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扰流板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07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扰流板,包括空心壳体结构的扰流板本体,扰流板本体的形状与车尾顶部外形相适配,扰流板本体的车身安装面为背面,背面的相对面为正面,正面安装有左装饰板、右装饰板、左侧围总成及右侧围总成,左装饰板和右装饰板位于扰流板本体正面的上边缘处;扰流板本体包括扰流板上本体与扰流板下本体,扰流板上本体与扰流板下本体固定连接,扰流板上本体上表面间隔设置若干个凸起,扰流板上装饰件通过凸起与扰流板上本体固定连接,扰流板上装饰件与扰流板上本体之间通过凸起形成若干个镂空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中间有镂空,打破常规扰流板造型,运动感强烈;装饰板与扰流板本体之间通过胶水粘结,产品之间无需复杂装配结构,装配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扰流板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扰流板。
技术介绍
因为车体一般是一个不规则流线体,车辆将空气分开,空气从车辆四周流过,而当流过车顶后,这部分空气会开始向下流动,而这里气流的流动速度会根据车尾的形状决定,比如车尾为了更加漂亮,所以很多车尾造型都比较陡峭,所以气流速度也会越快,也就会形成如机翼一样的效果得到向上的升力,而后扰流板的作用就是在不增加车体重量的前提下降低车辆行驶中所受到的上升力。具体原因是因为:汽车侧面视图类似于机翼,它的侧面截图上下是不对称的,是底部较平、顶部弯曲。那么它在高速运动时,车的前部也会把气流分隔开来,一部分从车体的上方流过,另一部分从下方流过,这样也使它处在和机翼一样的情形中,导致车体上、下表面的气流速度不一样,即上方的流速大于下方的流速,从而导致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二者的压力差也会形成一个升力,使汽车在高速运动时受力情况就象一个机翼,受到向上的一个升力,而且根据伯努力方程可得车速越大升力也会越大,这样就会减小汽车的抓地力(即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在极端情况下,如速度极大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使升力大于车体重力,那就会出现车体离地,造成发动机空转的情况,浪费燃油,有时甚至会出现危险,特别是在拐弯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出现汽车做离心运动的情形,造成车辆翻车的事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人们想到了为什么不能把一个“反机翼”安装在汽车上,从而形成一个与机翼升力相反的下压力F。这里的所谓反机翼指的是在汽车上装一个倒置的机翼,它的特征是顶部较平,而底部弯曲,使它在高速的气流中上方的气流速度小于下方的气流速度,进而使上方的气压大于下方的气压,形成一个向下的压力,从而可以抵消车体本身运动所产生的升力,这就是尾翼(扰流板)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扰流板一方面,它使轿车外形增添了动感;另一方面,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有效地减少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空气阻力,既节省了燃料,同时也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目前常规吹塑导流板右两种造型:一种是仅导流板与车身同色喷涂,无任何装饰性零件。另一种是导流板于车身同色喷涂后再下装一块高亮黑装饰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双层扰流板,结构中间有镂空,打破了常规扰流板设计造型,运动感强烈;装饰板与扰流板本体之间通过胶水粘结,产品之间无需复杂装配结构,装配结构简单;装饰板仅为一层板状结构,单件结构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双层扰流板,包括空心壳体结构的扰流板本体,扰流板本体的形状与车尾顶部外形相适配,扰流板本体的车身安装面为背面,背面的相对面为正面,正面安装有左装饰板、右装饰板、左侧围总成及右侧围总成,左装饰板和右装饰板位于扰流板本体正面的上边缘处;扰流板本体包括扰流板上本体与扰流板下本体,扰流板上本体与扰流板下本体固定连接,扰流板上本体上表面间隔设置若干个凸起,扰流板上装饰件通过凸起与扰流板上本体固定连接,扰流板上装饰件与扰流板上本体之间通过凸起形成若干个镂空孔。这样的设置打破了常规扰流板板整体车身色喷涂或加装高亮黑饰板的造型布局;通过上装饰件与上本体连接后,中间镂空,给人一种分层的感觉,使整车显得更加运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扰流板左装饰板和右装饰板表面设置墨玉黑色喷涂层,扰流板上装饰件设置金属灰色喷涂层,扰流板上本体设置墨玉黑色喷涂层,扰流板下本体上设置高亮黑喷涂层,左装饰板及右装饰板的表面固定设置S形的字标槽,字标槽内固定设置与字标槽适配的S形字标,S形字标表面设置红色喷涂层。扰流板下本体及侧翼外板(即右侧围外板、左侧围外板)喷涂高亮黑。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扰流板下本体背面上靠近上边缘处间隔设置至少5个用于将扰流板下本体安装在车身上的紧固螺栓,车身上对应位置设置与紧固螺栓相适配的螺栓安装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扰流板上本体与扰流板下本体连接处设置密封条,左侧围总成包括固定连接在扰流板下本体上的左侧围外板,左侧围外板其背面还固定设置左侧围内板,左侧围外板与左侧围内板之间设置用于密封的左侧围橡胶条且在左侧围橡胶条上粘贴设置左侧围橡胶条长3M胶带,左侧围内板与扰流板下本体连接处设置左侧围密封条,扰流板上装饰件其与左装饰板连接的端面粘贴设置左3M胶带;右侧围总成包括固定连接在扰流板下本体上的右侧围外板,右侧围外板其背面还固定设置右侧围内板,右侧围外板与右侧围内板之间设置用于密封的右侧围橡胶条且在右侧围橡胶条上粘贴设置右侧围橡胶条长3M胶带,右侧围内板与扰流板下本体连接处设置右侧围密封条,扰流板上装饰件其与右装饰板连接的端面粘贴设置左3M胶带。注塑件预埋在吹塑模具里与扰流板本体吹塑一体成型;扰流板左右侧翼总成总过卡接安装在扰流板上,更加浮夸的造型设计,保证安装后两个产品之间无异响;紧固螺栓设有5个,卡扣2个,均匀分布在安装面上,注塑件上还设置定位销,定位销位于紧固螺栓旁、用于装车时先左右定位保持扰流板不掉落。这样的设置装车时先通过左右定位销套在车身上保持不掉落并起定位作用,然后通过螺栓与螺母紧固,安装方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扰流板下本体背面靠近两端顶部处设置与车身连接的预埋在吹塑模具里与扰流板本体吹塑一体成型的内嵌螺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扰流板本体内设有在较高车速时使得扰流板下本体弯曲程度增加的自动调整机构。可以根据车速自动调整主要能够解决的问题在于:当汽车行驶车速较高时,空气相对车身流速较大,汽车尾部升力较大,为了提高汽车稳定性,在车尾上方安装扰流板来增大车尾的下压力。然而当车速较低时,空气相对车身流速较小,汽车尾部升力较小,不需要过大的下压力。而现有的扰流板具有无法根据车速自动调节扰流板的外形、风阻系数大、燃油消耗率高等缺陷。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自动调整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扰流板上本体上的调整板;扰流板上本体呈平板状且扰流板上本体上至少设有一块上下滑动的调整板,扰流板上本体上设有与调整板适配的矩形孔,矩形孔其孔侧壁上固定设有摩擦层;扰流板下本体呈空心壳体结构且其下端呈圆弧形,扰流板下本体上在调整板对应位置设有穿孔,穿孔处固定粘接设置弹性膜,弹性膜上设置滑动杆,滑动杆上端抵靠调整板下表面设置,扰流板下本体内壁上固定设置滑动杆的限位部。这样在车速较高时,车体的升力较高,需要“反机翼”即扰流板提供更大的下压力,而车速高时扰流板上本体上受压也高,合理设置摩擦层的摩擦系数使得在车速位于较高的车速范围时调整板能够克服摩擦力而被空气的下压力压下这样调整板由于自身重力及下压力将滑动杆下压,滑动杆将弹性膜顶起使得扰流板下本体圆弧度更高,这样使得气流在扰流板下方经过的路径变得更长,这样扰流板下方的流速变得更高,使得扰流板下方的流体压力更小,这样能够产生更大的下压力,以应对相对尺寸较大的车体产生的较高升力。能够很好地调节扰流板下本体的形状,车速低时则其下表面路径不是很长,而车速高时扰流板下表面凸起程度变大,路径变长,能够根据车速的不同调整扰流板下方的曲线情况。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扰流板上本体呈平板状;所述自动调整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扰流板上本体上的若干个压力传感器,扰流板下本体呈空心壳体结构且其下端呈圆弧形,扰流板下本体内设置与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与扰流板下本体内设置的驱动电机电连接,扰流板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壳体结构的扰流板本体,扰流板本体的形状与车尾顶部外形相适配,扰流板本体的车身安装面为背面,背面的相对面为正面,正面安装有左装饰板、右装饰板、左侧围总成及右侧围总成,左装饰板和右装饰板位于扰流板本体正面的上边缘处;扰流板本体包括扰流板上本体与扰流板下本体,扰流板上本体与扰流板下本体固定连接,扰流板上本体上表面间隔设置若干个凸起,扰流板上装饰件通过凸起与扰流板上本体固定连接,扰流板上装饰件与扰流板上本体之间通过凸起形成若干个镂空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壳体结构的扰流板本体,扰流板本体的形状与车尾顶部外形相适配,扰流板本体的车身安装面为背面,背面的相对面为正面,正面安装有左装饰板、右装饰板、左侧围总成及右侧围总成,左装饰板和右装饰板位于扰流板本体正面的上边缘处;扰流板本体包括扰流板上本体与扰流板下本体,扰流板上本体与扰流板下本体固定连接,扰流板上本体上表面间隔设置若干个凸起,扰流板上装饰件通过凸起与扰流板上本体固定连接,扰流板上装饰件与扰流板上本体之间通过凸起形成若干个镂空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左装饰板和右装饰板表面设置墨玉黑色喷涂层,扰流板上装饰件设置金属灰色喷涂层,扰流板上本体设置墨玉黑色喷涂层,扰流板下本体上设置高亮黑喷涂层,左装饰板及右装饰板的表面固定设置S形的字标槽,字标槽内固定设置与字标槽适配的S形字标,S形字标表面设置红色喷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下本体背面上靠近上边缘处间隔设置至少5个用于将扰流板下本体安装在车身上的紧固螺栓,车身上对应位置设置与紧固螺栓相适配的螺栓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扰流板,其特征在于,扰流板上本体与扰流板下本体连接处设置密封条,左侧围总成包括固定连接在扰流板下本体上的左侧围外板,左侧围外板其背面还固定设置左侧围内板,左侧围外板与左侧围内板之间设置用于密封的左侧围橡胶条且在左侧围橡胶条上粘贴设置左侧围橡胶条长3M胶带,左侧围内板与扰流板下本体连接处设置左侧围密封条,扰流板上装饰件其与左装饰板连接的端面粘贴设置左3M胶带;右侧围总成包括固定连接在扰流板下本体上的右侧围外板,右侧围外板其背面还固定设置右侧围内板,右侧围外板与右侧围内板之间设置用于密封的右侧围橡胶条且在右侧围橡胶条上粘贴设置右侧围橡胶条长3M胶带,右侧围内板与扰流板下本体连接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奎林科徐俊封晓平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