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于真空泵后的冷却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747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化工真空抽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设于真空泵后的冷却收集装置,包括:活接,其进口端连接真空泵;冷凝器,其包括壳体和冷凝管组,所述壳体具有冷凝腔、收集腔、输入口、气相输出口和液相输出口,所述冷凝腔位于所述收集腔上方,所述输入口和所述气相输出口相向设置与所述壳体两端,且均与所述冷凝腔连通,使所述冷凝腔构成所述输入口和所述气相输出口之间的流体流道,所述液相输出口连通所述收集腔的底部,所述冷凝管组设于所述冷凝腔内;及管道,其用于连接所述活接的出口端和所述冷凝器的输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将被抽出的高速气体中的液相流体冷凝下来,一来可以回收物料,二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A Cooling Collection Device after Vacuum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于真空泵后的冷却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真空抽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设于真空泵后的冷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制备丁酮肟基硅烷时,主要是将丁酮肟与氯硅烷进行混合反应,过量的丁酮肟在反应中会吸附副产物氯化氢,生成丁酮肟盐酸盐。将该丁酮肟盐酸盐进行回收处理(通常用水洗)可获得丁酮肟粗产品,其中会含有大量的水,因此需要通过减压精馏进行提纯分离。减压精馏需要使用真空泵将蒸馏腔内的气体抽出以创造减压环境,被抽出的气体中不可避免的会混有反应物料,现有的真空泵在其的出气口没有处理措施,被抽出的气体会以极快的速度喷到空气中,一来造成了物料浪费,二来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设于真空泵后的冷却收集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化工生产中对真空泵的出气口没有处理措施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设于真空泵后的冷却收集装置,包括:活接,其进口端连接真空泵;冷凝器,其包括壳体和冷凝管组,所述壳体具有冷凝腔、收集腔、输入口、气相输出口和液相输出口,所述冷凝腔位于所述收集腔上方,所述输入口和所述气相输出口相向设置与所述壳体两端,且均与所述冷凝腔连通,使所述冷凝腔构成所述输入口和所述气相输出口之间的流体流道,所述液相输出口连通所述收集腔的底部,所述冷凝管组设于所述冷凝腔内;及管道,其用于连接所述活接的出口端和所述冷凝器的输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在泵的出口加装活接及冷凝器,将被抽出的高速气体中的液相流体冷凝下来,一来可以回收物料,二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冷凝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设于真空泵后的冷却收集装置,包括:活接20、冷凝器40及管道30,如图1和图2所示。活接20进口端连接真空泵10。冷凝器40包括壳体41和冷凝管组42,所述壳体41具有冷凝腔411、收集腔412、输入口413、气相输出口414和液相输出口415。所述冷凝腔411位于所述收集腔412上方,所述输入口413和所述气相输出口414相向设置与所述壳体41两端,且均与所述冷凝腔411连通,使所述冷凝腔411构成所述输入口413和所述气相输出口414之间的流体流道。所述液相输出口415连通所述收集腔412的底部。所述冷凝管组42设于所述冷凝腔411内。管道30用于连接所述活接20的出口端和所述冷凝器40的输入口413。本实施例工作原理为:活接20和管道30将真空泵10出气口喷射出的高速气体导入冷凝器40,高速气体由输入口413进入冷凝腔411,在流体流道中与冷凝管组42碰撞,发生扰流的同时进行热交换,将高速气体中的液相流体冷凝分离出来,液相流体受重力作用下落到收集腔412,并在收集腔412底部汇聚,最后由液相输出口415排出,处理后的无害气体由气相输出口414排出。作为优选的,所述冷凝管组42垂直于所述流体流道布置,可以增大热交换面积,并可提高扰流效果,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深度。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设于真空泵后的冷却收集装置,包括:活接20、冷凝器40及管道30,如图3和图4所示。活接20进口端连接真空泵10。冷凝器40包括壳体41和冷凝管组42,所述壳体41具有冷凝腔411、收集腔412、输入口413、气相输出口414和液相输出口415。所述冷凝腔411位于所述收集腔412上方,所述输入口413和所述气相输出口414相向设置与所述壳体41两端,且均与所述冷凝腔411连通,使所述冷凝腔411构成所述输入口413和所述气相输出口414之间的流体流道。所述液相输出口415连通所述收集腔412的底部。所述冷凝管组42设于所述冷凝腔411内。如图5所示,所述冷凝管组42的每根冷凝管包括冷凝管本体421,和,设于所述冷凝管本体421外壁的导热片422。管道30用于连接所述活接20的出口端和所述冷凝器40的输入口413。本实施例工作原理与前述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冷凝管组42的每根冷凝管上具有导热片422,导热片422可以进一步增大热交换面积,并且可以提高对高速气体产生的扰流效果,即提高热交换深度。作为优选的,所述冷凝管组42垂直于所述流体流道布置。作为优选的,所述导热片422为锯齿状贴附于所述冷凝管本体421外表面,可以加强扰流、热交换。作为优选的,所述导热片422设于所述凝管本体421外表面的迎风面,主要针对迎风面的扰流和热交换,可以实现提高热交换效果的同时减少材料需求,节约成本。以上所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于真空泵后的冷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接,其进口端连接真空泵;冷凝器,其包括壳体和冷凝管组,所述壳体具有冷凝腔、收集腔、输入口、气相输出口和液相输出口,所述冷凝腔位于所述收集腔上方,所述输入口和所述气相输出口相向设置与所述壳体两端,且均与所述冷凝腔连通,使所述冷凝腔构成所述输入口和所述气相输出口之间的流体流道,所述液相输出口连通所述收集腔的底部,所述冷凝管组设于所述冷凝腔内;及管道,其用于连接所述活接的出口端和所述冷凝器的输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于真空泵后的冷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接,其进口端连接真空泵;冷凝器,其包括壳体和冷凝管组,所述壳体具有冷凝腔、收集腔、输入口、气相输出口和液相输出口,所述冷凝腔位于所述收集腔上方,所述输入口和所述气相输出口相向设置与所述壳体两端,且均与所述冷凝腔连通,使所述冷凝腔构成所述输入口和所述气相输出口之间的流体流道,所述液相输出口连通所述收集腔的底部,所述冷凝管组设于所述冷凝腔内;及管道,其用于连接所述活接的出口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文德蒋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德众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