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接触轴承套圈车床自动组合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555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套圈锻造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角接触轴承套圈车床自动组合生产线,包括第一机床、第一换向机构、刀组座、第二换向机构和第二机床,所述第一机床以及第二机床皆与导轨座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刀组座上方的左端位置上安装有第一行进刀组,所述第一行进刀组右侧的刀组座上设置有第二行进刀组,所述第一行进刀组与第二行进刀组之间安装有第一换向机构,所述第二行进刀组右侧的刀组座上依次安装有第三行进刀组以及第四行进刀组,所述第四行进刀组的右侧位置上依次设置有第五行进刀组和第六行进刀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换向机构和第二换向机构,增加了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增加了装置的加工精度,保证了加工质量。

An Automatic Assembly Production Line for Angular Contact Bearing Ring La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接触轴承套圈车床自动组合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轴承套圈锻造
,具体为一种角接触轴承套圈车床自动组合生产线。
技术介绍
轴承套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在对轴承套圈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车床,以保证轴承套圈的加工精度,保证轴承套圈的使用工艺,因此,对一种角接触轴承套圈车床自动组合生产线的需求日益增长。现有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自动化水平低,加工质量差,加工精度低,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残次品,增加了原料的浪费,降低了经济效益,同时在进行加工特殊形状时,现有装置加工难度大,加工效率低,不仅如此,在进行加工时,需要对轴承进行翻边处理,采用人工翻边的形式会影响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角接触轴承套圈车床自动组合生产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接触轴承套圈车床自动组合生产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角接触轴承套圈车床自动组合生产线,包括第一机床、第一换向机构、刀组座、第二换向机构和第二机床,所述刀组座前后两侧的地面上对称安装有导轨座,两个所述导轨座上对称分别安装有第一机床以及第二机床,所述第一机床以及第二机床皆与导轨座之间滑动连接,且第一机床设置在第二机床的后方位置上,两个所述导轨座内部的中间位置上皆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与导轨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机床以及第二机床分别通过滚珠分别于两个所述丝杆连接,所述第一机床与第二机床沿刀组座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刀组座上方的左端位置上安装有第一行进刀组,所述第一行进刀组右侧的刀组座上设置有第二行进刀组,所述第一行进刀组与第二行进刀组之间安装有第一换向机构,所述第一换向机构包括第一电缸、第二电缸、第一调节电缸、第二调节电缸、第一传动座、第二传动座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前后两侧位置上对称设置有第二传动座和第一传动座,所述第一传动座与第二传动座的上方位置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调节电缸和第二调节电缸,所述第二调节电缸与第一调节电缸通过活塞杆分别与第二安装座以及第一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后方位置上安装有第一电缸,所述第一电缸通过活塞杆与第一夹紧电缸连接,所述第一夹紧电缸设置在第一电缸的前方位置上,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前方位置上安装有第二电缸,所述第二电缸通过活塞杆与第二夹紧电缸连接,所述第二夹紧电缸设置在第二电缸的后方位置上,所述第一夹紧电缸以及第二夹紧电缸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夹板,所述第二行进刀组右侧的刀组座上依次安装有第三行进刀组以及第四行进刀组,所述第四行进刀组的右侧位置上依次设置有第五行进刀组和第六行进刀组,且第四行进刀组与第五行进刀组之间设置有第二换向机构,所述第二换向机构与第一换向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机床与第二机床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机床的结构与第二机床的结构沿刀组座的中垂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机床内部的上方位置上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通过导水管与水泵的进水口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机床的中间位置上安装有气动卡盘,所述气动卡盘通过转轴与第一机床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气动卡盘与第一机床之间的转轴上安装有传动轮,所述第一机床内部的下方位置上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转动连接,所述气动卡盘的上方位置上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下方的两侧位置上对称安装有喷头,两个所述喷头通过导水管与水泵的出水口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机床内部的下方位置上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导气管与气动卡盘之间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行进刀组、第五行进刀组以及第六行进刀组设置在靠近第一机床一侧,所述第二行进刀组、第三行进刀组、第四行进刀组设置在靠近第二机床一侧。优选的,所述丝杆沿导轨座安装,所述导轨座内部的右侧位置上安装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之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前方位置上设置有第二传动电缸,所述第二传动电缸通过活塞杆与第二传动座连接,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后方位置上设置有第一传动电缸,所述第一传动电缸通过活塞杆与第一传动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第一行进刀组、第二行进刀组、第三行进刀组、第四行进刀组、第五行进刀组、第六行进刀组、第一机床、第二机床和导轨座,第一行进刀组与第二行进刀组之间相互配合,代替了原先的单机粗车和磨端面外圈的加工工艺,通过以车代磨的加工工艺增加了装置的加工精度,同时第三行进刀组、第四行进刀组、第五行进刀组与第六行进刀组之间的配合使用,使装置通过分解利用反形道具进行加工,可进行加工较为复杂的工艺,局部提高了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同时增加了装置的生产效率;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换向机构和第二换向机构,第一换向机构与第二换向机构之间的配合使用,满足了轴承套圈需要翻边加工的需求,增加了装置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使装置可根据加工工艺自行进行翻边处理,增加了装置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换边的问题,同时增加了装置的装夹精度,避免在加工中出现轴承套圈安装位置不规范导致影响轴承套圈的加工精度的问题,避免原料的浪费,增加了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第一机床与第二机床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第一换向机构的装配图。图中:1-水箱、2-水泵、3-第一机床、4-第一行进刀组、5-第一换向机构、501-第一电缸、502-第一安装座、503-第一夹紧电缸、504-夹板、505-第二夹紧电缸、506-第二安装座、507-第二电缸、508-第一传动电缸、509-第一传动座、510-第一调节电缸、511-底座、512-第二传动座、513-第二调节电缸、514-第二传动电缸、6-第二行进刀组、7-刀组座、8-第三行进刀组、9-第四行进刀组、10-第二换向机构、11-第五行进刀组、12-第六行进刀组、13-传动电机、14-支架、15-喷头、16-气动卡盘、17-气泵、18-导轨座、19-第二机床、20-传动轮、21-转动电机、22-丝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角接触轴承套圈车床自动组合生产线,包括第一机床3、第一换向机构5、刀组座7、第二换向机构10和第二机床19,所述刀组座7前后两侧的地面上对称安装有导轨座18,两个所述导轨座18上对称分别安装有第一机床3以及第二机床19,所述第一机床3以及第二机床19皆与导轨座18之间滑动连接,且第一机床3设置在第二机床19的后方位置上,两个所述导轨座18内部的中间位置上皆设置有丝杆22,所述丝杆22与导轨座18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机床3以及第二机床19分别通过滚珠分别于两个所述丝杆22连接,所述第一机床3与第二机床19沿刀组座7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刀组座7上方的左端位置上安装有第一行进刀组4,所述第一行进刀组4右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接触轴承套圈车床自动组合生产线,包括第一机床(3)、第一换向机构(5)、刀组座(7)、第二换向机构(10)和第二机床(19),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组座(7)前后两侧的地面上对称安装有导轨座(18),两个所述导轨座(18)上对称分别安装有第一机床(3)以及第二机床(19),所述第一机床(3)以及第二机床(19)皆与导轨座(18)之间滑动连接,且第一机床(3)设置在第二机床(19)的后方位置上,两个所述导轨座(18)内部的中间位置上皆设置有丝杆(22),所述丝杆(22)与导轨座(18)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机床(3)以及第二机床(19)分别通过滚珠分别于两个所述丝杆(22)连接,所述第一机床(3)与第二机床(19)沿刀组座(7)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刀组座(7)上方的左端位置上安装有第一行进刀组(4),所述第一行进刀组(4)右侧的刀组座(7)上设置有第二行进刀组(6),所述第一行进刀组(4)与第二行进刀组(6)之间安装有第一换向机构(5),所述第一换向机构(5)包括第一电缸(501)、第二电缸(507)、第一调节电缸(510)、第二调节电缸(513)、第一传动座(509)、第二传动座(512)和底座(511),所述底座(51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位置上对称设置有第二传动座(512)和第一传动座(509),所述第一传动座(509)与第二传动座(512)的上方位置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调节电缸(510)和第二调节电缸(513),所述第二调节电缸(513)与第一调节电缸(510)通过活塞杆分别与第二安装座(506)以及第一安装座(502)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502)的后方位置上安装有第一电缸(501),所述第一电缸(501)通过活塞杆与第一夹紧电缸(503)连接,所述第一夹紧电缸(503)设置在第一电缸(501)的前方位置上,所述第二安装座(506)的前方位置上安装有第二电缸(507),所述第二电缸(507)通过活塞杆与第二夹紧电缸(505)连接,所述第二夹紧电缸(505)设置在第二电缸(507)的后方位置上,所述第一夹紧电缸(503)以及第二夹紧电缸(505)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夹板(504),所述第二行进刀组(6)右侧的刀组座(7)上依次安装有第三行进刀组(8)以及第四行进刀组(9),所述第四行进刀组(9)的右侧位置上依次设置有第五行进刀组(11)和第六行进刀组(12),且第四行进刀组(9)与第五行进刀组(11)之间设置有第二换向机构(10),所述第二换向机构(10)与第一换向机构(5)的结构完全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接触轴承套圈车床自动组合生产线,包括第一机床(3)、第一换向机构(5)、刀组座(7)、第二换向机构(10)和第二机床(19),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组座(7)前后两侧的地面上对称安装有导轨座(18),两个所述导轨座(18)上对称分别安装有第一机床(3)以及第二机床(19),所述第一机床(3)以及第二机床(19)皆与导轨座(18)之间滑动连接,且第一机床(3)设置在第二机床(19)的后方位置上,两个所述导轨座(18)内部的中间位置上皆设置有丝杆(22),所述丝杆(22)与导轨座(18)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机床(3)以及第二机床(19)分别通过滚珠分别于两个所述丝杆(22)连接,所述第一机床(3)与第二机床(19)沿刀组座(7)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刀组座(7)上方的左端位置上安装有第一行进刀组(4),所述第一行进刀组(4)右侧的刀组座(7)上设置有第二行进刀组(6),所述第一行进刀组(4)与第二行进刀组(6)之间安装有第一换向机构(5),所述第一换向机构(5)包括第一电缸(501)、第二电缸(507)、第一调节电缸(510)、第二调节电缸(513)、第一传动座(509)、第二传动座(512)和底座(511),所述底座(51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位置上对称设置有第二传动座(512)和第一传动座(509),所述第一传动座(509)与第二传动座(512)的上方位置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调节电缸(510)和第二调节电缸(513),所述第二调节电缸(513)与第一调节电缸(510)通过活塞杆分别与第二安装座(506)以及第一安装座(502)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502)的后方位置上安装有第一电缸(501),所述第一电缸(501)通过活塞杆与第一夹紧电缸(503)连接,所述第一夹紧电缸(503)设置在第一电缸(501)的前方位置上,所述第二安装座(506)的前方位置上安装有第二电缸(507),所述第二电缸(507)通过活塞杆与第二夹紧电缸(505)连接,所述第二夹紧电缸(505)设置在第二电缸(507)的后方位置上,所述第一夹紧电缸(503)以及第二夹紧电缸(505)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夹板(504),所述第二行进刀组(6)右侧的刀组座(7)上依次安装有第三行进刀组(8)以及第四行进刀组(9),所述第四行进刀组(9)的右侧位置上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利平何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诚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