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00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停车装置,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传动机构、挂载机构和若干托车板;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平行布置在停车区域的顶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预定值;停车区域内按照预定的方式布置有若干停车位;托车板设置在停车区域的预定位置,用于承载车辆;传动机构的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上,传动机构的下表面与挂载机构连接,带动挂载机构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在的方向移动,以使挂载机构挂取托车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停车装置停车方便高效,优化了停车区域的停车位的布置方式,提高了停车区域的利用效率。

A Par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停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长,私人汽车大规模的进入家庭,给小区的停车问题带来了很大压力。现有的地下停车场往往需要预留较宽的行车道,方便车辆的停放,以及开出;并且会在相邻的两个停车位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隔,以方便开启车门上下车。这样的停车方式使得停车场的利用率较低,无法充分利用地库空间,并不能很好改善城市小区的停车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停车装置,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停车装置,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传动机构、挂载机构和若干托车板;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平行布置在停车区域的顶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预定值;停车区域内按照预定的方式布置有若干停车位;托车板设置在停车区域的预定位置,用于承载车辆;传动机构的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上,传动机构的下表面与挂载机构连接,带动挂载机构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在的方向移动,以使挂载机构挂取托车板。其中,传动机构包括:移动框架、移动吊台和传动部件;移动框架为一矩形框架,移动框架的前边框和后边框分别通过传动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移动吊台的两侧分别与移动框架的左边框及右边框相连,且挂载机构与移动吊台朝向停车位的一面相连。其中,传动部件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至少一个第一齿轮和至少一个第二齿轮;第一齿轮设置在移动框架的前边框背离后边框的一侧,第二齿轮设置在移动框架的后边框背离前边框的一侧;第一齿条设置在第一导轨内,第二齿条设置在第二导轨内;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其中,该停车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移动框架上,第一驱动电机分别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齿轮在第一齿条上移动,以及驱动第二齿轮在第二齿条上移动;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移动框架的左边框或右边框上,第二驱动电机与移动吊台连接。其中,该停车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控制第一驱动电机驱动传动机构运动,以使传动机构带动挂载机构沿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的方向移动;控制器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控制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移动吊台沿移动框架的左边框与右边框移动。其中,该停车装置还包括升降部件和第三驱动电机;升降部件设置在移动吊台上,升降部件与挂载机构连接;第三驱动电机设置在移动吊台上,第三驱动电机与升降部件连接;第三驱动电机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电机驱动升降部件带动挂载机构升起或下落。其中,该停车装置还包括交互平台;交互平台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输入的停车信息并将停车信息反馈至控制器;以使控制器根据停车信息控制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三驱动电机运动。其中,托车板的前端设置有高度相同的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托车板的后端设置有高度相同的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平行设置,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顶部均设置有通孔,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预定值;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平行设置,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的顶部均设置有通孔,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之间的间距为第三预定值;第一立杆的高度大于第三立杆的高度。其中,挂载机构的本体为“工”字型结构;挂载机构的本体的左边架上依次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且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一杆的长度与第三杆的长度相等,第二杆的长度大于第一杆的长度;挂载机构的本体的右边架上依次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第四杆、第五杆和第六杆,且第四杆、第五杆和第六杆处于同一平面内,第四杆的长度与第六杆的长度相等,第五杆的长度大于第四杆的长度;第二杆的底端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第二挂钩,且第二挂钩与第二杆垂直;第五杆的底端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第五挂钩,且第五挂钩与第五杆垂直;第一杆的底端的前侧设置有第一挂钩,且第一挂钩与第一杆垂直;第三杆的底端的后侧设置有第三挂钩,且第三挂钩与第三杆垂直;第四杆的底端的前侧设置有第四挂钩,且第四挂钩与第五杆垂直;第六杆的底端的后侧设置有第六挂钩,且第六挂钩与第六杆垂直。其中,该停车装置还包括框体;框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停车区域布置在框体的底部;第一导轨布置在框体的第一边框上,第二导轨布置在框体的第二边框上;第一边框为框体的顶部前侧的一条边框,第二边框为框体的顶部后侧的另一条边框。(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停车装置,在停车区域的上方设置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托车板、传动机构和挂载机构,则可通过传动机构使得挂载机构可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移动,进而使得挂载机构带动拖车板上的车辆运动至停车位处,使得停车过程简便高效;且配合该停车装置,还可以对停车区域的停车位进行规划改善,提高停车区域的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停车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停车装置的托车板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停车装置的挂载机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停车装置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未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停车装置的停车区域中的停车位的一种布置示意图;图6为配合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停车装置的停车区域中停车位的一种布置示意图;图中,1-第一导轨;2-第二导轨;3-托车板;4-挂载机构;5-左边框;6-前边框;7-后边框;8-移动吊台;9-右边框;10-第一立杆;11-第二立杆;12-第三立杆;13-第四立杆;14-左边架;15-右边架;16-第一杆;17-第二杆;18-第三杆;19-第四杆;20-第五杆;21-第六杆;22-第一挂钩;23-第二挂钩;24-第三挂钩;25-第四挂钩;26-第五挂钩;27-第六挂钩;28-升降部件;29-第一位置;30-第二位置;31-一号停车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停车装置,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传动机构、挂载机构和若干托车板;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平行布置在停车区域的顶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预定值;所述停车区域内按照预定的方式布置有若干停车位;所述托车板设置在所述停车区域的预定位置,用于承载车辆;所述传动机构的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传动机构的下表面与所述挂载机构连接,带动所述挂载机构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所在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挂载机构挂取所述托车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传动机构、挂载机构和若干托车板;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平行布置在停车区域的顶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之间的间隔为第一预定值;所述停车区域内按照预定的方式布置有若干停车位;所述托车板设置在所述停车区域的预定位置,用于承载车辆;所述传动机构的两端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传动机构的下表面与所述挂载机构连接,带动所述挂载机构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所在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挂载机构挂取所述托车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移动框架、移动吊台和传动部件;所述移动框架为一矩形框架,所述移动框架的前边框和后边框分别通过所述传动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移动吊台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移动框架的左边框及右边框相连,且所述挂载机构与所述移动吊台朝向所述停车位的一面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至少一个第一齿轮和至少一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的前边框背离后边框的一侧,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的后边框背离前边框的一侧;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内,所述第二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一齿条上移动,以及驱动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二齿条上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的左边框或右边框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移动吊台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以使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挂载机构沿所述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的方向移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移动吊台沿所述移动框架的左边框与右边框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部件和第三驱动电机;所述升降部件设置在所述移动吊台上,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挂载机构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吊台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爱华刘星李孟乔彦辉刘璐陈颖王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