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组装的散热型二极管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26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散热型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绝缘基座和绝缘封装体,绝缘基座和绝缘封装体之间设有两个导电引脚,其中一个导电引脚上导电连接有二极管晶片,二极管晶片还通过导线与另一导电引脚导电连接;绝缘基座上设有2n个安装凹槽,n为大于1的整数,导电引脚包括上平台、弯折部和下连接片,上平台位于绝缘封装体内,每个上平台的底部均固定有n个卡位凸条,卡位凸条与安装凹槽匹配;绝缘封装体的顶部设有绝缘散热层,绝缘散热层的上表面呈波浪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加工效率高,热量能够有效从二极管封装结构的上下两个方向实现高效的消散,整体结构的散热性能好。

An Easy-to-assemble Heat Dissipating Diode Packag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组装的散热型二极管封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二极管,具体公开了一种易于组装的散热型二极管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单向传导电流的电子器件,在二极管内部设有PN结,PN结的两端设有引线端子,如果按照外加电压的方向,具备电流的单向传导性,大部分二极管所具备的电流方向性我们通常称之为整流功能。SOD是一种表面贴装的封装形式,引脚设有两个。二极管在工作时,内部的二极管晶片会产生较多热量,热量积聚过多会影响二极管整体的性能,现有技术中,二极管封装体主要包括二极管晶片、导电引脚、封装体和基座,散热性能较差,且组装加工时需要将导电引脚对位放置在基座上,这个操作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大部分技术需要采用额外的定位治具对基座和导电引脚进行定位,组装加工步骤繁琐、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易于组装的散热型二极管封装结构,能够有效简化组装加工时所需进行的操作,整体结构的散热性能好。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易于组装的散热型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绝缘基座和绝缘封装体,绝缘基座和绝缘封装体之间设有两个导电引脚,其中一个导电引脚上导电连接有二极管晶片,二极管晶片还通过导线与另一导电引脚导电连接;绝缘基座上设有2n个安装凹槽,n为大于1的整数,导电引脚包括上平台、弯折部和下连接片,上平台位于绝缘封装体内,每个上平台的底部均固定有n个卡位凸条,卡位凸条与安装凹槽匹配;绝缘封装体的顶部设有绝缘散热层,绝缘散热层的上表面呈波浪形状。进一步的,绝缘基座为散热硅胶座。进一步的,绝缘基座的底部设有若干散热凹槽。进一步的,绝缘封装体为环氧树脂体。进一步的,绝缘散热层内设有若干散热陶瓷颗粒。进一步的,导线包括铜芯线,铜芯线外包覆有镀银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一种易于组装的散热型二极管封装结构,在绝缘基座和导电引脚的连接处设置可靠的对位结构,将导电引脚对位放置在绝缘基座上时,无需进行复杂的对位操作,组装加工效率高,且绝缘基座与导电引脚之间设置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绝缘封装体的顶部设置有特殊的散热机构,热量能够有效从二极管封装结构的上下两个方向实现高效的消散,整体结构的散热性能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沿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除去绝缘封装体和绝缘散热层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绝缘基座和导电引脚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导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绝缘基座10、安装凹槽11、散热凹槽12、绝缘封装体20、绝缘散热层21、散热陶瓷颗粒211、导电引脚30、上平台31、卡位凸条311、弯折部32、下连接片33、二极管晶片40、导线41、铜芯线411、银镀层412。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易于组装的散热型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绝缘基座10和绝缘封装体20,绝缘基座10和绝缘封装体20之间设有两个互不接触的导电引脚30,其中一个导电引脚30上导电连接有二极管晶片40,二极管晶片40还通过导线41与另一导电引脚30导电连接;绝缘基座10上设有2n个安装凹槽11,n为大于1的整数,即n最小为2,导电引脚30包括上平台31、弯折部32和下连接片33,上平台31位于绝缘封装体20内,二极管晶片40和导线41均与上平台31连接,每个上平台31的底部均固定有n个卡位凸条311,优选地,卡位凸条311与上平台31为一体成型结构,卡位凸条311与安装凹槽11匹配,即卡位凸条311卡位安装在安装凹槽11内,能够有效提高导电引脚30整体与绝缘基座10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提高导电引脚30向绝缘基座10传递热量的效率,可有效避免热量积聚于导电引脚30的上平台31中,从而有效避免二极管晶片40因温度过高而影响自身的工作性能;绝缘封装体20的顶部设有绝缘散热层21,优选地,绝缘散热层21为散热硅胶层,绝缘散热层21的上表面呈波浪形状,波浪形状的绝缘散热层21能够有效加强绝缘散热层2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有效提高绝缘散热层21的散热效率,从而加强绝缘封装体20的散热效率。本技术的制作过程为:将二极管晶片40焊接在其中一个导电引脚30的上平台31上,二极管晶片40的另一电极通过导线41与另一导电引脚30的上平台31连接,将卡位凸条311对位插入安装凹槽11中,能够有效简化导电引脚30与绝缘基座10的对位连接操作,再将绝缘基座10放入注塑模具中,最终注塑形成绝缘封装体20。本技术在绝缘基座10和导电引脚30的连接处设置可靠的对位结构,将导电引脚30对位放置在绝缘基座10上时,无需进行复杂的对位操作,组装加工效率高,且绝缘基座10与导电引脚30之间设置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绝缘封装体20的顶部设置有特殊的散热机构,热量能够有效从二极管封装结构的上下两个方向实现高效的消散,整体结构的散热性能好。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基座10为散热硅胶座,能够有效提高绝缘基座10的散热效率,避免热量积聚于二极管晶片40的底部。基于上述实施例,绝缘基座10的底部设有若干散热凹槽12,散热凹槽12能够有效提高绝缘基座10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提高绝缘基座10与外界空气的热交换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封装体20为环氧树脂体,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机械和化学抗性,能够有效保护二极管内部的结构不易受损。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散热层21内设有若干散热陶瓷颗粒211,散热陶瓷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和绝缘性能,能够有效提高绝缘散热层21整体的散热性能,同时绝缘散热层21的绝缘性能不会受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导线41包括铜芯线411,铜芯线411外包覆有镀银层412,铜的硬度比银大,设置铜为芯线能够有效确保导线41结构的牢固性、稳定性,银的导电性能比铜好,能够有效提高导线41整体的导电性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组装的散热型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绝缘基座(10)和绝缘封装体(20),所述绝缘基座(10)和所述绝缘封装体(20)之间设有两个导电引脚(30),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引脚(30)上导电连接有二极管晶片(40),所述二极管晶片(40)还通过导线(41)与另一所述导电引脚(30)导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10)上设有2n个安装凹槽(11),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导电引脚(30)包括上平台(31)、弯折部(32)和下连接片(33),所述上平台(31)位于所述绝缘封装体(20)内,每个所述上平台(31)的底部均固定有n个卡位凸条(311),所述卡位凸条(311)与所述安装凹槽(11)匹配;所述绝缘封装体(20)的顶部设有绝缘散热层(21),所述绝缘散热层(21)的上表面呈波浪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组装的散热型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绝缘基座(10)和绝缘封装体(20),所述绝缘基座(10)和所述绝缘封装体(20)之间设有两个导电引脚(30),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引脚(30)上导电连接有二极管晶片(40),所述二极管晶片(40)还通过导线(41)与另一所述导电引脚(30)导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10)上设有2n个安装凹槽(11),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导电引脚(30)包括上平台(31)、弯折部(32)和下连接片(33),所述上平台(31)位于所述绝缘封装体(20)内,每个所述上平台(31)的底部均固定有n个卡位凸条(311),所述卡位凸条(311)与所述安装凹槽(11)匹配;所述绝缘封装体(20)的顶部设有绝缘散热层(2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之半导体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