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屏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425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屏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氧浸入显示器件中,导致显示屏体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显示器件的显示发光面上的第一阻隔层、封装层以及第二阻隔层,当环境中的水汽在进入显示器件中的过程中,第二阻隔层、封装层以及第一阻隔层对水氧起到三重阻挡作用,大大降低了水氧入侵显示器件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显示屏体因水氧侵入而导致显示失效的概率。

A Packaging Structure and Display Body for Display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屏体
本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屏体。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具有自发光、短反应时间、高发光效率、可制作柔性面板、广色域等特性,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新兴平面显示装置产品,但受到水氧影响易失效,所以需要良好的封装结构来保护OLED器件,现有OLED器件封装技术主要是有机物和无机物交替的薄膜封装技术,通过沉积多层有机/无机薄膜以延长水氧在薄膜中扩散的路径,但即使是多层薄膜也无法保证完全没有孔隙,不能完全阻挡水汽进入。尤其是当OLED面板应用在柔性显示装置中,例如中大尺寸的面板,封装结构会因为多次弯折导致封装结构的正面缺陷增多,如正面封装结构中的空隙增加,由于封装结构的缺陷增多,水氧很容易借助封装结构中的缺陷浸入OLED显示器件层,从而导致显示屏体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氧浸入显示器件层中,导致显示屏体失效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件的显示发光面上的第一阻隔层;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阻隔层远离所述显示发光面的表面的封装层;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发光面的表面的第二阻隔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无机阻隔层;和/或,所述第二阻隔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无机阻隔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层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之间或单个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阻隔层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之间或单个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的一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层包括:一层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和在所述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层叠在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上的一层第一有机层;或,层叠设置的一层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一层所述第一有机层以及一层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和/或,所述第二阻隔层包括:一层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和在所述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层叠在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上的一层第二有机层;或,层叠设置的一层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一层所述第二有机层以及一层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的材质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类金刚石、单晶氧化镁、氧化铝和钛氧化物。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的材料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聚酰胺、聚烯烃共聚物、聚丙烯酸和苯乙烯与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物。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为0.1-0.5um;和/或,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厚度为0.5-1u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封装结构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封装层周边的边缘封装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缘封装层包括:依次包覆在所述封装层周边的干燥作用层以及第三有机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包括:在所述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无机层和第四有机层。在一实施例中,述封装层包括:在所述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一层所述无机层、一层所述第四有机层以及一层所述无机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包括在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第四有机层以及第二无机层;其中,所述第二无机层将所述第四有机层包覆在所述第一无机层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干燥作用层包覆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第二无机层的结合缝隙。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有机层包覆在所述干燥作用层的周边,并覆盖所述干燥作用层在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无机层的表面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隔层覆盖所述封装层以及所述边缘封装层。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体,所述显示屏体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一侧的显示器件发光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件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上的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的结构采用如前述所述的封装结构的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显示器件的显示发光面上的第一阻隔层、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阻隔层远离所述显示发光面的表面的封装层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发光面的表面的第二阻隔层,当环境中的水汽在进入显示器件中的过程中,首先第二阻隔层阻挡水氧进入,然后封装层进一步的阻挡第二阻隔层未能阻挡的水氧,最后第一阻隔层还能够起到第二阻隔层以及封装层未能阻挡的水氧;因此第二阻隔层、封装层以及第一阻隔层对水氧起到三重阻挡作用,大大降低了水氧入侵显示器件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显示屏体因水氧侵入而导致显示失效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至图10用于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显示器件的显示发光面上的第一阻隔层1、设置在第一阻隔层1远离显示器件的表面上的封装层2以及设置在封装层2远离第一阻隔层1的表面的第二阻隔层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封装结构,当环境中的水汽在进入显示器件中的过程中,首先第二阻隔层3阻挡水氧进入,然后封装层2进一步的阻挡第二阻隔层3未能阻挡的水氧,最后第一阻隔层1还能够起到第二阻隔层3以及封装层2未能阻挡的水氧;因此第二阻隔层3、封装层2以及第一阻隔层1对水氧起到三重阻挡作用,大大降低了水氧入侵显示器件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显示屏体因水氧侵入而导致显示失效的概率。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层1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无机阻隔层11,第二阻隔层3也包括至少一层第二无机阻隔层31,如图2-图5所示,第二阻隔层3中的第二无机阻隔层31以及第一阻隔层1中的第一无机阻隔层11能够依次起到阻隔水氧的作用,能够更好地阻挡水氧进入显示器件,从而降低了显示屏体因水氧侵入而导致显示失效的概率。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层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有机层12,第二阻隔层3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层第二有机层32,其中第一有机层12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无机阻隔层11之间或者单个第一无机阻隔层11的一侧;第二有机层32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无机阻隔层31之间或者单个第二无机阻隔层31的一侧,如图3-图5所示。当显示屏体被重物冲击时或者显示屏体进行弯折时,第二阻隔层3上的第二有机层32、第一阻隔层1上的第一有机层12能够对冲击力起到依次缓冲作用,降低显示屏体因重物冲击或者弯折而产生缺陷的概率,从而减少水氧进入显示器件的机会,进而降低了显示屏体因水氧进入而导致显示失效的概率。至于第一阻隔层1包括的第一无机阻隔层11的层数、第一有机层12的层数以及第一无机阻隔层11和第一有机层12之间的层叠关系;第二阻隔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件的显示发光面上的第一阻隔层;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阻隔层远离所述显示发光面的表面的封装层;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发光面的表面的第二阻隔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件的显示发光面上的第一阻隔层;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阻隔层远离所述显示发光面的表面的封装层;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发光面的表面的第二阻隔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无机阻隔层;和/或所述第二阻隔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无机阻隔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有机层,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层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之间或单个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阻隔层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之间或单个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为0.1-0.5um;和/或,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厚度为0.5-1u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晶涛李素华龙全杨堃森
申请(专利权)人: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