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501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7:19
通过空气软管连接到双充气轮胎的充气歧管为轮胎充气和压力传感器的定位提供了中心位置。通过空气软管连接到双充气轮胎的软管块为压力传感器的定位提供了中心位置。压力传感器可以是TPMS传感器或TPMS传感器和压力计的组合。

Inflatable manif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歧管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7年7月31日提交的题为“TirePressureMonitoringSensorwithGauge”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539,411、2016年12月15日提交的题为“InflationManifold”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434,982、2016年10月19日提交的题为“HoseSupportforTPMSSystem”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410,302和2016年10月19日提交的题为“InflationManifold”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410,082的优先权。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车辆轮胎充气和轮胎压力监测。
技术介绍
自动轮胎充气系统(ATIS)可用于通过向车辆的轮胎添加空气来控制车辆轮胎压力,无需操作人员从车辆外部的空气压力源(例如,维修车间空气供应装置)为轮胎充气。然而,对于具有双轮胎且缺乏自动轮胎充气系统的车辆而言,接近内胎的轮胎阀可能是困难的且麻烦的。通常,双车轮中的开口或空隙不允许手臂利用空气软管(如果有的话)容易穿过。或者,车轮端可能积聚了灰尘和油脂,从而阻碍了繁忙的车辆操作者正确地给内胎充气。并且,简单地将轮胎阀定位在内胎上可能占用宝贵时间,车辆操作者宁愿将这些时间花费在驾驶车辆上。车辆还可以采用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来使用车轮端处的电子传感器监测轮胎压力。ATIS和TPMS可以一起使用或单独使用。TPMS传感器通常安装至轮胎杆或安装在轮胎腔内或安装至每个车轮。因此,当更换轮胎时,TPMS传感器可能丢失、损坏或者根本无法重新安装。并且,对于识别卡车或拖车上的特定车轮或位置的TPMS传感器而言,未能更换TPMS传感器或者将TPMS传感器安装在错误的轮胎上可能导致错误的数据被发送给TPMS系统。自动轮胎充气系统的另一个低效率通常是当远离驾驶室内显示器时缺乏对来自TPMS的信息的访问。驾驶员或维修人员可能需要此类信息来做出明智的决定或进行便利的维修。由于大多数充气系统不在轮胎处设置任何仪表或其他显示器,因此可能浪费大量时间往返驾驶室内显示器。因此,需要一种允许在不使用自动轮胎充气系统的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充气车辆双轮胎的系统。还需要一种将TPMS传感器定位成远离各个轮胎杆的系统。此外还需要一种在车轮端提供压力指示的TPMS。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具有安装在其上的多个充气歧管的车辆的实施例;图2示出了安装到车轮端的充气歧管的实施例;图3示出了在轮毂盖上安装充气歧管。图4示出了充气歧管的实施例,该充气歧管具有位于充气配件(fitting)中的阀;图5示出了不具有阀的充气歧管的实施例;图6示出了具有软管配件阀装置的充气歧管的实施例;图7示出了具有不同阀装置的充气歧管的实施例;图8提供了图6A的阀装置的进一步的细节;图9示出了设置在软管配件中的图6D的阀提升杆;图10示出了具有另一阀装置的充气歧管的实施例;图11A、11B、11C和11D示出了充气歧管的实施例的各种视图;图12A、12B、12C和12D示出了充气歧管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各种视图;图13A和13B示出了充气歧管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各种视图;图14示出了具有通气部的轮毂盖;图15A示出了充气歧管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5B示出了图15A的实施例的仰视图;图16示出了充气歧管的实施例,该充气歧管具有安装在其上的充气配件、软管配件和TPMS传感器;图17示出了充气歧管的实施例,该充气歧管具有以不同方式安装在其上的充气配件、软管配件和TPMS传感器;图18示出了具有设置在其中的TPMS传感器的充气歧管;图19示出了构造成用于安装到驱动轴的充气歧管;图20示出了软管支撑块安装到驱动轴上;图21示出了软管支撑块的实施例;图22示出了软管支撑块的另一个实施例;图23示出了具有辅助端口并且具有可移除地联接到其上的TPMS传感器的空气软管;图24也示出了具有辅助端口并且具有可移除地联接到其上的TPMS传感器的空气软管;图25示出了具有串联布置的TPMS传感器的空气软管。图26也示出了具有串联布置的TPMS传感器的空气软管;图27也示出了具有辅助端口的空气软管;图28A和28B示出了软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该软管块具有安装在其上的两个TPMS传感器;图29A和29B示出了构造成用于将TPMS传感器联接到充气轮胎的流体导管的实施例;图30示出了歧管,其中仪表和TPMS传感器位于彼此外部;图31A示出了歧管,其中压力计和TPMS传感器组合在一共用壳体中;图31B示出了图29A中的歧管的外部视图;图32示出了安装在轮胎上的歧管的实施例,其中传感器位于轮胎内部;图33示出了歧管,其中TPMS传感器位于轮胎内部,压力计位于外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中可以看到的那样,作为示例,车辆2可以包括具有双轮胎的任何车辆,例如半挂卡车、重型皮卡车、RV、自卸卡车以及7级和8级拖车。在图1的实施例中,车辆可以包括卡车4和拖车6。卡车4可以包括作为车辆动力系的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驱动轴8。卡车4还可以包括转向轴9,该转向轴具有可枢转的主轴,该主轴可为车辆2提供转向能力。拖车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轴(未示出)。每个拖车轴和卡车轴(除了转向轴之外)可以具有安装在每个端部处的双车轮10。充气轮胎12可以安装到每个车轮10。车辆2可以设置有充气歧管16,该充气歧管可以用于更方便地将轴的每个端部处的双轮胎连接到加压空气源,以将轮胎保持在期望的空气压力下。充气歧管16可以使用与每个轮胎12流体连通的空气软管14连接到每个轮胎的阀杆,以便将空气从空气压力源传递到轮胎12以及从轮胎传送空气。如上所述,所公开的充气歧管16可以与在轴的端部处具有双轮胎的任何车辆一起使用,例如7级和8级卡车、客车、货车、RV、拖车、农用拖拉机、农用车辆等等。图2中示出了充气歧管16的一个实施例。外轮胎18和内轮胎20可以安装在轴24的一个端部上的车轮上。轮毂盖26可以安装在外车轮22上。充气歧管可以安装在轮毂盖上。充气歧管可以布置成通过空气软管28与轮胎密封地流体连通。每个空气软管均可以在每个端部处设置有连接件30,该连接件允许空气软管从充气歧管附接到轮胎阀杆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以与安装自动轮胎充气系统的旋转空气连接器相同的方式将充气歧管安装到轮毂盖上。如在图3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到的那样,例如,充气歧管可以构造成允许这种安装,例如通过包括可以旋拧到轮毂盖中的螺纹柱17。在其他实施例中,充气歧管可以螺栓连接或螺钉连接到轮毂盖,或者胶合,或者使用任何合适的紧固件(例如,钩环紧固件)可移除地安装到轮毂盖。在其他实施例中,充气歧管可以集成到轮毂盖中或者构造成替换轮毂盖视镜的全部或一部分,或者构造成作为可以设置在轮毂盖视镜下方的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充气歧管可以安装到车轮端的任何其他部分上,例如安装到车轮或轮毂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充气歧管可以安装到附接至车轮端的托架上。图4中示出了充气歧管的一个实施例。充气歧管可以包括对应于每个轮胎的流体通道34。软管配件36可以设置在该流体通道的一端处。充气配件38可以设置在该流体通道的另一端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单向止回阀40,例如阀,可以安装在充气配件中,以允许空气从空气压力源通过充气配件流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歧管,包括: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的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入口构造成用于密封连接到第一轮胎;和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的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入口构造成用于密封连接到第二轮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19 US 62/410,082;2016.10.19 US 62/410,302;1.一种充气歧管,包括: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的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入口构造成用于密封连接到第一轮胎;和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的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入口构造成用于密封连接到第二轮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第一常闭单向阀,所述第一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处,以在关闭时防止流体从所述充气歧管流出;和第二常闭单向阀,所述第二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出口处,以在关闭时防止流体从所述充气歧管流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一常闭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常闭单向阀是汽车轮胎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第一阀杆,所述第一阀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中,所述第一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阀杆中;和第二阀杆,所述第二阀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出口中,所述第二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阀杆中。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第一配件,所述第一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口中并且构造成可移除地联接到第一流体导管;以及第二配件,所述第二配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入口中并且构造成可移除地连接到第二流体导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一配件包括第一致动器柱;所述第二配件包括第二致动器柱。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配件中的第一配件阀,所述第一配件阀包括常闭单向阀并且设置成在关闭时防止流体从所述充气歧管流出;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配件中的第二配件阀,所述第二配件阀包括常闭单向阀并且设置成在关闭时防止流体从所述充气歧管流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一配件阀包括第一致动器柱;所述第二配件阀包括第二致动器柱。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一配件阀包括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设置成当所述第一配件阀打开时允许流体流动通过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二配件阀包括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设置成当所述第二配件阀打开时允许流体流动通过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顶表面、底表面和一个或多个侧表面,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各自设置在所述一个或多个侧表面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各自设置在所述顶表面上。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底表面构造成可移除地安装到轮毂盖。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底表面构造成可移除地安装到托架上,所述托架安装至轮毂。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顶表面、底表面和一个或多个侧表面,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各自设置在所述一个或多个侧表面中的一个上。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3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充气歧管呈圆柱体的形状。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3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充气歧管呈立方体的形状。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表面,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各自设置在所述一个或多个侧表面中的一个上。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围绕圆柱体曲面周向设置的槽;径向流体通道,所述径向流体通道从所述槽延伸到所述充气歧管的中心轴线;轴向流体通道,所述轴向流体通道从所述底表面延伸到所述径向流体通道;和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槽中以便密封所述径向流体通道,所述环形密封件构造成用以从所述槽屈曲出来,以释放所述径向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压力。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包括第一端口,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包括第二端口。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口处的第一轮胎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处的第二轮胎压力传感器。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一轮胎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口中,所述第二轮胎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中。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一轮胎压力传感器可移除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口处,所述第二轮胎压力传感器可移除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处。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一轮胎压力传感器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轮胎压力传感器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第二端口。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第一常闭单向阀,所述第一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处,以便在关闭时防止流体从所述充气歧管流出;第二常闭单向阀,所述第二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出口处,以便在关闭时防止流体从所述充气歧管流出;第一阀杆,所述第一阀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中,所述第一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阀杆中;第二阀杆,所述第二阀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出口中;第三阀杆,所述第三阀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口中;和第四阀杆,所述第四阀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中。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三阀杆的第一轮胎压力传感器;和联接到所述第四阀杆的第二轮胎压力传感器。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第三常闭单向阀,所述第三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三阀杆中,以便在关闭时防止流体从所述充气歧管流出;第四常闭单向阀,所述第四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四阀杆上,以便在关闭时防止流体从所述充气歧管流出;所述第一轮胎压力监测器,其具有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设置成当所述第一轮胎压力监测器联接到所述第三阀杆时打开所述第三常闭单向阀;和所述第二轮胎压力监测器,其具有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设置成当所述第二轮胎压力监测器联接到所述第四阀杆时打开所述第四常闭单向阀。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的第一轮胎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中的第二轮胎压力传感器。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轮胎压力传感器密封在所述第一端口中的第一盖;和将所述第二轮胎压力传感器密封在所述第二端口中的第二盖。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一轮胎压力传感器通过密封化合物密封在所述第一端口中,所述第二轮胎压力传感器通过密封化合物密封在所述第二端口中。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密封化合物包含环氧树脂。30.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视觉显示器,所述视觉显示器构造成显示来自所述第一轮胎压力传感器的第一轮胎压力数据、来自所述第二轮胎压力传感器的第二轮胎压力数据、或所述第一轮胎压力数据和所述第二轮胎压力数据二者。3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气歧管,所述环形密封件包括O形环。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底表面,所述底表面构造成可移除地安装到具有一个或多个通气部的轮毂盖,所述底表面包括压力释放通道,所述压力释放通道设置成当所述充气歧管安装到所述轮毂盖时允许流体从所述通气部流到大气。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充气歧管,还包括护罩,所述护罩安装到所述底表面,以便在所述充气歧管安装到所述轮毂盖时密封所述通气部。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充气歧管,其中,所述护罩是柔性的,以便允许加压流体逸出所述通气部。35.一种车轮端组件,所述车轮端组件具有轮毂、第一充气轮胎和第二充气轮胎,所述车轮端组件包括:充气歧管,所述充气歧管包括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的第一流体通道以及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的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一流体导管,所述第一流体导管在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充气轮胎之间提供密封的流体连通;和第二流体导管,所述第二流体导管在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充气轮胎之间提供密封的流体连通。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车轮端组件,其中,所述充气歧管安装到所述轮毂。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车轮端组件,其中,所述充气歧管安装到轮毂盖,所述轮毂盖安装到所述轮毂。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车轮端组件,其中,所述充气歧管安装到托架,所述托架安装到所述轮毂。3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车轮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导管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充气轮胎,所述第二流体导管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充气轮胎。40.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车轮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导管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充气轮胎的第一阀杆,所述第二流体导管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第二充气轮胎的第二阀杆,所述第一阀杆和所述第二阀杆均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汽车轮胎阀。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车轮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导管和所述第二流体导管均包括柱,所述柱构造成在相应导管联接到相应阀杆时打开所述汽车轮胎阀。42.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车轮端组件,其中,所述充气歧管还包括:第一常闭单向阀,所述第一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处,以便在关闭时防止流体从所述充气歧管流出;和第二常闭单向阀,所述第二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出口处,以便在关闭时防止流体从所述充气歧管流出。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车轮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常闭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常闭单向阀是汽车轮胎阀。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车轮端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中的第一阀杆,所述第一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阀杆中;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出口中的第二阀杆,所述第二常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阀杆中。45.根据权利要求35、42、43或44所述的车轮端组件,还包括:第一配件,所述第一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口中并且构造成可移除地联接到第一流体导管;和第二配件,所述第二配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入口中并且构造成可移除地联接到第二流体导管。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车轮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件包括第一致动器柱;所述第二配件包括第二致动器柱。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车轮端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配件中的第一配件阀,所述第一配件阀包括常闭单向阀并且设置成在关闭时防止流体从所述充气歧管流出;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配件中的第二配件阀,所述第二配件阀包括常闭单向阀并且设置成在关闭时防止流体从所述充气歧管流出。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车轮端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件阀包括第一致动器柱;所述第二配件阀包括第二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马斯格雷夫M·K·亨尼格C·B·罗伯逊J·R·斯奈德J·格拉维尔
申请(专利权)人:伊夸莱尔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