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及炉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13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及炉具,属于炉具配件领域。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包括:集烟罩,用于罩设于炉口上;以及烟囱接管,与所述集烟罩连通,设有烟囱接口以及口面积可调的进气口。在封火时增大进气口的开口面积,使烟囱通过进气口对外部空气的吸力逐渐增大,而烟囱对集烟罩内的吸力减小,减慢炉膛内的燃烧,虽然烟囱对集烟罩内的吸力减小,但集烟罩经烟囱接管到烟囱的通路始终保持通畅,集烟罩内的烟气能够自行经过烟囱接管从烟囱排出室外,避免室内人员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炉具通过采用以上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在封火时能够保证烟气完全被排放到室外,避免室内人员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Controllable Flue Gas Emission Structure and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及炉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炉具配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及炉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炉具在炉口安装有集烟罩,集烟罩与烟囱连通,通过烟囱的吸力将集烟罩内的烟气吸走排放到室外,同时集烟罩对炉口的吸力也加快了炉膛内的气体流动,使炉火旺盛。在不需要炉具火焰过于旺盛时,现在一般通过将集烟罩与烟囱的连通口封堵,减少烟囱对集烟罩内的吸力,使得炉膛内气体流动减缓,减慢炉膛内的燃烧。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将集烟罩与烟囱的连通口封堵后,炉膛内的燃烧虽然会减慢,但仍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由于此时集烟罩与烟囱的连通处已被封堵,导致烟气难以排放到室外,容易造成室内人员一氧化碳中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烟气排放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封堵集烟罩与烟囱的连通处进行封火,使烟气无法排放到室外,容易造成室内人员一氧化碳中毒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包括:集烟罩,用于罩设于炉口上;以及烟囱接管,与所述集烟罩连通,设有烟囱接口以及开口面积可调的进气口。进一步地,所述烟囱接管前端与所述集烟罩连接,所述烟囱接口设于所述烟囱接管的管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烟囱接管的后端,且所述进气口、所述烟囱接管与所述集烟罩的连通口分别位于所述烟囱接口径向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烟囱接管的管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烟囱接口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烟囱接管滑动设有用于调节所述进气口开口面积的封板。进一步地,所述烟囱接管的管壁设有两个相互平行且与所述进气口轴向垂直的滑轨,且两个所述滑轨分别位于所述进气口径向的两侧;所述封板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轨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集烟罩底面设有用于与炉口连通的进烟口,顶面设有位于所述炉口上方的加热口。进一步地,所述烟囱接管连通于所述集烟罩的侧壁或顶面上。在使用时,将集烟罩罩设于炉口上,使炉口产生的烟气进入集烟罩内。集烟罩通过烟囱接管上的烟囱接口与烟囱连通,使烟囱能够抽吸集烟罩内的烟气。在不需要炉具火焰过于旺盛时,不再封堵集烟罩与烟囱的连通口,而是增大进气口的开口面积,使烟囱通过进气口对外部空气的吸力逐渐增大,而烟囱对集烟罩内的吸力减小,从而减慢炉口的气体流通,减慢炉膛内的燃烧。在开火时减小进气口的开口面积,使烟囱通过进气口对外部空气的吸力逐渐减小,而烟囱对集烟罩内的吸力增大,从而加快炉膛内的燃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在封火时,虽然烟囱对集烟罩内的吸力减小,但集烟罩经烟囱接管到烟囱的通路始终保持通畅,集烟罩内的烟气能够自行经过烟囱接管从烟囱排出室外,避免室内人员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炉具,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通过采用以上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在封火时能够保证烟气完全被排放到室外,避免室内人员发生一氧化碳中毒。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的剖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集烟罩;11-进烟口;12-加热口;2-烟囱接管;21-烟囱接口;22-进气口;4-封板;41-滑轨;5-炉体;51-炉膛;52-炉口;6-烟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进行说明。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包括集烟罩1及烟囱接管2。集烟罩1用于罩设于炉口52上。烟囱接管2与集烟罩1连通,设有烟囱接口21以及开口面积可调的进气口22。在使用时,将集烟罩1罩设于炉口上,使炉口52产生的烟气进入集烟罩1内。集烟罩1通过烟囱接管2上的烟囱接口21与烟囱6连通,使烟囱6能够抽吸集烟罩1内的烟气。在不需要炉具火焰过于旺盛时,不再封堵集烟罩1与烟囱6的连通口,而是增大进气口22的开口面积,使烟囱6通过进气口22对外部空气的吸力逐渐增大,而烟囱6对集烟罩1内的吸力减小,从而减慢炉口52的气体流通,减慢炉膛51内的燃烧。在开火时减小进气口22的开口面积,使烟囱6通过进气口22对外部空气的吸力逐渐减小,而烟囱6对集烟罩1内的吸力增大,从而加快炉膛51内的燃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在封火时,虽然烟囱6对集烟罩1内的吸力减小,但集烟罩1经烟囱接管2到烟囱6的通路始终保持通畅,集烟罩1内的烟气能够自行经过烟囱接管2从烟囱6排出室外,避免室内人员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具体地,集烟罩1呈水平的圆盘形或者扁平的长方形,其安装在炉具炉体5的顶部,其底部与炉口52对接连通,使得炉口52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集烟罩1内。烟囱接管2为水平设置的方形管或者圆管,其一端与集烟罩1连通,另一端敞开形成进气口22。可以在烟囱接管2的管壁上铰接能够封盖进气口22的盖板,通过转动打开或关闭盖板调节进气口22的开口面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烟囱接管2前端与集烟罩1连接,烟囱接口21设于烟囱接管2的管壁上。使用时,将烟囱6下端与烟囱接口21对接,集烟罩1内的烟气向后流动进入烟囱接管2,然后从烟囱接管2管壁上的烟囱接口21进入烟囱6中。具体地,烟囱接管2水平设置,前端与集烟罩1连通,烟囱接口21设置在烟囱接管2顶部的管壁上或者左右两侧的管壁上。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气口22设于烟囱接管2的后端,且进气口22、烟囱接管2与集烟罩1的连通口分别位于烟囱接口21径向的相对两侧。这使得进气口22距离烟囱接管2与集烟罩1的连通口较远,避免集烟罩1内的烟气从进气口22泄露到室内。具体地,烟囱接管2前端与集烟罩1连通,后端面开放形成进气口22,进气口22设置在烟囱接管2的后端面上,使得进气口22不与烟囱接口21直接相对,避免烟囱6产生的吸力直接抽吸进气口22,进而避免进气口22封堵不严密导致烟囱6对集烟罩1的吸力大幅减小,也避免了将进气口22打开一个较小的开口面积便会导致烟囱6对集烟罩1的吸力大幅减小,导致排烟控制困难。更具体地,进气口22到烟囱接口21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烟囱接管2与集烟罩1的连通口到烟囱接口21的距离,使空气从进气口22到烟囱接口21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烟气从集烟罩1到烟囱接口21的距离,进一步地保证烟囱6在集烟罩1内产生的吸力以及在进气口22处产生的吸力大体相同。进气口22的面积大于等于烟囱接管2与集烟罩1的连通口的面积,进气口22的面积大于等于烟囱接口21的面积。或者进气口22的面积小于烟囱接口21的面积。图1中黑色箭头为空气流向,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烟罩(1),用于罩设于炉口(52)上;以及烟囱接管(2),与所述集烟罩(1)连通,设有烟囱接口(21)以及开口面积可调的进气口(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烟罩(1),用于罩设于炉口(52)上;以及烟囱接管(2),与所述集烟罩(1)连通,设有烟囱接口(21)以及开口面积可调的进气口(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接管(2)前端与所述集烟罩(1)连接,所述烟囱接口(21)设于所述烟囱接管(2)的管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2)设于所述烟囱接管(2)的后端,且所述进气口(22)、所述烟囱接管(2)与所述集烟罩(1)的连通口分别位于所述烟囱接口(21)径向的相对两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2)设于所述烟囱接管(2)的管壁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烟气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2)与所述烟囱接口(21)相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张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正信德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