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军专利>正文

交通工程用的吸、隔声一体化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87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通工程用的吸、隔声一体化屏障,包括支撑箱体,支撑箱体的顶部前后两侧对称固接有挡板,两组支撑箱体与挡板之间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腔插接有屏障本体,限位槽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前侧壁开设有插销孔,插销孔的前端贯穿前前侧的挡板,插销孔的后端贯穿后侧的挡板,插销孔的内腔插接有限位销,支撑箱体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支撑箱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微型水泵,微型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导管,导管的左侧设置有喷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大范围的进行吸、隔声音,减少建设中产生的噪声,减少对周围人群健康的影响,同时也便于建设时对屏障的组装或拆卸。

Integrative barrier of sound absorption and insulation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通工程用的吸、隔声一体化屏障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交通工程用的吸、隔声一体化屏障。
技术介绍
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屏障指对环境、秩序、安全等有害要素构成阻碍、缓冲或防护作用的事务总称,交通通声屏障是以改性水泥为基料制成的新型声屏障,目前声屏障凭借其独特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公路、轻轨、铁路、涵洞、隧道等交通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和健康安全的要求逐渐提高,在高铁、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对周边生活的人群造成的噪声污染很严重,而现在在建设中常用到的交通屏障板大多数吸音效果差,同时也不利于建设时的组装或拆卸,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交通工程用的吸、隔声一体化屏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交通工程用的吸、隔声一体化屏障。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通工程用的吸、隔声一体化屏障,包括支撑箱体,所述支撑箱体的顶部前后两侧对称固接有挡板,两组所述支撑箱体与挡板之间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右侧延伸到支撑箱体的右侧外部,所述限位槽的内腔插接有屏障本体,所述限位槽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前侧壁开设有插销孔,所述插销孔的前端贯穿前前侧的挡板,且插销孔的后端贯穿后侧的挡板,所述插销孔的内腔插接有限位销,所述支撑箱体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支撑箱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导管,且导管的顶部贯穿支撑箱体延伸到挡板的顶部,所述导管的左侧设置有喷水器;所述屏障本体包括镀锌外板,所述镀锌外板的内腔上端设置有聚酯纤维吸声层,所述镀锌外板的内腔下端设置有铝纤维吸声层,所述聚酯纤维吸声层与铝纤维吸声层之间设置有共振吸声腔,所述共振吸声腔的内腔横竖交错设置有蜂窝板,所述屏障本体的左侧开设有插接凹槽,所述屏障本体的右侧设置有与插接凹槽相配合的插接凸台,所述屏障本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半部螺栓柱,两组所述半部螺栓柱上螺接有紧固螺母;所述屏障本体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腔右侧转动连接有插地桩,所述收纳槽的内腔左侧开设有回弹腔,所述回弹腔的内腔左侧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侧设置有挡块,且挡块位于收纳槽的内腔。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箱体的内腔底部为倾斜状,且支撑箱体的底部左侧高于右侧,便于微型水泵将支撑箱体中的清洗水完全抽出。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凸台的内腔设置有玻璃棉,通过玻璃棉便于对声音的吸收。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箱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滚轮,便于对整个装置的移动,进一步便于对屏障本体的搬运。进一步的,所述屏障本体的前后两侧壁均开设有纳米通孔,所述纳米通孔呈矩形阵列排布,通过纳米通孔增加屏障本体的吸声面积,减少产生的噪声量。进一步的,所述屏障本体的上下两侧壁等间距设置有支撑凸台,便于对屏障本体的支撑,减少屏障本体放置在两组挡板之间时,与挡板之间产生的碰撞,进一步减少噪声的产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交通工程用的吸、隔声一体化屏障能够大范围的进行吸、隔声音,减少建设中产生的噪声,减少对周围人群健康的影响,同时也便于建设时对屏障的组装或拆卸。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交通工程用的吸、隔声一体化屏障具备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通过聚酯纤维吸声层和铝纤维吸声层便于屏障对交通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噪声进行吸收,通过共振吸声腔和蜂窝板的配合便于对噪声进行吸声隔声,减少建设中产生的噪声,减少对周围人群健康的影响。第二:本技术通过插接凸台与插接凹槽的插接配合便于在交通建设中对屏障的组装,通过两组屏障之间的半部螺栓柱拼租成一个螺栓柱,在通过紧固螺母的旋转,便于将多组屏障进行限位固定或拆卸,便于建设中时对屏障的增加使用。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屏障本体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屏障本体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二;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支撑箱体,2-挡板,3-限位槽,4-屏障本体,401-共振吸声腔,402-蜂窝板,403-聚酯纤维吸声层,404-镀锌外板,405-铝纤维吸声层,5-活动板,6-插销孔,7-限位销,8-进水管,9-微型水泵,10-导管,11-喷水器,12-插接凹槽,13-插接凸台,14-半部螺栓柱,15-紧固螺母,16-收纳槽,17-插地桩,18-回弹腔,19-弹簧,20-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交通工程用的吸、隔声一体化屏障,包括支撑箱体1,支撑箱体1的顶部前后两侧对称固接有挡板2,两组所述支撑箱体述挡板2之间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3,且限位槽3的右侧延伸到支撑箱体1的右侧外部,限位槽3的内腔插接有屏障本体4,屏障本体4的前后两侧壁均开设有纳米通孔,纳米通孔呈矩形阵列排布,通过纳米通孔增加屏障本体4的吸声面积,减少产生的噪声量,屏障本体4的上下两侧壁等间距设置有支撑凸台,便于对屏障本体4的支撑,减少屏障本体4放置在两挡板2之间时,与挡板2之间产生的碰撞,进一步减少噪声的产生,支撑箱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滚轮,便于对整个装置的移动,进一步便于对屏障本体4的搬运,限位槽3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板5,活动板5的前侧壁开设有插销孔6,插销孔6的前端贯穿前前侧的挡板2,且插销孔6的后端贯穿后侧的挡板2,插销孔6的内腔插接有限位销7,支撑箱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8,支撑箱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微型水泵9,支撑箱体1的内腔底部为倾斜状,且支撑箱体1的底部左侧高于右侧,便于微型水泵9将支撑箱体1中的清洗水完全抽出,微型水泵9的输出端连接有导管10,且导管10的顶部贯穿支撑箱体1延伸到挡板2的顶部,导管10的左侧设置有喷水器11,屏障本体4包括镀锌外板404,镀锌外板404的内腔上端设置有聚酯纤维吸声层403,镀锌外板404的内腔下端设置有铝纤维吸声层405,聚酯纤维吸声层403与铝纤维吸声层405之间设置有共振吸声腔401,共振吸声腔401的内腔横竖交错设置有蜂窝板402,屏障本体4的左侧开设有插接凹槽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工程用的吸、隔声一体化屏障,包括支撑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体(1)的顶部前后两侧对称固接有挡板(2),两组所述支撑箱体与挡板(2)之间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3),且限位槽(3)的右侧延伸到支撑箱体(1)的右侧外部,所述限位槽(3)的内腔插接有屏障本体(4),所述限位槽(3)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板(5),所述活动板(5)的前侧壁开设有插销孔(6),所述插销孔(6)的前端贯穿前前侧的挡板(2),且插销孔(6)的后端贯穿后侧的挡板(2),所述插销孔(6)的内腔插接有限位销(7),所述支撑箱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8),所述支撑箱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微型水泵(9),所述微型水泵(9)的输出端连接有导管(10),且导管(10)的顶部贯穿支撑箱体(1)延伸到挡板(2)的顶部,所述导管(10)的左侧设置有喷水器(11);所述屏障本体(4)包括镀锌外板(404),所述镀锌外板(404)的内腔上端设置有聚酯纤维吸声层(403),所述镀锌外板(404)的内腔下端设置有铝纤维吸声层(405),所述聚酯纤维吸声层(403)与铝纤维吸声层(405)之间设置有共振吸声腔(401),所述共振吸声腔(401)的内腔横竖交错设置有蜂窝板(402),所述屏障本体(4)的左侧开设有插接凹槽(12),所述屏障本体(4)的右侧设置有与插接凹槽(12)相配合的插接凸台(13),所述屏障本体(4)的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半部螺栓柱(14),两组所述半部螺栓柱(14)上螺接有紧固螺母(15);所述屏障本体(4)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16),所述收纳槽(16)的内腔右侧转动连接有插地桩(17),所述收纳槽(16)的内腔左侧开设有回弹腔(18),所述回弹腔(18)的内腔左侧固接有弹簧(19),所述弹簧(19)的右侧设置有挡块(20),且挡块(20)位于收纳槽(16)的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工程用的吸、隔声一体化屏障,包括支撑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体(1)的顶部前后两侧对称固接有挡板(2),两组所述支撑箱体与挡板(2)之间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3),且限位槽(3)的右侧延伸到支撑箱体(1)的右侧外部,所述限位槽(3)的内腔插接有屏障本体(4),所述限位槽(3)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板(5),所述活动板(5)的前侧壁开设有插销孔(6),所述插销孔(6)的前端贯穿前前侧的挡板(2),且插销孔(6)的后端贯穿后侧的挡板(2),所述插销孔(6)的内腔插接有限位销(7),所述支撑箱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8),所述支撑箱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微型水泵(9),所述微型水泵(9)的输出端连接有导管(10),且导管(10)的顶部贯穿支撑箱体(1)延伸到挡板(2)的顶部,所述导管(10)的左侧设置有喷水器(11);所述屏障本体(4)包括镀锌外板(404),所述镀锌外板(404)的内腔上端设置有聚酯纤维吸声层(403),所述镀锌外板(404)的内腔下端设置有铝纤维吸声层(405),所述聚酯纤维吸声层(403)与铝纤维吸声层(405)之间设置有共振吸声腔(401),所述共振吸声腔(401)的内腔横竖交错设置有蜂窝板(402),所述屏障本体(4)的左侧开设有插接凹槽(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王晶
申请(专利权)人:杨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