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总成校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7822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架总成校正装置,车架总成校正装置包括校正平台,所述校正平台上设有至少两个沿校正平台上端面向上悬伸的用于与车架支撑配合并固定连接以将车架固定在校正平台上的支撑臂,各个支撑臂均具有用于与车架支撑配合以将车架的各个被支撑面支撑在同一平面上的支撑部,所述校正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在车架的向下变形位置处与校正平台的上端面之间、向车架施加向上的顶推力的顶推机构。在校正过程中车架的固定平面不会发生变化,保证校正的精确性,而且校正过程比较简单,保证了校正的高效率。

A Correction Device for Fram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总成校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架总成校正装置。
技术介绍
车架是组成汽车的核心部件,所有的零部件都是直接或间接的装配在车架上。整车的设计配置是平衡的,如果车架扭曲,就会造成整车歪斜,失去平衡,在行驶中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车架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校正来保证车架的平面度。如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2779285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车架变形校正装置,该校正装置包括千斤顶和两个牵拉装置。每个牵拉装置均包括带有链轮定锚装置,两个链条调节器,链条调节器上分别安装有纵梁竖向固定装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过两个链轮定锚装置将车架与校正平台连接,然后将前进顶移动到车身纵梁变形位置的底部,千斤顶工作向上顶推车架,最终使车架恢复原来的状态。但是这种校正装置仅仅针对车架的纵梁进行校正,而且校正的过程中由于车架与校正平台是通过链条连接,因此千斤顶在向上顶推车架的过程中,车架的整体结构并不能够稳定的导向向上提升,这中间会导致千斤顶的顶推位置偏移或歪扭,导致校正位置无法持续对正,最终导致车架的校正过程繁杂,校正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总成校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校正装置在校正过程中,无法稳定顶推变形位置导致的校正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车架总成校正装置的技术方案是:车架总成校正装置包括校正平台,所述校正平台上设有至少两个沿校正平台上端面向上悬伸的用于与车架支撑配合并固定连接以将车架固定在校正平台上的支撑臂,各个支撑臂均具有用于与车架支撑配合以将车架的各个被支撑面支撑在同一平面上的支撑部,所述校正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在车架的向下变形位置处与校正平台的上端面之间、向车架施加向上的顶推力的顶推机构。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对各种类型车架的校正,实现通用性设计,所述支撑臂与校正平台可拆连接。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连接,所述支撑臂为“工”字形结构,包括立板以及连接在立板两端的上横板和下横板,下横板与校正平台固定连接,上横板形成所述支撑部。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支撑面的一致性,所述支撑臂为长条形结构,所述支撑部由两个以上,分别用于与车架的各根纵梁一一对应支撑。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固定纵梁,所述支撑臂上连接有用于从上向下倒扣在车架的纵梁上并与支撑臂通过螺母锁紧固定的U形螺栓。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多个基准的校正调整,所述支撑臂上沿支撑臂的长条形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别固定U形螺栓的固定部。进一步的,为了简化结构,所述支撑臂有两个,并排间隔平行布置于校正平台上对应车架纵梁的两端位置处。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顶压操作,所述顶推机构为千斤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涉及的车架总成校正装置,通过在校正平台上设置支撑臂,并在支撑臂上设置支撑部,这样能够将车架整体悬置支撑在校正平台上,并在校正平台和车架之间设置顶升机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支撑部将车架固定,并将车架的各个被支撑面支撑在同一平面上,这样能够保证车架上靠近被固定的位置处均处于平面度一致的状态,此时可以根据观察或测量车架的其他位置处的变形程度,将顶升机构移动至车架的向下变形的位置处,通过顶升机构的作用将变形位置向上顶升,并保持一段时间,最终实现对车架的整体校正,该校正方法比较方便,结构比较简单。而且车架整体固定在校正平台上,在校正过程中车架的固定平面不会发生变化,保证校正的精确性,而且校正过程比较简单,保证了校正的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车架总成校正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校正平台;2-托撑;3-车架;4-千斤顶;5-U形螺栓;6-六角头螺栓;7-六角头螺母;8-重型弹簧垫圈;9-平垫圈;10-六角厚螺母;21-立板;22-下横板;23-上横板;31-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车架总成校正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校正装置包括校正平台1,校正平台1上设有托撑2,托撑2上连接有用于固定车架的U形螺栓5,校正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在车架3的向下变形位置处与校正平台1的上端面之间、向车架3施加向上的顶推力的千斤顶。其中校正平台1为矩形框架结构,校正平台1为其他零部件的基本载体,其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任意设计。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校正平台1的上端面为水平放置的水平面,这样除了方便固定支撑车架3外,还能够方便车架3的各个位置平面度的检测。托撑2构成用于与车架3支撑配合并固定连接以将车架3固定在校正平台1上的支撑臂。定义校正平台1的对应车架3的纵梁31延伸方向为纵向、对应车架3的横梁延伸方向为横向,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托撑2有两个,两个托撑2沿纵向间隔并排布置在校正平台1上,且每个托撑2均向上突出于校正平台1的上端面,两个托撑2之间的间距不大于纵梁31的长度,这样能够将车架3稳定支撑且悬置在校正平台1上方。同时托撑2为长条形结构,沿横向方向延伸,其延伸长度要大于对应的车架3的横梁长度,这样能够将托撑2横跨各个纵梁31实现对车架3的整体支撑。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托撑2与校正平台1相对固定连接后,将车架3放置在托撑2上,通过托撑2实现对车架3的支撑。当然,为了实现对不同长度的车架3的校正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托撑2与校正平台1之间通过螺栓穿装实现可拆连接,具体的是托撑2为“工”字形结构,包括立板21以及连接在立板21的上下两端的上横板23和下横板22,其中上横板23形成用于与车架3支撑配合以将车架3的各个被支撑面支撑在同一平面上的支撑部,这样能够保证车架3上靠近被固定的位置处均处于平面度一致的状态,方便后续的校正车架3变形位置的作业;而下横板22则与校正平台1固定连接,具体的是在下横板22上位于立板21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通孔,通过六角头螺栓6穿装通孔并通过六角头螺母7旋拧实现下横板22与校正平台1的连接,立板21的两侧位置处均与校正平台1固定连接,能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在固定车架3之前,可以根据车架3的纵梁31长度选择托撑2之间的间距,然后将托撑2固定在相应的位置处。为了能够将车架3固定在托撑2的上横板23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横板23上位于立板21的一侧设有上下延伸的穿孔,穿孔有两个,沿横向间隔并排布置,上述的U形螺栓5从上向下倒扣在车架3的纵梁31上,并与上横板23通过螺母锁紧固定。这样能够将车架3稳定的固定在托撑2上,在U形螺栓5在向下穿处穿孔后,通过重型弹簧垫圈8、平垫圈9以及六角厚螺母10套装在U形螺栓5上,实现U形螺栓5的固定。上述的对应一个U形螺栓5的两个穿孔构成一个用于固定U螺栓的固定部。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托撑2上设有两个分别固定U形螺栓5的支撑部,这样能够选择需要固定的纵梁31与托撑2固定连接。在实际的校正过程中,先将托撑2固定在校正平台1的对应位置处;然后将车架3放在托撑2上,将车架3的一对角线的两端纵梁31位置分别通过U形螺栓5连接并固定在托撑2上,然后测量车架3的另一对角线两端纵梁31与托撑2之间的间隙;之后将千斤顶放在车架3的变形位置处的下方,然后将变形位置通过千斤顶顶出,并保持一定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架总成校正装置,包括校正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平台上设有至少两个沿校正平台上端面向上悬伸的用于与车架支撑配合并固定连接以将车架固定在校正平台上的支撑臂,各个支撑臂均具有用于与车架支撑配合以将车架的各个被支撑面支撑在同一平面上的支撑部,所述校正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在车架的向下变形位置处与校正平台的上端面之间、向车架施加向上的顶推力的顶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车架总成校正装置,包括校正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平台上设有至少两个沿校正平台上端面向上悬伸的用于与车架支撑配合并固定连接以将车架固定在校正平台上的支撑臂,各个支撑臂均具有用于与车架支撑配合以将车架的各个被支撑面支撑在同一平面上的支撑部,所述校正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在车架的向下变形位置处与校正平台的上端面之间、向车架施加向上的顶推力的顶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总成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与校正平台可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总成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为“工”字形结构,包括立板以及连接在立板两端的上横板和下横板,下横板与校正平台固定连接,上横板形成所述支撑部。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敏李柯熊永家梁铁恩杨阳陈涛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森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