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结实的帘布层结尾结构的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92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结实的帘布层结尾结构的充气轮胎。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一对相对的胎圈区域,其中,每个胎圈区域包括胎圈芯和胎圈三角胶芯。至少一个胎体加强帘布层包括在每个胎圈芯处的反包,并且每个反包包括径向向外端部。一对胎跟加强层布置在每个反包处,其中,一对胎跟加强层包括第一胎跟加强层和第二胎跟加强层。第一胎跟加强层布置在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的轴向向内,并且包括径向向外端部,径向向外端部布置在反包的径向向外端部的径向向外。第二胎跟加强层包括径向向外端部,径向向外端部布置在第一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外端部的径向向外,其中,由于轮胎的挠曲而产生的力被一对胎跟加强层吸收,以减少沿着每个反包的应力。

Pneumatic tire with strong cord en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结实的帘布层结尾结构的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改善轮胎胎圈区域的耐久性的帘布层结尾结构。
技术介绍
在充气轮胎的制造中,轮胎通常构建在轮胎成型机的鼓上,该轮胎成型机在本领域中被称为轮胎成型鼓。将许多轮胎部件依次包绕和/或施加至鼓,形成圆柱形轮胎胎体。然后,轮胎胎体膨胀成环形形状,用于接收轮胎的其余部件,例如带束层组件和橡胶胎面。然后,将完成的环形未硫化轮胎胎体(在该阶段其在本领域中被称为生胎)插入模具或压机中用于形成胎面花纹并固化或硫化。轮胎的部件之一是胎圈区域。胎圈区域包括芯,该芯是由帘布层帘线包绕的环形抗拉构件并且成形以便适配于车轮轮辋。通常,胎圈芯被集成进轮胎的每一侧,以提供轮胎在车轮轮辋的每一侧上的固定适配。轮胎胎圈区域的耐久性是在轮胎工业中寻求改进的项目。例如,在诸如城市或都市环境中的短距离运送的应用中,诸如卡车的车辆的频繁启动和停止可能在轮胎的胎圈区域上产生高负载条件。现有技术的轮胎在图1和2中示出并以10表示。轮胎10包括一对胎圈区域12和嵌入在每个胎圈区域中的相应胎圈芯14。相应的侧壁16从每个胎圈区域12径向向外延伸到接地胎面18。轮胎10由胎体20加强,胎体20从胎圈区域12中的一个环形延伸到胎圈区域中的另一个。胎体20包括至少一个帘布层22,帘布层22优选地缠绕在每个胎圈芯14周围。带束层加强组件24布置在胎体20和胎面18之间。通常认为胎体加强帘布层22的主要部分26径向向内朝向轮胎轮辋(未示出)延伸,并围绕每个胎圈芯14转动以形成胎体帘布层反包28。胎体帘布层反包28相对于与胎圈芯14的轴向最外点相切并且与轮胎10的赤道面平行的径向线以单一角度μ延伸。胎圈包布30围绕胎体帘布层反包28的径向向内表面布置以抵抗由轮辋对轮胎10的磨损。由于径向胎体20的构造和性质,当轮胎10膨胀时,胎体帘布层22的主要部分26被置于张紧状态,将胎体主要部分径向向外牵拉并且将胎体帘布层反包28径向向内牵拉。在充气之后并且在轮胎10的操作期间,当轮胎处于挠曲状态时,胎体帘布层22受到弯曲力,并且胎体主要部分26径向向内移动,同时胎体反包28径向且轴向地向外移动。由于橡胶和帘布层22的加强帘线之间的粘附关系,围绕胎体主要部分26和胎体反包28的橡胶也在张紧和挠曲期间被迫移动,导致橡胶受到应力。胎体帘布层22和周围橡胶的移动因此可导致在每个轮胎胎圈区域12中的橡胶的开裂,从而可能降低轮胎10的耐久性。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轮胎,其包括改善胎圈区域的耐久性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方面,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一对相对的胎圈区域,其中每个胎圈区域包括胎圈芯和胎圈三角胶芯。至少一个胎体加强帘布层包括在每个胎圈芯处的反包,并且每个反包包括径向向外端部。一对胎跟加强层布置在每个反包处,其中所述一对胎跟加强层包括第一胎跟加强层和第二胎跟加强层。第一胎跟加强层布置在第二胎跟加强层的轴向向内,并且包括径向向外端部,该径向向外端部布置在反包的径向向外端部的径向向外。第二胎跟加强层包括径向向外端部,该径向向外端部布置在第一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外端部的径向向外,其中,由于轮胎的挠曲而产生的力被所述一对胎跟加强层吸收,以减少沿着每个反包的应力。定义“轴向”和“轴向地”意味着平行于轮胎旋转轴线的线或方向。“轴向向内”和“轴向向内地”是指朝向轮胎赤道面的轴向方向。“轴向向外”和“轴向向外地”是指远离轮胎赤道面的轴向方向。“胎圈”意味着轮胎的包括环形抗拉构件的部分,其由帘布层帘线包绕并且成形为带有或不带其它加强元件如胎圈芯包布、胎跟加强层、三角胶芯、护趾胶和胎圈包布以便适配于轮辋设计。“胎体”意味着除带束层结构、胎面、底胎面以及帘布层上的侧壁橡胶之外的轮胎结构,但是包括胎圈。“胎圈包布”意味着在轮辋凸缘区域中的围绕胎圈的加强材料层,以防止轮胎被轮辋磨损。“胎跟加强层”意味着位于胎圈区域内的一条织物或钢帘线,其功能是加强胎圈区域并稳定轮胎的下侧壁。“周向”意味着沿着与轴向方向垂直的环形胎面的表面的周长延伸的线或方向。“帘线”意味着组成轮胎中的帘布层的加强线束之一。“赤道面(EP)”意味着垂直于轮胎旋转轴线并且穿过其胎面中心的平面。“内侧”和“内侧地”是指朝向轮胎赤道面的轴向方向。“内衬”意味着形成无内胎轮胎的内表面的弹性体或其它材料的一层或多层,其含有轮胎内的充气流体。“外侧”和“外侧地”是指远离轮胎赤道面的轴向方向。“径向”和“径向地”意味着垂直于轮胎旋转轴线的线或方向。“径向向内”和“径向向内地”是指朝向轮胎的中心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径向向外”和“径向向外地”是指远离轮胎的中心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子午线轮胎”意味着带束或周向地限制的充气轮胎,其中,从胎圈延伸至胎圈的帘布层帘线以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在约65度与约90度之间的帘线角铺设。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1.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包括:一对相对的胎圈区域,其中,每个胎圈区域包括胎圈芯和胎圈三角胶芯;至少一个胎体加强帘布层,加强帘布层包括在每个胎圈芯处的反包,每个反包包括径向向外端部;一对胎跟加强层,其布置在每个反包处,所述一对胎跟加强层包括第一胎跟加强层和第二胎跟加强层;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布置在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的轴向向内侧,并且包括径向向外端部,所述径向向外端部布置在所述反包的径向向外端部的径向向外侧;和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包括径向向外端部,所述径向向外端部布置在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外端部的径向向外侧,由此,由于所述轮胎的挠曲而产生的力被所述一对胎跟加强层吸收,以减少沿着每个反包的应力。2.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外端部径向向外延伸超过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外端部至少5毫米的距离。3.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内端部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内端部以至少5毫米的距离偏移。4.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和第二胎跟加强层具有相似的长度。5.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和第二胎跟加强层用基本上不可伸展的帘线来加强。6.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基本上不可伸展的帘线包括大致相等但相反地定向的帘线角。7.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包括径向向内端部,并且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的与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内端部相邻的内侧表面在反包径向向外端部附近结合至所述反包的外侧表面。8.如技术方案7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包括径向向内端部,并且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的与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内端部相邻的外侧表面在反包径向向外端部附近结合至所述反包的内侧表面。9.如技术方案8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和第二胎跟加强层径向向外延伸超过所述反包的径向向外端部,并且从反包径向向外地,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的内侧表面结合至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的外侧表面。10.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包括:一对相对的胎圈区域,其中,每个胎圈区域包括胎圈芯和胎圈三角胶芯;至少一个胎体加强帘布层,加强帘布层包括在每个胎圈芯处的反包,每个反包包括径向向外端部;一对胎跟加强层,其布置在每个反包处,所述一对胎跟加强层包括第一胎跟加强层和第二胎跟加强层;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布置在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的轴向向内侧,并且包括径向向外端部,所述径向向外端部布置在所述反包的径向向外端部的径向向外侧;和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包括径向向外端部,所述径向向外端部布置在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外端部的径向向外侧,由此,由于所述轮胎的挠曲而产生的力被所述一对胎跟加强层吸收,以减少沿着每个反包的应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5 US 62/599326;2018.08.29 US 16/1161101.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包括:一对相对的胎圈区域,其中,每个胎圈区域包括胎圈芯和胎圈三角胶芯;至少一个胎体加强帘布层,加强帘布层包括在每个胎圈芯处的反包,每个反包包括径向向外端部;一对胎跟加强层,其布置在每个反包处,所述一对胎跟加强层包括第一胎跟加强层和第二胎跟加强层;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布置在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的轴向向内侧,并且包括径向向外端部,所述径向向外端部布置在所述反包的径向向外端部的径向向外侧;和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包括径向向外端部,所述径向向外端部布置在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外端部的径向向外侧,由此,由于所述轮胎的挠曲而产生的力被所述一对胎跟加强层吸收,以减少沿着每个反包的应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外端部径向向外延伸超过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外端部至少5毫米的距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胎跟加强层的径向向内端部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胎跟加强层的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JEG克里耶PJC毛斯张浩宋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