殊面料时,容易出现程序逻辑紊乱、动刀乱下刀砍布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器对射结构,其能够避免感应器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感应器对射结构,包括多个都与缝纫机中的缝台面板相对固定的感应器、以及固定于缝纫机机头的剪线开关组件,多个感应器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向前送布的送布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剪线开关组件中具有至少一个发射器,所述发射器位于感应器的上方侧、向感应器发射信号;多个感应器中,有两个以上相邻设置的感应器同时接收同一个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进一步地,多个感应器呈直线式排布。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器包括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向前送布的送布方向从后至前依次排布的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和第四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和第四感应器都与缝纫机中的电控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和第四感应器都用于剪线控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都固定在缝台面板上,所述第三感应器固定在缝纫机中的针板上,所述第四感应器固定在缝纫机中的定刀上。进一步地,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向前送布的送布方向,所述第一感应器位于缝纫机中针板后边缘的前方侧,所述第四感应器位于缝纫机中针板前边缘的前方侧。进一步地,所述剪线开关组件具有两个发射器,两个发射器分别为从后至前依次排布的第一发射器和第二发射器,所述第一感应器接收第一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所述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和第四感应器同时接收第二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进一步地,所述剪线开关组件具有三个发射器,三个发射器分别为从后至前依次排布的第一发射器、第二发射器和第三发射器,所述第一感应器接收第一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所述第二感应器和第三感应器同时接收第二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所述第四感应器接收第三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进一步地,所述剪线开关组件具有三个发射器,三个发射器分别为从后至前依次排布的第一发射器、第二发射器和第三发射器,所述第一感应器接收第一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所述第二感应器接收第二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所述第三感应器和第四感应器同时接收第三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缝纫机,所述缝纫机中安装有如上所述的感应器对射结构。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感应器对射结构及缝纫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剪线开关组件内的发射器与多个感应器之间采用一对多的对射式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多个感应器之间的相互干扰的问题,其具有可调节适应性强、结构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感应器对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多个发射器与多个感应器之间对射关系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多个发射器与多个感应器之间对射关系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多个发射器与多个感应器之间对射关系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第一感应器2第二感应器3第三感应器4第四感应器5剪线开关组件51第一发射器52第二发射器53第三发射器6缝台面板7针板8定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中安装有感应器对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感应器对射结构包括多个都与缝纫机中的缝台面板6相对固定的感应器、以及固定于缝纫机机头的剪线开关组件5;多个感应器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向前送布的送布方向依次排布、且多个感应器呈前后延伸的直线式排布;所述剪线开关组件5中具有至少一个发射器,所述发射器位于感应器的上方侧、向感应器发射信号;多个感应器中,有两个以上相邻设置的感应器同时接收同一个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故剪线开关组件5中发射器的数量小于感应器的数量。本申请中,剪线开关组件5内的发射器与多个感应器之间采用一对多、至少一对二的对射式结构,能够有效避免短距离上多个感应器之间的相互干扰的问题,其具有可调节适应性强、结构简单的优点。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感应器有四个,四个感应器分别为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向前送布的送布方向从后至前依次排布的第一感应器1、第二感应器2、第三感应器3和第四感应器4,因此,缝料会先后通过第一感应器1、第二感应器2、第三感应器3和第四感应器4;所述第一感应器1、第二感应器2、第三感应器3和第四感应器4都与缝纫机中的电控模块相连接;电控模块根据第一感应器1、第二感应器2、第三感应器3和第四感应器4的信号判断是否有缝料的前边缘或后边缘通过,进而进行一系列自动控制。以第一感应器1为例,当第一感应器1的信号从有到无时,则电控模块判断有缝料的前边缘通过第一感应器1;当第一感应器1的信号从无到有时,则电控模块判断有缝料的后边缘通过第一感应器1。本申请中,电控模块根据第一感应器1的信号进行自动抬压脚、自动起缝等功能的控制;电控模块根据第二感应器2、第三感应器3和第四感应器4的信号进行自动剪线的控制。特别地,由于第三感应器3更加接近于缝纫机中的剪线刀组件,故能够实现短线头的剪线效果。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感应器1和第二感应器2都固定在缝台面板6上,所述第三感应器3固定在缝纫机中的针板7上,所述第四感应器4固定在缝纫机中的定刀8上;当然,所述第三感应器3还可固定在缝台面板6或针板垫块等零部件上。所述定刀8为缝纫机中剪线刀组件中的一个零部件、固定于机壳,所述剪线刀组件还具有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定刀8方向运动的动刀、以及驱动动刀运动的剪线驱动源,所述剪线驱动源与电控模块相连接;当电控模块根据第二感应器2、第三感应器3和第四感应器4控制剪线驱动源动作时,剪线驱动源驱动动刀向靠近定刀8方向运动,使动刀和定刀8咬合,实现自动剪线。另外,沿缝纫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器对射结构,包括多个都与缝纫机中的缝台面板(6)相对固定的感应器、以及固定于缝纫机机头的剪线开关组件(5),多个感应器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向前送布的送布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剪线开关组件(5)中具有至少一个发射器,所述发射器位于感应器的上方侧、向感应器发射信号,其特征在于:多个感应器中,有两个以上相邻设置的感应器同时接收同一个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器对射结构,包括多个都与缝纫机中的缝台面板(6)相对固定的感应器、以及固定于缝纫机机头的剪线开关组件(5),多个感应器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向前送布的送布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剪线开关组件(5)中具有至少一个发射器,所述发射器位于感应器的上方侧、向感应器发射信号,其特征在于:多个感应器中,有两个以上相邻设置的感应器同时接收同一个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器对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感应器呈直线式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器对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包括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向前送布的送布方向从后至前依次排布的第一感应器(1)、第二感应器(2)、第三感应器(3)和第四感应器(4),所述第一感应器(1)、第二感应器(2)、第三感应器(3)和第四感应器(4)都与缝纫机中的电控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器(2)、第三感应器(3)和第四感应器(4)都用于剪线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器对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1)和第二感应器(2)都固定在缝台面板(6)上,所述第三感应器(3)固定在缝纫机中的针板(7)上,所述第四感应器(4)固定在缝纫机中的定刀(8)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器对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缝纫机中送布机构向前送布的送布方向,所述第一感应器(1)位于缝纫机中针板(7)后边缘的前方侧,所述第四感应器(4)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志诚陈细华徐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