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164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42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反射电极,其在基板上的像素区域中并且包括界定出凹沟的凹部;填充凹沟的第一填充图案;第一电极,其位于第一填充图案上并且位于反射电极的在第一填充图案周围的部分上;位于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发光层;和位于有机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2月2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77829的优先权,为了所有目的在此通过引用将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中,就像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
技术介绍
近来,已开发并广泛使用在薄外形、轻重量和低功耗方面出色的平板显示装置。在这些平板显示装置之中,被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是其中来自阴极的电子和来自阳极的空穴注入到阴极与阳极之间的发光层以产生电子-空穴对并且电子-空穴对湮灭以发光的显示装置。一般来说,顶部发光型OLED包括位于有机发光层下方并且具有平坦状态的反射电极,从有机发光层发射并向下传播的光被反射电极反射。然而,与反射电极具有较大入射角的光输出至相邻像素区域,从而导致色混合。此外,光在有机发光面板内部被全反射并被侧向引导,从而导致光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本上克服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善(或减小)色混合或光损耗的OLED。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阐述本公开内容的附加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通过该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通过本公开内容的实施领会到。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公开内容的这些优点。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和宽泛描述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在基板上的像素区域中并且包括界定出凹沟的凹部;第一填充图案,所述第一填充图案填充所述凹沟;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填充图案上并且位于所述反射电极的在所述第一填充图案周围的部分上;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在基板上的像素区域中并且包括界定出凹沟的凹部;第一图案,所述第一图案位于所述反射电极上;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图案上,所述第一电极的对应于所述凹部的部分是大致平坦的并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反射电极电连接;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应当理解,前面的总体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解释性的,旨在对要求保护的实施方式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被包括用来给本公开内容提供进一步理解并并入本申请中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图解了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内容的原理。在图中:图1是示意性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OLED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面图;图3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双层结构的反射电极的剖面图;图4是图解被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反射电极反射的光的路径的示图;图5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OLED的输出光轮廓的模拟结果的示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照实施方式,附图中图解了这些实施方式的一些示例。在整个附图中可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图1是示意性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OLED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面图。参照图1,该实施方式的OLED100包括在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中的多个像素区域P,多个像素区域P以矩阵形式布置。多个像素区域P可包括分别显示红色、绿色和蓝色的红色R像素区域P、绿色G像素区域P和蓝色B像素区域P。红色R像素区域P、绿色G像素区域P和蓝色B像素区域P可沿一方向交替布置。进一步参照图2更详细地解释OLED100的结构。OLED100可包括彼此面对的两个基板,即,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81。第一基板101可以是阵列基板,第一基板101包括操作每个像素区域P的驱动元件。第二基板181是第一基板101的对向基板。第二基板181可充当封装第一基板101的封装基板。或者,可省略第二基板181。OLED100可以是顶部发光型OLED。在这点上,光从第一基板101向上发射,使得第二基板181的外表面充当显示表面(或光输出表面)。尽管图中未示出,但圆偏振片可附接至第二基板181的外表面,以提高外部光的反射。在第一基板101的每个像素区域P中,可设置开关薄膜晶体管(TFT)、驱动TFTTd、以及在开关TFT和驱动TFTTd上并连接至驱动TFTTd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D。更详细地说,半导体层112可形成在第一基板101的内表面上。半导体层112例如可由多晶硅制成,但不限于此。绝缘层,例如,栅极绝缘层115可形成在半导体层112上。栅极绝缘层115可形成在整个第一基板101上方。栅极绝缘层115可由无机绝缘材料,例如,硅氧化物或硅氮化物制成。栅极电极120可位于栅极绝缘层115上并且对应于半导体层112的中央部分。栅极电极120可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制成。与开关TFT的栅极电极连接的栅极线可形成在栅极绝缘层115上。绝缘层,例如,层间绝缘层125可形成在栅极电极120上。层间绝缘层125可形成在整个第一基板101上方。层间绝缘层125可由无机绝缘材料,例如,硅氧化物或硅氮化物,或者有机绝缘材料,例如,苯并环丁烯或光学压克力制成。层间绝缘层125可包括分别暴露半导体层112的两侧的第一接触孔126a和第二接触孔126b。第一接触孔126a和第二接触孔126b位于栅极电极120的两侧并且与栅极电极120分隔开。第一接触孔126a和第二接触孔126b还可形成在栅极绝缘层115中。源极电极131和漏极电极133可形成在层间绝缘层125上。源极电极131和漏极电极133可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制成。数据线可形成在层间绝缘层125上。数据线与栅极线交叉并且连接至开关TFT的源极电极。源极电极131和漏极电极133彼此分隔开且在源极电极131与漏极电极133之间具有栅极电极120。源极电极131和漏极电极133可分别通过第一接触孔126a和第二接触孔126b接触半导体层112的两侧。半导体层112、栅极电极120、源极电极131和漏极电极133形成驱动TFTTd。或者,驱动TFTTd可具有其中栅极电极形成在半导体层下方并且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形成在半导体层上的反交错结构。在该情形中,半导体层例如可由多晶硅制成。尽管图中未示出,但开关TFT可形成为具有与驱动TFTTd相同的结构。作为绝缘层的第一钝化层140可形成在源极电极131和漏极电极133上。第一钝化层140可形成在整个第一基板101上方。第一钝化层140可由无机绝缘材料,例如,硅氧化物或硅氮化物制成。作为绝缘层的第二钝化层141可形成在第一钝化层140上。第二钝化层141可形成在整个第一基板101上方。第二钝化层141可由有机绝缘材料,例如,苯并环丁烯或光学压克力制成。第一钝化层140和第二钝化层141可包括暴露漏极电极133的漏极接触孔142。或者,可在驱动TFTTd上应用具有第二钝化层的单层钝化结构。第二钝化层141可包括位于每个像素区域P中的凹坑(concavehollow)。在这点上,第二钝化层141的与像素区域P中形成有有机发光二极管OD的发光区域对应的部分具有向下(即,朝向第一基板101)凹陷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在基板上的像素区域中并且包括界定出凹沟的凹部;第一填充图案,所述第一填充图案填充所述凹沟;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填充图案上并且位于所述反射电极的在所述第一填充图案周围的部分上;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2 KR 10-2017-0177829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在基板上的像素区域中并且包括界定出凹沟的凹部;第一填充图案,所述第一填充图案填充所述凹沟;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填充图案上并且位于所述反射电极的在所述第一填充图案周围的部分上;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填充图案的顶表面具有与所述反射电极的在所述第一填充图案周围的所述部分的顶表面相同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钝化层,所述钝化层在所述反射电极下方并且包括其上形成所述反射电极的所述凹部的凹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填充图案,所述第二填充图案填充所述钝化层的漏极接触孔,其中所述反射电极和所述像素区域中的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极通过所述漏极接触孔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发射白色光,并且其中滤色器图案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是透射的或半透射的。7.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反射电极,所述反射电极在基板上的像素区域中并且包括界定出凹沟的凹部;第一图案,所述第一图案位于所述反射电极上;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图案上,所述第一电极的对应于所述凹部的部分是大致平坦的并且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章孔惠珍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